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1-01-02房强
房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系,江苏 连云港 222006)
0 引言
江苏省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分布地区广、不同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和省内各地区高校贯彻教育部新《课程方案》有所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苏北高等体育院系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具体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和课程评价和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试图探讨江苏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区域性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旨在为区域性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北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4所高校:中国矿业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教师40人,学生1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阅读有关的书籍、论文、报刊及中国期刊网上关于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论文等资料,通过整理筛选,获得重要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严格按照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在经过专家审查与反复修改后,分别为教师与学生设计了2份问卷.
本问卷在对问卷调查对象进行第一轮调查后,间隔两周,对同一份问卷进行埋伏性信度检验,问卷相关系数R=0.85,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再测信度,问卷的稳定性高.
向苏北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4所高校中从事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教师发放问卷40份;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共120份.问卷回收和有效情况如下:教师问卷40份,回收问卷34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有效率为94.1%;学生调查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1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109份,回收率为92.5%,有效率为98.2%.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能满足本调查研究的需要.
1.2.3 专家访谈法
对江苏省社会教育专业各体育院(系)领导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课程体系现状及影响课程体系的因素,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2.0软件对收集和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频数分布、描述统计、多维频数分布统计及因子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为了较准确的了解目前影响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因素,为此本研究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采用李克特式五级量表(likert-Type Scale)把影响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因素细分为:(1)社会环境(需求);(2)学校组织管理;(3)教育经费;(4)办学层次;(5)培养目标;(6)教学计划;(7)课程设置;(8)课程评价;(9)实践技能要求;(10)教学场地设施;(11)教材建设;(12)学生理论基础;(13)学生技能水平;(14)教师素质水平;(15)教师数量;(16)就业方向;(17)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18)学生对课程喜好,18个因子项,要求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对此18项因子进行评判.
2.1 公共因素个数的确定
KMO检验和Barlett球度检验
表1为KMO检验和Barlett球度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KMO检验值为0.835,接近于1,因此认为原始数据样本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Barlett球度检验的结果显示,近似χ2值为1571.355,自由度为31,检验的显著概率为0.000,拒绝原假设,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好.
表1 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Table 1KMO and Bartlett ball for inspection
依据本研究影响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因素的评价记分结果,对18个原始变量进行R一型因子分析,得到了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等数据.根据“凯泽法”取特征值大于1的4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0.874%(见下表2),基本上可以反映总体信息量.
表2 总的方差解释Table 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2.2 公共因素群的确定
在确定主因子的基础上,根据因子分析理论,对18个原始变量进行归类.为了使各因子负荷尽可能地向二极转化,本研究采用了“极大正交旋转法”对各因素负荷进行转化(见表3),取因子载荷绝对值较大的进行归类,把18个原始变量归纳在4个主因子上,按各主因子中载荷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了主因子命名(见表4),确立了影响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因素为:外在因子、保障因子、内在因子、人才因子.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荷载矩阵Table 3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旋转方法:加入恺撒常态化的方差最大旋转.
表4 因子分析命名表Table 4 Factor analysis named table
2.3 各因素分析
2.3.1 外在因素
通过R一型因子分析,本研究把社会环境(需求)、学校组织管理、办学层次、就业方向、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等因素归纳为外在因素,通过调查发现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对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起到相当大重要性.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主要来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传统及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古埃及的学校设有数学和天文学,马克思说:“预先确定尼罗河水涨落的必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苏北社会体育专业己经初具规模,但发展较为缓慢,这与受苏北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外在因素对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有着较大的影响.比如说社会环境(需求)因素,在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因素之教育、科技、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地区差异性,势必形成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体育产业、健身市场的进展程度不同,因此各区域人们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水平与层次也有较大差异.另外,各院校办学层次也会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且各院校也会根据所处区域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制定适宜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体系.由此可见,外在因素对于制定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3.2 内在因素
通过R一型因子分析,本研究把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评价、实践技能要求等因素归纳为内在因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评价、实践技能要求等的制定在一定条件下制约着课程体系发展.分析结果表明,内在因素对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有一定的影响.如前人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体育专业是要培养既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又要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等能力,且拥有优良的服务态度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的多方面能力人才,对于地方特色的办学方案,制定适宜的培养目标对于区域人才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社会体育专业要培养的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就要与制定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技能要求结合起来.这样去制定课程体系,才能把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更具时代特色.
