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的自我定位与发展方向

2011-01-01曲凯

经济师 2011年5期

  摘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热议的话题。文章从企业管理人员的角度,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优势 定位 发展预测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69-02
  
  毋庸置疑,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无法与大型企业抗衡,那么是不是就说,中小企业就没有自身优势和生存空间呢?笔者认为也不尽然。中小企业自身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如企业管理与目标决策机动灵活,善于应变;组织机构简单高效,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精神等等。但是。这些优势是潜在的、可能的,而劣势却是现实的与必然的。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是不是就一定缺乏竞争力呢?中小企业又如何回避自身的劣势,扬长避短,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呢?
  
  一、中小企业必须有精准的市场定位
  
  大型企业往往有若干个目标市场,然后依据目标市场需求形成许多产品。因而在事实上,大型企业在某一个具体的分市场、子市场,或者某一个分类产品上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优势和垄断。大企业分配给每一个子市场上的资源与中小企业的全部资源相比,也就相差无几了。例如,中小企业只制造高质量的产品或元件,为特定顾客服务,与着重大批量生产的大企业相比较,采取集中原则的中小企业照顾客户较佳,自然就具有较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竞争程度比较激烈,呈饱和态势的市场上,依据集中原则研究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便有更重大的意义。依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小企业不能真正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不能进行精准的市场分析与定位,不能集中优质资源主攻专业市场,才造成了大型企业“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那么,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呢?笔者认为,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是要进行企业的市场定位就必须明确企业功能。企业功能指的是企业经营内容及其经营强度,或者说是企业经营内容与经营强度的统一。它的功能主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一个因素是经营内容,另一个因素是经营强度。经营强度是企业功能的重要因素。大车和小车虽然都是车,但功能是不同的。大国和小国虽然都是国,功能也不同,什么不同?强度不同,或者说起的作用不同。企业也是这样。
  二是科学分析企业现有功能很重要。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充分适应了市场需求,是否充分发挥了企业能力,是否充分履行了社会义务,只有通过对现有企业功能的科学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答案。企业现有功能是企业功能定位的重要依据。企业不能脱离现有功能搞定位。因为现有功能是功能定位的基础;也不能执著于现有功能搞定位,因为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变,所以企业功能也应该跟着变。
  三是对企业经营内容要作具体分析。许多企业经营内容似乎相同,其实不同。有的是来料加工,有的是来样加工,有的是独立制造等等。即使都是独立制造,经营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别:有的是花钱买设计;有的是自己销售,有的是委托代理商销售等等。
  四是企业发展客观上需要有所取舍。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要求专。再大再强的企业也不能什么都干,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什么也干不好。很多企业都自不量力,喜欢涉足许多经营领域,好像自己什么都能干好,这样的企业十有八九都是短命的。企业不论经营什么都要精益求精,而为了精益求精必须专益求专。求专就要定位。
  
