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误区及对策*

2011-01-02梁柱平

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景观体育

梁 伟 梁柱平

(1.暨南大学体育部 广州 510632;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桂林 541004)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误区及对策*

梁 伟1梁柱平2

(1.暨南大学体育部 广州 510632;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桂林 541004)

在城市发展的外在需求与内在律动促动下诞生的城市景观体育强化了城市品牌的塑造,拓展了城市休闲娱乐的途径,丰富了城市体育活动的内容。城市景观体育不仅是人全面发展的载体,也是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推动者与城市形象的良好折射。但目前我国城市景观体育存在内涵不足、缺乏外部条件与保障体系、欠缺本地特色与一致性沟通的发展误区。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视域下,强调城市景观体育与城市特质的融合,注重城市景观体育的本地识别性,确定差异化的定位,完善城市景观体育的外部条件和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城市景观体育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体育;发展误区;对策;和谐;城市;人

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都市是世界上每个城市都在积极探索的发展方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其实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理念的精准表述,而城市景观体育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新型途径。但在实践这种理念过程中我国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还存在误区,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 人与城市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

东西方哲学都提倡和谐。和谐是“城市·人·自然”主题的深层内涵。和谐意义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被探讨的主题。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就是要通过城市内部人们各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与城市人口、规模、功能、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时,实现人类在城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内涵极为丰富,曾华安在《和谐城市本质论》一文中对此进行了科学的概括【2】: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社会的人性化和人性的社会化有机统一。因此,人与城市的和谐本质就是城市的人性化与人性的城市化统一;城市是复杂而又脆弱的社会生态有机体,由社会生活、经济生产和环境生态三大系统组合而成。三大系统的相互制约、支持和促进所达到的理想状态,就构成了城市的和谐。

2 城市景观体育

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城市景观体育是指有计划开展的,以象征意义、标志性价值的城市景观为背景或场地,以展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推广体育项目为主要目的的城市体育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景观”并不包括体育建筑景观,而是以城市景观为背景或场地开展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3,4】。通过对比国外相关研究的分析认为城市景观体育的概念及理解应当进一步完善扩展:首先,当今的体育建筑,特别是大型体育建筑已成为城市景观一部分,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举办赛事。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优化当地环境,并让城市居民利用这个设施进行休闲活动。因此,景观性、经济性、标志性已经成为设计建设体育建筑的重要指标,如北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等。但有这些建筑还不够,还需要明确在体育建筑中开展什么体育活动才能称为城市景观体育。首先需要明晰城市景观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关系。城市体育是指在城市开展的以健身、休闲、娱乐、竞技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在城市中开展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等【5-8】。城市景观体育虽然属于在城市地域内开展的体育活动,但却区别于利用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动动手、动动脚”的传统健身活动以及体育场馆内开展的竞技赛事。不仅强调活动项目的创新时尚性,更为重要的是体现活动与城市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结合的紧密性,力求通过新兴城市景观、标志性建筑与时尚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展现蓬勃发展的城市魅力与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因此,城市景观体育是城市体育这个“种概念”中的“属概念”,但与其余的“属概念”存在交叉关系(图 1)。

图1 城市景观体育的逻辑关系

由此可知,城市景观体育可定义为:以包括体育景观在内的城市自然或人工景观为平台所开展的极具娱乐性和创新性,并与景观紧密结合的团体或个人体育活动称之为城市景观体育。这类新兴的特色体育活动在国外已较为普及,如美国芝加哥开展的“野洋葱都市越野赛”,纽约开展的帝国大厦爬楼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黄金海岸马拉松赛等即为将城市作为运动场,充分展示城市风景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也逐步增多,如上海举办的南京路沙滩排球赛、金茂大厦表演高楼跳伞、元旦东方明珠塔登高赛,南京举办的2009江苏城市景观越野赛等,拓宽了城市品牌塑造的途径。

3 目前我国城市景观体育存在的发展误区

随着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景观体育活动以其宣传效应突出的优势而成为城市营销的新途径。但是由于此类活动的开展在我国尚处于摸索和起步的阶段,所以还存在着以下的发展误区。

3.1 城市景观体育形式有余但内涵不足

城市景观体育的内涵不仅在于体现体育有助于增进健康、提高生命活力、满足人类渴望归属的社会需要、培养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力量和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等特性,还能成为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推动力量:城市景观体育与城市环境的结合有助于增强参与者环保意识;与城市标志性景观的结合有助于增强市民对城市的了解;参与者之间的结合有助于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社会中形成关系融洽的和谐气氛。同时,城市景观体育活动还折射出一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新月异的发展,反映出这个城市的风格与特点,如民风、城市精神、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