2.3.3 人才因素
“人才”源于《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诗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此诗是用生长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采的人中精华,《诗经》是谈人才最早的一部著作.此后几千年,谈人才问题的著作很多,但对人才未下定义.直到1979年11月,在中国首届人才学术讨论会上,研究人才学的专家学者,对什么是人才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看法,归纳起来大体有十种.一、谁能解决问题谁就是人才;二、人才是指有潜在能力的人;三、人才是指出类拔萃的人;四、人才是指有特殊才能的人;五、人才是指有超群才能的人;六、人才是人中优秀者;七、人才是指对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八、人才是指智能较高,可能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九、人才是指智能较高,有义务感等素质的人;十、人才是指智能较高,创造力较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以上是人们对人才定义的最初探讨的情况.
本研究把学生理论基础、学生技能水平、教师素质水平、教师数量等因素归纳为人才因子,本研究认为在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学生、教师,属于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人才资源,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体系只有人才资源充足了才能谈得上发展,人才资源是最可宝贵的资源.现阶段,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由于多数从体育教育等其他专业引进过来,其教学方法、以及内在的知识结构、层次都可能延续之前的方式方法,这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结构,甚至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有着相当影响,进而影响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拓展;社体专业学生由于为高考从中学开始锻炼体育,文化学习被占据大量时间,由此造成其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窄的情况,而有些学生从事体育训练仅仅为了高考,技能训练时间短,因此技能水平低的情况也是有的.学生自身因素也同样制约着课程体系进一步发展.
2.3.4 保障因素
通过R一型因子分析,本研究把教育经费、教学场地设施、教材建设等因素归纳为保障因素.具体说比如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社会环境(需求)、教育经费、办学层次、教学场地设施、教材建设、教师素质水平、就业方向等对课程体系的影响是显著的.
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大环境对社会体育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这就给培养这样的人才也带来的极大的挑战,同时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也保障了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要求.
众所周知,经费以及场地设施是专业发展的保障系统,没有足够的经费就无法保障整个专业的发展,自然也就影响到课程体系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经费有限,一级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对体育场馆、运动场地扩大建设认识不足,忽视了体育场馆的建设,导致在师范类院校中的场地相对较为短缺,器材、器械的质量没有保障,学生们的兴趣也因场地器材设施问题而大打折扣.因此在教育经费问题上争取专款专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联手,共同做好充实教学专业场地设施.不是盲目的单纯增多设施的数量,而是在科学有序渐进的过程中来完成,能够具备教学设施添置的中长期计划,兼顾使用和维护的各方面,提高人口平均拥有率和覆盖率,从而有效的利用好教学设施,提高办学层次,发展社会体育专业.
在教材建设和教师素质水平方面,注重团体科研合作和精品教材的建设,使教师在集体交流合作中促进教材的建设,教师群体也在这个环节中提高了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水平.当然,学校应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和对外交流,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满足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可以制定考核措施和奖励方案,激发教师在从事教材建设和学习培训的积极性,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在就业环节中力争使人才就业与专业培养、社会需求能更好地衔接与吻合,抓好专业水平,紧跟社会需求.对于社会大环境来说,如果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口不畅,也制约了苏北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因此对于学校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学生本身没有特色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样制约了就业,而就业方向的选择正是需要了解社会大环境与社会需求.所以学校在具体的专业培养和课程体系中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输送合格并优秀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对学生自身来说要能够客观自我定位,更新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在就业环节中保障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3 对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
笔者通过对苏北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与研究,从中发现了苏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客观问题,现总结下列几点建议.
3.1 制定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社会需求对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关键作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等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3.2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
建议各个高校根据地域特点与当地民风构建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和新型课程,使之把民族民间体育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进而走入社会,保留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注重社会体育专业实践实习环节,实行分阶段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合理安排校外专业实践活动,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稳定的平台.加强专业实践的督导工作.
3.4 实现更为符合社会体育专业的评价手段.建议除了课程考核外,还要增加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利用学校资源进行模拟场景考试,进一步重视学生的社会体育指导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训练能力培养和锻炼.同时结合学生专业方向,制定与社会考证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如:休闲娱乐体育专业,就可以规定该专业学生必须且最低拿到“社会健身指导员三级”一证等.
3.5 提早开设就业指导课,并让学生尽快深入社会,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从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始,就开设就业指导课,通过多种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认识社会体育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建议从第二学期就有步骤的辅助学生走入社会,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所需.帮助学生定位方向,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综合能力.
[1]杨遒军,等.构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J].体育学,1998(4):10-13.
[2]郑建岳,等.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32-34.
[3]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2):72-73.
[4]彭建民.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129-132.
[5]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因素[J].四川体育科学,2003(2):72-73.
[6]王树宏.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310-1312.
[7]Hardman,K.Physical education within the school curriculwn[J].Aachon,Meyer and Meyer Verlag 1993.
[8]Hardman,K.Reconstruction and partnership:strategies Cairo,Egypt.[J].1999 to sustain school P.E for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