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块教学理论在武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1-01-02郭栋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武术动作理论

郭栋

(商丘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1 武术套路教学中“模块”的建立

1976年,美国迈克尔·加扎尼加教授提出了模块概念.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心理模块进行持续性的深入研究,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三大理论之一“模块论”.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其内涵指:将一门学科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武术源于技击,它以技击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由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含义的腿法、跳跃类、平衡类、跃扑滚翻类及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因素组成的单个动作组编而成.其动作的起伏和路线方向变化繁多,并且要求手、眼、身法、步、精、气、神等的协调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依据模块教学理论,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整套武术动作作为一个的模块称之为大模块;将每一段动作组合划分为一个模块,这样的模块称之为中模块,这样整个武术套路就变成多个中模块的组合;而每一个中模块所包含的单个动作称之为小模块;每个单式武术动作又可将上肢和下肢动作为细小模块.同时细小模块的划分也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该武术动作技能的理解,增强对其所包含的攻防技击技能的把握,学会武术动作套路的自我创编.

1.1 小模块和细小模块的构建

每一个武术动作名称基本上都包含有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例,震脚砸拳、独立反刺等等,每一个武术动作的上下肢动作路线、动作细节各不相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间经常会出现顾手不顾脚等上下肢不协调的常见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依据模块教学理论把每一个武术动作的上下肢动作组合各作为一个模块,即细小模块;将由两个这样细小模块所组成的单式武术动作称之为小模块.学习时,教师先示范完整的武术动作,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然后先学习下肢模块动作、路线,再上肢模块动作、路线、细节等的学习,最后通过讲解整个武术动作所蕴含的攻防技击性来加深学生对上下肢整体动作的配合和理解,将上下肢模块动作结合为一个整体练习,最终达到学会完整动作的目的.

1.2 中模块的构建

由多个单式武术动作连接而成的组合动作在武术套路中通常被称为段,也就是由多个小模块组成的动作组合称之为中模块.许多学生在动作演练中由于耐力不足和体力分配不当,往往在演练套路的第三、四段动作中劲力、速度均有所下降,影响了动作规格和运动节奏,技术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必须进行分段练习.通常按套路本身的段落顺序,一个中模块一个中模块或者两个中模块两个中模块进行训练.对于难度较大或较薄弱的段落,可以有选择地进行某一中模块的重复训练.对完成得不好或者失败的动作,要再通过小模块或中模块的专门练习来改进和提高.

1.3 大模块

将各段动作模块连贯起来就是全套武术动作,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称之为大模块.

2 模块教学理论在武术考核评价中的运用

针对目前高校武术公共普修课教学考核过程中较常出现的一些自身素质好、学习接受能力强、但平时不认真学习或平时不上课专靠考前临时突击照样取得好成绩,及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或接受能力差等原因、平时一直学习很努力却不能取得理想成绩而产生消极学习念头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将模块教学理论引入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实验证明模块评价法应用于学生武术成绩考核能很大程度解决此类问题的产生.

模块评价法是将学生的期末总评按照武术套路学习的规律性,按照小模块、中模块、大模块的顺序,分课时、分阶段(一段、中期、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按相应的比例计入学生的期末考核综合评分之中.按模块考核评价法,学生的期末考试总评主要由随堂模块评价、阶段模块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组成,教师可根据本校或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模块评价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考核过程中除要看学生的动作掌握程度、动作质量等演练水平外,还要注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进步幅度.每个模块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形式来得出该模块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分,模块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其中教师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学生进步幅度、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度和课堂考勤、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课堂考勤、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模块考核评价不仅要求学生平时要认真学习,而且更能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进步幅度、作业完成情况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3 模块教学理论在武术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为验证模块教学理论在武术教学中的效果,本人特选取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修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中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与模块教学法的两种不同教学形式,对商丘师范学院2010级武术俱乐部的200名学生进行教学试验研究.

在实验前,从校大学生体质达标数据库中抽取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等身体条件起始水平基本一致、且没有一点武术基础、从未接触过武术的学生200名,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对两组学生进行在教师相同的示范次数、相同上课环境下26学时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大量的辅助练习和专门练习都主要围绕着学生学习和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基本技术为核心.实验组采取在相同教学环境下,针对各模块动作的特点使用探究式、合作式、自主式、“拟态”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置身于大量的体育情景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对各模块动作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地“受到熏陶”.26学时后由6名专业武术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同等条件下严格的统一考试.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过程,唤起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行主动学子是一堂成功体育课的重要标志之一.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常出现教师为学生有些动作要领掌握不好而绞尽脑汁,学生也因学不会而劳神费力,结果形成教师很累、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被动局面.

本次实验表明:在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有助于少部分有一定基础兴趣的学生在运动技术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模块教学理论有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厌学的情况明显减少.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90分以上学生均优于相应的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数学生成绩集中在80分以上.由于实验前两组学生在身体素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施加因素的不同是造成实验后两组间呈现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

表1 实验后二十四式太极拳考核成绩分布

4 结论

4.1 模块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将模块学习理论引入武术教学中,是为了促进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使得教学方法的改进有了理论上的依据.模块教学理论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模块教学理论符合现代武术技术教学要求,在武术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武术动作和技术环节的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而且更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提高,对于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武术动作及提高成绩等教学总体效果优于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高效性和实用性,为我们认识武术教学提供了新的视点,在武术教学中应用是可行的.

4.2 能否将模块教学理论与武术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实现武术教学的突破,其中的关键因素还是作为教学主导的武术教师对模块教学理论的研究,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及教学内容的了解、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运用模块理论的同时还需不断调整、提升自己,应通过各种暗示或增加刺激因素,来提升学生的模块知识加工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充分掌握动作技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自身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需要学习什么,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活动情境和展现自己的机会,给后进生特别的关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1]刘登高.在高职教育中引入模块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06-107.

[2]宋狄雷.专业方向模块教学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财富,2009,(22):58-59.

[3]刘志红.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武术动作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华武术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