但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景观体育活动只是将城市景观作为活动背景并借助媒体传播达到宣传城市表面形象的目的而已。这种方式只让观者看到城市人工或自然景观等外在表象,而难以真正体会到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与精神气质。同时活动的短期性也让人产生城市景观体育“形式多过于内容”的感觉。如大连市虽然积极举办城市马拉松、山地徒步等景观体育活动,但却忽视开发帆船、摩托艇、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以海洋环境为载体的体育项目,致使大连的景观体育活动既未能体现其北方滨海城市的特色与海洋文化内涵,也没能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大连的城市品牌【9】。而苏州曾于2000年举办了在当时极具轰动效应的太湖世界特技飞行大赛,但这一赛事却没能延续至今,其原因就包括强调“冒险、刺激”的特技飞行难以展现苏州古朴、典雅、温婉、写意、内敛的城市内涵与精神。而且特技飞行不仅并非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或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同时也与苏州人“小巧精细、柔和淡远、雅致秀丽、灵动飘逸”的人文风貌与文化性格相互冲突。因此,“眼球效应”固然有利于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但只有真正能表达城市历史延续、与本地的地理文化衔接紧密以及体现人文风貌等方面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才具备发展的生命力。只强调展现城市外表而忽视与城市内涵的联系,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会因为“空心化”而缺乏后劲,从而逐渐失去存在意义,必将被新的城市营销方式所替代。

3.2 城市景观体育欠缺良好的外在基础与内在保障

虽然城市景观体育的活动和赛事在我国发展迅速,但相关的物质条件与保障体系却并不完善。开展城市景观体育活动需要一个系统的外部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群众体育氛围、生活水平等外在基础,还包括城市景观体育的开展路径,相配套的制度法规、管理条例、权利保护,以及相关团体的专业性、组织能力、成员素质等内在保障,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还欠缺这些外在基础与内在保障。例如2004年在上海举行的F1摩托艇大奖赛,就因为黄浦江水道安全系数是否达到赛事标准而引发争议,同时为了举办大奖赛而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封江、封路、封台”,不仅影响了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也使旅游业造成了一定损失【10】。2005年北京马拉松赛,2008年上海马拉松赛的运动员猝死事件也反应出赛事的保障措施与组办方组织能力的欠缺。2006年的香港渣打马拉松赛在气温偏高、空气污染指数超标的情况下举行,结果有4800多人抽筋,232人擦伤或脚部起泡,另有22人身体不适被送入医院治疗。其中,参加42公里全程马拉松的一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晕倒,急救无效后身亡【11】,这次事件使公众对于香港的城市环境是否适合举办马拉松赛产生了质疑。这表明欠缺良好的外部条件与成熟的保障体系将会对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另外,如果只强调商业利益的获取与地方政绩的体现,忽略通过城市景观体育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理念的实现,这种新型的城市体育活动必然会步入一个发展的误区,从而引发更多的质疑与争议。

3.3 城市景观体育缺乏本地识别性与沟通一致性

如果把城市景观体育作为城市品牌推广的一种策略,那不仅要创造和保持能引起人们对城市美好印象的独特联想,还需要表达出城市管理者希望城市如何被认知,或者说,表达出城市管理者所希望标榜的城市特质【12】。因此确立清晰的本地识别是开展城市景观体育的前提和基础。而在构建本地识别时,必须从这座城市的实际出发,发掘能够反映本地资源的特色,否则城市景观体育活动将难以与其他城市的活动进行区分,失去推广的价值。同时在本地识别的框架下一个城市所开展的景观体育活动还需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主题一致、内外一致的沟通,才能在受众头脑中生成对应的形象。但当前我国各城市的景观体育活动缺乏特色与创新,令受众难以识别。差异化是城市品牌定位的生命所在,没有差异性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并不利于城市品牌的塑造。以城市马拉松赛为例,我国当前开展过此类活动的20多个城市中真正在国内外形成影响力的仅有北京、厦门、香港等少数几个城市。多数城市的马拉松赛由于缺乏特色而面临困境,如海口马拉松赛。深圳市政协委员曾在2009年“两会”上提议每年元旦在深圳举办国际马拉松赛,期望以此打造城市名片并拉动经济发展【13】,但这些城市是否适合举办该类赛事值得商榷。从影响力上看,北京、上海、厦门马拉松赛已经成为了城市品牌。从地理位置分析,临近深圳的香港、澳门、珠海也已开展过城市马拉松赛。此外,从沟通的受众看,城市既有外部的受众,如投资者和游客,也有内部受众,如企业和居民【14】。城市景观体育如要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就必须要针对其外部和内部受众进行协同推广以提升沟通的一致性。就深圳而言,马拉松在这座城市并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整个深圳的马拉松比赛爱好者不到该市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绝大多数市民都缺乏对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认知【13】,而且由于城市马拉松赛已经没有新鲜感,这造成对外推广的难度极大。因此这种没有特色、本地认知度不高,难以吸引外界关注的城市马拉松赛并不适合深圳作为城市宣传和品牌塑造的途径。综合而论,缺少本地特色与内外一致性沟通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将难以有效地为城市品牌的塑造提供支撑与动力。

4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城市景观体育在我国还是属于较为新颖的城市体育活动,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大多都从城市体育品牌、体育旅游等方面进行探析。所以综合而论,我国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强调与城市理念的融合,提升城市景观体育的内涵

