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的“悖服务化”现象及其解析
2011-01-05胡春林彭迪云
胡春林 ,彭迪云
(1.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 330031;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的“悖服务化”现象及其解析
胡春林1,2,彭迪云1
(1.南昌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 330031;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表现出与服务化规律相悖的现象,这主要是受入世之后广东省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结构变迁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因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和服务贸易对于推进广东省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演进;“悖服务化”;出口结构
1 服务化规律与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中的“悖服务化”现象
1.1 产业结构演进的服务化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进一般经历农业化、工业化和服务化三个阶段。其中,产业结构服务化又称为“第三产业化”,是指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工业型经济)向第三产业为主导(服务型经济)的演变过程,表现为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迅速提升、经济现代化程度大为提高的过程[1]。
在产业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经济学家早已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分布结构与国民收入比重结构向第三次产业集中的趋向及规律。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就已经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他通过进一步考察后得出结论,亦即“配第定理”: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Colin Clark)重新发现并第一次研究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得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结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移向商业和服务,是所有国家经济进步过程中最具一般性的规律。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的就业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研究了人均产值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从三次产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角度阐述了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的 “库兹涅茨定律”。他认为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机械制造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会迅速上升,使得三次产业的GDP比重呈现出 “二一三”或“二三一”结构。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之后,第二产业GDP比重会先升后降,而第三产业的GDP比重却稳步上升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终使三次产业GDP比重演化为 “三二一”的格局,进入服务型经济阶段。
1.2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的例证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第二次产业由升转降,同时第三次产业比重稳步发展的服务化过程[2]。1900年美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5%,1930年是31%,1960年上升到37%的高水平;其后便步入了下降通道,1980年是33.5%,2000年是24.2%,2004年下降到22%。期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滑,2004年时仅占GDP的1.3%。而第三产业的GDP份额在1960年摆脱了徘徊走势开始迅速增长,至2004年达到76.7%。日本第二产业GDP比重由升转降的拐点发生在1973年左右。1900~1973年日本第二产业GDP比重由21%缓慢攀升到49.3%,之后便拐头向下一路下滑,至2004年降为30.2%。期间第三次产业也是稳步增长,1970年是47.2%,1990年达到55.5%,超过第二产业13.5%,至2004年达到68.1%[3][4]。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也体现了相同的服务化规律。例如,我国台湾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二次产业GDP比重平稳增长,1960年是26.9%,1973年是36.8%;1986年达到峰值47.1%。之后台湾第二产业比重便由升转降并且一路走低,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1987~2008年,台湾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年均下降2.83%,至2008年达到25%的低水平;而同期第三次产业GDP比重的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2.04%,2008 年达 73.6%[5]。
1.3 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的“悖服务化”现象
然而,观察广东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却可发现与上述服务化演进规律相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第二次产业占GDP比重大致保持了缓慢增长的态势,1980~1993年均增长率为1.47%。1985年广东省第三产业GDP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形成“二三一”的产业格局。1993年广东省第二产业GDP占比达到49.14%的峰值后,就步入了平缓的下降通道,年均下降0.85%;至2002年达到45.5%的低点。期间第三产业GDP占比快速增长,年增长率高达3.42%,并于2001年首度超越第二产业达到46.1%的水平,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其后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并没有演绎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区的服务化过程。2003年,广东省第二产业GDP占比由降转升,超过第三产业2.42个百分点,并且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至2008年达到51.6%的水平。而同期第三产业GDP占比则基本上是一路下滑至2008年的42.9%(如图2所示)。
2 实证研究: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结构变动的内在关系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通过出口的需求效应、进口的供给效应以及经济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引导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从而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服务化演进。其中出口的需求效应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又最为关键。出口的需求效应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的作用,突破了国内需求的局限,使得本国具有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的产业,得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获得快速发展。这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尽相同,生产同一类产品的成本就存在差异。一国使用其禀赋丰富、价格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就容易取得比较利益优势。这种基于生产要素比较优势而产生的国际贸易,会引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资源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部门流动,使其发展壮大并对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挤压,从而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向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形成一定类型的产业结构模式,如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等等。我国台湾地区、韩国等20世纪60、70年代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就是利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完成了资本与技术的积累,步入了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行列。