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职工需要

2011-01-01范玉梅

经济师 2011年5期

  摘要:职工需要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职工需要,就成了无源之水,行之不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旦与职工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职工作为社会中人,存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着眼于职工群众上述五种需要,切实解决职工群众迫切关注的问题,与职工群众形成水乳交融的良性互动,创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职工需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75-0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会遭遇如此尴尬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做了大量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职工群众却无动于衷,不见成效,思想政治工作者叹息说:“唉,对牛弹琴。”而职工群众则对思想政治工作者铺天盖地的说教极其反感,讥之曰:“尽说大话空话,吹牛皮。”如何避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尴尬局面,把苍白无力的说教变为春风化雨的思想交流?笔者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现职工群众的需要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起关键作用,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被职工群众理解和接受,这不能责怪职工群众,主要原因是我们撇开职工群众需要而盲目说教。本文就如何紧密结合职工群众的需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职工群众需要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
  
  社会中人都有各种需要,当事物与人的需要相符时,就会受人欢迎和追求;当事物与人的需要没有关系时,就不会受人注意;当事物与人的需要相矛盾时,就会受人排斥。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群众的关系也是这样。
  心理研究表明。但凡涉及人的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考虑工作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那种只注意理性说教,而忽视职工群众的现实性需要的做法,是导致工作苍白无力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满足职工群众的需要,并能给予新的希望,那么就能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工作取得跨越性的进步。比如,小岗村农民自发分田到户,可谓“满院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民群众盼望改革的心情十分殷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酝酿成熟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推广,没有口苦婆心地对群众进行宣传、说教,就立刻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尽管个别有“极左”思想的人和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的人阻挠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却阻挡不住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极高积极性,广大人民群众如饥似渴地接受改革开放思想,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中来,很快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生根发芽,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工业企业的“大锅饭”和“铁饭碗”被打破,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外开放的大门也次第打开,经济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起来。改革开放思想之所以受万民拥戴,就是因为它解答了人民群众渴望解答的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理论和实践表明,职工群众的需要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以职工群众的需要为基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厦就能构筑起来,与职工群众的需要结合得越紧密,越能满足受众最迫切的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厦就构筑得越高大。如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职工群众的需要,那么就如空中楼阁,无法建立起来,成效无从谈起。
  
  二、职工群众需要的层次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人的五种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理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当人衣领无忧,衣、食、住、行、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人身、劳动、职业等方面的得到安全,其中包括防备肉体上的损伤、疾病,以及财产损失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以后,就萌生了社交需要,希望与人交往,建立友谊,为团体和社会所接纳,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一个活动分子。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人有尊重需要,希望得到荣誉,受人尊重,在各项社会活动中,个人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言论的自由。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主要指从事最适宜和能发挥最大潜能的工作,成就事业,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的愿望,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最大满足,尝试幸福的心理体验。
  职工群众是社会中人,都具有上述五种需要。上述五种需要的发展层次是人的一般性表现,每名职工群众的需要不一定都以一定按照上述需要发展次序发生,也可能人有的职工的生存需要没有实现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梦想成就事业,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幸福感;也可能有的职工在追求生理需要的时候,本身就有强烈的安全需要的愿望。但是不管职工个人需要呈现怎样的特殊性,但最终不能脱离需要发展规律的轨道,比如,如果一名职工连温饱都无法保证,那么他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的愿望就可能是梦想,最终必须首先解决自我生存问题,然后才有可能实现自我发展。本文研究职工群众需要的层次的重点不是需要的发生次序,而是要弄明白职工群众存在哪些需要,以便我们着眼于职工群众需要,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做到有的放矢。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需要相结合的几种方法
  
  根据职工群众的需要形式和需要的发展规律,我们在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五方面与职工群众需要的结合,以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一是着眼于职工群众的生理需要,夯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基础。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生理需要是职工群众的基本需要,职工群众生活保障来源于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企业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使企业呈现良好经济形势,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确保职工群众的工资奖金足额发放,且收入逐年增长。同时还要关注生活困难的职工,个别职工群众或因患大病,或因遭遇天灾人祸,生活陷入困顿,这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当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或向行政管理费用部门申请扶危救困资金,或募集善款,帮助生活困难职工度过难关。当广大职工群众普遍感到思想政治工作成了生活的有力靠山时,心理上自然会接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着眼于职工群众的安全需要,提高职工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信任度。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把着职工群众的安全需要挂在心上,从职工群众的人身、劳动、职业等方面安全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职工群众的财产和肉体受到不正当伤害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挺身而出,利用我们的笔杆子,或动用我们的嘴皮子,为职工群众仗义执言,保护职工群众利益,使职工看到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是只向他们说教的人,而是他们安全需要的保护神,从而由衷信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着眼于职工群众的社交需要,提高职工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工业企业是社会大生产组织,不仅企业内部是一个小社会,而且与外部社会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利用企业本身固有特点,营造富有亲和力的企业内部环境,帮助职工群众交良友,人人有朋友,亲密往来,广泛开展演讲、座谈、劳动竞赛、文体活动等活动,使每名职工都不冷落,在企业内部满足职工群众的社交需要;同时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为职工群众参与社会活动搭建平台,帮助职工群众参与社交活动。使职工群众切实感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主动参与思想政治工作。
  四是着眼于职工群众的尊重需要,提高职工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企业里刮起相互尊重的新风,企业全员之间彼此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相互之间讲文明,讲礼貌,及时鼓励取得成绩的职工群众,对成绩特别突出进行表彰奖励,使职工群众切实感觉到自己在企业里有地位,有身份,说的话有人听,做的事有人帮,取得的成绩受肯定,处处事事受人尊重,积极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五是着眼于职工群众的自我实现需要,提高职工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为职工群众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使职工群众干自己想干的事,完成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的愿望。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职工群众实现夙愿,激发职工群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思想和举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职工群众的需要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职工群众的需要,就成了无源之水,行之不远;就成了无本之木,难以成林;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法建立起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职工群众的需要,不是做单纯的思想政治说教工作,而是要完成多种工作,切实满足职工群众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群众水乳交融,加倍提高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柏春.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延边人民出版社,198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