城市理念指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城市理念融合文化形象、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沟通、凝聚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影响城市行为的价值取向,激发公众积极进取,因此城市理念可概括为城市精神。只有在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视野下强调与城市理念的融合,才能提升城市景观体育的内涵。实际上,只有紧密结合城市自身理念,并且举办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才能打响城市的品牌,具备发展的生命力。据此可知:有效融合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观体育既有利于城市特性负面效应的良性转化,也有利于城市精神中传统保守面的突破,更有利于填补城市精神中缺失的创新与积极进取精神,提升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知与热爱,进一步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只有这样内涵丰富的城市景观体育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才能进一步提升和表达城市的内涵与形象。

4.2 注重城市景观体育的本地识别性,确定差异化的活动定位

城市景观体育活动类型应考虑城市自身性质,对本地特色的地理、资源、人文、社会、经济进行深入而充分的了解。如自然景观突出的旅游城市开展攀岩、越野跑、越野自行车,自然瑜伽等;工业城市开展工厂区parkour(跑酷)、利用工厂环境开展定向运动;大都市的城市马拉松、爬高楼、高楼滑翔等都能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特色;又如,国际化大都市积极开展新型、刺激、充满创意的景观体育活动可以反映出城市在国际性文化融合与多元上的特点;休闲型城市开展传统、有生活气息的景观体育活动则反映出城市的悠闲韵味。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城市的特质,依据城市规划,开展适合这座城市的特色景观体育活动或赛事,才能真正通过城市景观体育达到宣传城市的效果,使城市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竞争中脱颖而出。

4.3 政府在完善城市景观体育的外部条件和管理制度中应起主导作用

我国当前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本质上是属于政府行为。但地方政府介入这个领域的目的与方式还需要改革与完善。首先,地方政府不能仅是将城市景观体育作为城市营销的工具,而是要深刻理解其在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城市景观体育活动与产业的管理。通过制定法律、条例进行管制,严格把握高风险性城市景观体育活动的审批资格,并有效管理与指导相关民间团体。最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社会安全度,积极改造和建设与美化城市,修建完善城市景观体育活动需要的自然或人工设施,吸引市民积极地参与活动。总之,城市景观体育在中国的开展其实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这与国外城市的高度城市化、“城市体育”氛围浓郁,逐步形成城市景观体育活动的“自下而上”行为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在完善城市景观体育的外部条件与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才能有助于城市景观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5 结语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如何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关注焦点。城市景观体育作为新形态的城市体育文化活动,由于其特有的展现形式成为了人与城市互动的途径。它不仅以体育活动的方式发展人类身心健康,还在更深层次的领域中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城市景观体育,针对发展误区提出对策,并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才能使我国城市景观体育在未来发展中表现出充足的活力。

1 王鸿举.城市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EB/OL].theory.people.com.cn/GB/49169/49170/3767472.html.2005

2 曾安华.和谐城市本质论[J].三峡学刊,2006,(4):32-34

3 周细琴,李建国.城市景观体育融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19-23

4 周细琴.城市新形态:城市景观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4):14-16

5徐佶.新的体育视角:休闲体育,兼论休闲体育与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3):21-25

6 刘德明.我国城市体育发展及其与主要社会因素间的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2):95-99

7 王铃枝.从时尚的视角论休闲体育在城市体育中的作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1):40-42

8 熊欢.城市化与市民体育的兴起—美中城市体育发展之比较[J].体育科学.2008,28(1):13-21

9 包莺.大连景观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20-24

10 周凯.上海为 F1摩托艇大奖赛封江,百姓不太适应[N].中国青年报,2004年8月3日(5)

11 李晶.香港马拉松赛5000多人抽筋2006年曾有选手跑死[EB/OL].news.ifeng.com/hongkong/detail-2009-02/10/572718-0.shtml.2009

12 刘彦平.城市营销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6-37

13 吴思静,王鹂鸣 .深圳每年办国际马拉松赛?[EB/OL].www.sztv.com.cn/szmg-news/index.do?i=56815&a=detail.2009

14 郭国庆.关于开展城市品牌管理的战略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3):60-63

The Development T rap and Solution of Chinese U rban Landscape Sport

LIANG Wei,et al.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32)

Urban landscape sports which in the birth of urban development external demand and internal rhythm enhancement strengthening the city brand shaping,expanding the urban entertainment channel,and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city sports content.Urban Landscape-rou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s not only the carrier who is als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promoter of the city and the city a good image of refraction.However,the existence of urban landscape content of current sports,lack of real security,lac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sistency errors.In light of this,proposed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city sights,the stress concep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urban integration of sports,focusing 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of local sports,to develop differentiated positioning.Improve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Promote the sport of urban landscape in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landscape sports;development tarp;solution;harmony;city;human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编号:10CTY003。

梁 伟(1981-),男,广西桂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景观体育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景观平面图》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