钱纳里等 (1995年)通过对日本、以色列、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统计数据的研究,就发现制造业等加工部门的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很明显,规模较小的经济实体尤为突出[6]。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型”战略,造就了珠三角的“经济奇迹”,促进了广东省经济的迅速增长,同时也形成了广东省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特征。2000年以来,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一直在140%左右,同期全国只有53%。广东省是我国的外贸出口大省,在国内出口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90年以来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6.07%,1994年的出口额占比曾经高达41.49%,接近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出口贸易对广东省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20年广东省经济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为76.68%,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2006、2007年,广东省出口依存度都在90%以上。出口贸易是影响广东省产业结构变迁的关键因素。要对广东省产业结构“悖服务化”演进现象作出科学解析,首先必须对广东省出口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内在关系作出实证研究。
2.1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的说明
对产业结构或出口结构变化的衡量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产业结构或出口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增长速度,二是各组成部分占整体结构的比重变化。如果一组成部分自身增长速度为正但占总体的比重逐渐减少,则其对结构变化的贡献就是应该是负数;如果一组成部分高速增长且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其对产业结构或出口结构变化的贡献为正;而一些占产业结构或出口结构比重不大的组成部分,即便增长速度可能很快,其对总体结构变化的影响都不会太大[8]。因此,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变化的衡量应该以各组成部分的增长速度为权重,对各组成部分占总量的比重变化作加权求和计算[9]。出口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度量指标分别是:
其中dcext、dcint分别表示t年出口结构变化值和产业结构演进变化值,表示t年第i种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表示i种产品t年出口增长率。相应地,表示t年i(i=1,2,3)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表示t年第i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按照现有统计口径分别选取初级产品出口数据、工业制成品出口数据,以及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历年 《广东省统计年鉴》。对1993年和1994年广东省相应类别的出口统计数据存在缺失的问题,本文采用插值法计算解决。将获得的以上数据分别代入(1)式和(2)式计算整理,可以得到1988年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变化与出口结构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与,其折线图如图2所示。
2.2 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结构变动的协整关系
如果若干经济变量被某种经济系统关联在一起,那么从长远来看这些变量应该具有均衡关系。即使短期内由于外在随机因素的干扰这些变量可能偏离均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会慢慢回到均衡状态。协整就是这种均衡关系性质的统计表示。产业结构演进如果与出口结构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就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产业结构演进变量与出口结构变化变量是协整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变量就可以用另一个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来解释。
两个时间序列只有在它们是同阶单整时,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按照AIC和S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分别对变量dcin和dcex及其差分序列(⊿dcin、⊿dcex)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从检验结果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时间序列(dcin)和出口结构变化时间(dcex)都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同样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拒绝了原假设,是平稳序列。因而序列dcin和dcex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按照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首先将变量dcin和dcex进行回归处理,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e)进行单位根检验。从表1的检验结构来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序列e是平稳的时间序列。由此可见,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结构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1 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dcin)和出口结构变化(dcex)序列ADF检验结果
2.3 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结构变动的因果关系
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结构变动存在协整关系,只是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还不能具体反映变量之间的引致关系。但是,从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dcin序列与出口结构变化dcex序列图 (图1),大致可以看出dcin变量受到dcex变量的滞后影响,滞后期在2~3期左右,因此可以进一步作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检验结果(见表2)可以知道,在滞后2期、1%的显著性水平下,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结构变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出口结构变化(dcex)是产业结构演进(dcin)的格兰杰(Granger)原因。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用出口结构变化来解释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演进是合理的。
3 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悖服务化”的成因:出口结构的变迁
广东省的经济起飞是建立在加工贸易基础之上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极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为特征的生产业务与贸易形式,使得广东省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都得到飞速发展。1986~2001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9.4%,2001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广东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80.17%,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也在一半以上。但是,广东省加工贸易主要参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非核心环节,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贸易增值率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10]。加工贸易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表现出“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特征,不仅难以带动国内原材料的进口替代,而且自身发展也因缺乏国内产业配套支持而难以摆脱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阶段[10]。