  二、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战略决策
  
  战略管理决策是在企业管理发展到第三阶段才产生的,在生产管理阶段、经营管理阶段之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企业与社会联系程度的加强,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增强,企业国际竞争的国内化等都非常迫切需要企业对战略决策进行管理。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管理是时代所需。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已经初步接触并深入了解国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针对中小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科学的发展战略企业就会少走弯路,不会停步不前。企业战略的制定能使企业发生较大变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整体、长期的发展。
  一是集中的战略原则,对于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中小企业不能集中使用自己的资源,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只应有一个经营领域,一个产品市场,否则就会分散资源,在一个产品市场中,也应把重要力量放在某一价位上。例如最高价位或最低价位上,避开和大企业在价格强点上的竞争。《孙子兵法》有言:“强而避之”。在市场竞争中,同样也要避开竞争者的强点和优势。特别是当竞争者拥有规模优势或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分销渠道等方面享有独占资源,且它们是某一经营领域的成功关键因素时,都应“强而避之”保存自己的实力,避免与对手的市场决战。换句话说:当竞争对手筑起壁垒时,应懂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既便是在即定的产品市场经营中,必要的各种竞争手段,也应只以一两项为主,并要集中资源培植它们,使其作为区别竞争者的个性。不可面面俱到,这样做势必分散自身有限的资源,不利于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二是“小生位”经营领域选择的战略选择,是自身优势利用的捷径。“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有效地位。”这段话出自于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小生位”的概念也是他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著作中正式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和利用中小企业自身的优势,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大企业从正面交手,遭受排挤或吞噬,以获得经营资源的相对优势。中小企业经营领域选择的原则,应是谋求“小生位”。选择小生位的经营领域,实际上就是要垄断市场中的某一个小领域,使自己免受竞争和挑战,在大企业的边缘地带发挥自己独到的专长,争取在一些特殊产品和技术水平上成为佼佼者,逐渐积累经营资源,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创造一些有利时机。小生位产品一般大型企业都不愿涉足参与竞争,这就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很多中小企业正是选择自然小生位投人经营资源,在与大企业不竞争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在市场上居于显赫地位的大企业,如果搞好了产品换代的技术储备,预测并能把握产品更新换代的机会,就能自己填补战略空白,仍可在市场上居于主动地位。反之,企业的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但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就会加大市场战略空白。这时,如果中小企业采取主动,就可乘虚而入。争得主动。尤其是两代产品间技术差异较大时,即便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难以将中小企业从该市场中驱逐出去。
  
  三、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目前拥有数百万家中小企业,为什么中小企业在创业之初发展很快,一段时间以后发展缓慢甚至停止,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几年后就退出了市场不见了踪影。轰轰烈烈地开张几年以后消失;有些在停滞不前;有些改弦更张;还有些在维持现状苦苦挣扎;为什么大多会轰轰烈烈地开局悄无声息地收场呢?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出现这样结果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战略的因素,企业文化因素,管理因素,方向与目标因素,战术方案的执行因素,监督和总结因素,用人机制因素,员工激励的因素,薪资待遇水平因素,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因素等等。企业要发展要长久需要做得工作还有很多,还有很多因素需要去挖掘和完善。成就一个世界冠军需要160多个因素,一个企业要成为世界级的大企业成就百年企业需要多少因索,很难说清楚。如果基础性的因素没有做好,企业的发展就像镜中花、水中月、海市蜃楼,企业又能走多远呢?
  
  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前文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自我定位和风险评估。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要想实现持续有效发展,必须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要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逐步克服初创时期小作坊式的家族管理的弊端,为做强做优做大奠定体制基础。二是要开拓发展新领域。新行业、新产业、新产品常常是快速发展的制高点,中小企业要保持创新开拓的敏锐性,善于在新领域“开疆拓土”。三是要提高发展组织度。政府部门要制定计划,扶持中小企业按业务领域建立自律、自治的行业协会和商会。中小企业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克服单打独斗的狭隘观念。四是要强化自主创新。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要通过创新拥有自己的“一招鲜”。五是要加强协作配套。要改变5ceae2e7e313811f0ce0e2f775df1010产业“小、散、弱”的状况,实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不同中小企业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套。
  具体分析,中小企业可以走“专精新特”之路,坚持有所舍、有所取,有所为、有所不为;走与大企业配套之路,这既是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做法,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不仅当前有着巨大市场空间,而且也是一个永不衰落的常青产业,中小企业投身其中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走劳动密集型发展之路,就中小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不够雄厚,人才比较匮乏,应充分利用劳动力价格低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走科技进步之路,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坚持科技强企,走出一条从制造到“智造”、创造之路;走外向型发展之路,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大力运用国外智力成果,多渠道引进域外资金,主动开展跨区域合资合作,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走现代服务之路。要适应变化,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物流、旅游、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走产业集群之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可以较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相互依存、相互协作,共担风险,共拓市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世权.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2006
  2.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2(6)
  3.林书民.中小企业分析.财经科学,1999(4)
  4.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