这种以劳动力成本优势为基础的加工贸易形式,出口产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同类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价格,致使加工贸易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遭受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的主要根源。随着广东省制造业的逐渐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入世以后国际贸易环境的新变化,2001年前后开始,广东省加快了贸易转型的步伐,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降,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2002~2008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年均增长32.66%,高于加工贸易13%。2008年广东省一般贸易额达到1162.98亿美元,居全国首位。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70.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36.78%;出口产品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广东省在入世前后开始的这种贸易方式转型,使得广东省出口贸易结构以2001年为拐点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加工贸易是前升后降,一般贸易是前降后升。这与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具有相似的特征。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贸易结构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表3数据表明,2001年之前广东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都与加工贸易呈显著性(1%)正相关;2001年以后第二产业与一般贸易显著性正相关,而第三产业演进与一般贸易显著性负相关。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广东省出口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联动关系。1993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在经历了10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增速开始快速下降,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也徘徊不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第二产业GDP占比缓慢下滑的状况。由于三次产业的结构状况是在总份额固定情况下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过程,1993~2001年第二产业占比的下滑加上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的特征,使得第三产业占比稳步上升。2001年以后,由于一般贸易出口的迅速发展,广东省第二产业GDP份额又开始上升;在第一产业比重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必然会对第三产业构成挤压,使其掉头向下。这在图形上就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由降转升,而第三产业由升转降的状况,最终形成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的“悖服务化”现象。
表3 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出口方式结构的相关系数
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广东省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看似违背了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其实是广东省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过程中受出口结构变迁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正常现象,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不相矛盾的。
事实上,产业结构演进是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钱纳里(H.B.Chenery)的“标准产业结构模型”和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的“后工业社会”理论都对此作了详细的阐述。钱纳里认为工业化阶段与发达经济阶段的分界线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美元(1970年美元)。丹尼尔·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即服务经济社会的人均收入在4000~20000美元(1974年美元)。人均收入3000~4000美元可以说是转向后工业化社会的转折点,亦即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的拐点。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的拐点是指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演进的临界点和关节点,是工业化中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一般是发生在第三产业发展由相对稳定转向快速增长,而第二产业GDP比重由稳定增长迈向逐渐下降的转折点[1][2]。在这个拐点之后,第二产业比重的增速会明显放慢,甚至开始转为负增长。这一拐点在美国发生在1960年前后,日本发生在1973年左右,而我国台湾地区则发生在1986年。美国第二产业比重由升转降的1960年的人均GDP是现价(即当年价格,下同)2988美元,日本1973年人均GDP为2964美元,我国台湾地区1986年人均GDP为4071美元。而广东省第二产业由升转降的1993年,人均GDP只有883美元;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的2001年,人均GDP也只有1673美元。即使不考虑美元币值变化的因素,广东省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与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有相当的距离。
鉴于广东省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存在的长期的稳定关系,在继续推进一般贸易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一般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比例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利用广东省的区位优势与经济优势,大力发展与广东省制造业相配套的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会展、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开拓信息网络、视听娱乐、知识产权与专利服务、软件设计、技术转让等新兴服务领域,同时加大服务业吸引外资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在广东省出口贸易结构中的比重,从而加快广东省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
[1]郑克强,彭迪云,胡春林,卢有红.江西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预测及其政策涵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8,(8).
[2]郑克强等著.发展中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新论——江西发展现代服务业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龚仰军著.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Kazushi Ohkawa,et al.Patterns of Japa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A Quantitative Appraisal[M].USA:Yale University Press,1979.
[5]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2002~2009.
[6]陈明森.自主成长与外向推动:产业结构演进模式比较[J].东南学术,2003,(3).
[7]陈建华,马晓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8]蓝庆新,田海峰.我国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转型的实证分析与现状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2).
[9]郭丽.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9,(7).
[10]郑恒,董波.浙粤两省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J].统计与预测,2003,(6).
F062.9
A
1002-6487(2011)02-0128-04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JL039)
胡春林(1971-),男,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服务经济理论与政策;旅游经济与管理。
彭迪云(1963-),男,江西萍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浩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