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标示与解说:概念的源起\\演变和内涵辨析
2011-01-01苗燕陈瑛解剑湖
经济师 2011年5期
摘要: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旅游解说、旅游标识、旅游标示、旅游解说牌示等概念存在众多误解、混用的情况,给参考者和后续研究者带来了不便。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标示、解说的词义、研究的源起、演变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旅游标示、旅游解说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和辨析。
关键词:旅游标示 旅游解说 概念 辨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60-03
一、旅游解说概念界定
(一)解说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说意为“口头上解释说明”,等同于exphin;以评注说明或解释,意同comment。
1957年“解说之父”Tilden出版了《解说我们的遗产》,书中提到“解说是旨在通过直接的体验和媒介的介绍来揭示事物内涵和相互关系的教育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传播信息。”(Tilden,1957)一般认为这是对解说所作的最早定义。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解说研究历经“形成期”(60-70年代早期),“寻找最佳媒介期”(70年代中期—80年代),“探求正当性阶段”(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初步成熟”。期间,国内外学者对解说的概念进行了广泛探讨。通过整理、归纳,我们认为国内外学者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解说达成了共识。
解说是多方面的综合体,既是沟通渠道、教育活动,也是一种服务,一门艺术,不单是信息传递;解说重点关注的两大领域是世界文化遗产解说和自然遗产的环境解说;解说是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包括各种媒体和活动,在广泛意义上的对文化和自然现象进行的“翻译”;解说的接受对象包含游客、参与者、信众、居民等人,解说要有助于提升信息接受对象的体验;解说目的是帮助人们关注与了解造访地的文化和自然特性,提高人们对自然保护、古迹维护、民俗艺术等活动的参与热情;同时,人们通过感性认知这些遗产,培养欣赏的能力,提升较高质量的生活体验;进而激励人们产生对遗产保存、资源保育及环境保护的承诺;解说是游客、资源与管理者三方联系的桥梁,也是种重要的游憩或资源管理策略。
(二)旅游解说
游客在出游时,出于求知娱乐审美的需要。必然渴望和人类的文化遗存与大自然更亲密的接触。“解说”(interpretation)便理所当然的成为沟通人类与文化、环境的媒介。加之,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大都是现存人类的灿烂文明与美丽景色的代表,对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解说”自诞生之始,便“天然的”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解说研究与旅游研究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国内学者开始研究旅游解说时,就对其范围进行了扩展。吴必虎等(1999)比较了北京与香港两座城市旅游解说系统的并同,并描述性界定了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概念。吴必虎(2003)介绍了环境解说研究的起源与环境解说的定义;颜玉娟(2005)开始关注森林公园的解说;冯淑华(2005)首次研究了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李东和等(2006)首次探讨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模式;张立明、赵黎明(2006)分析了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此后,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又扩展到生态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广场、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自然遗产、旅游目的地等。
在旅游解说研究对象的外廷逐渐扩大至几乎全部旅游吸引物的同时,我们认为旅游解说的概念便是对特定区域内的各种旅游吸引物的解说,以达到旅游者休闲审美体验和保护旅游资源的目标。尽管随着旅游解说对象外延的扩大,不同的旅游吸引物的解说方式有不同;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解说手段也不断变化,经常出现新的解说形式;加上人们对旅游的外延理解不同,所以明确描述旅游解说的内容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国内旅游解说的主要研究者之一。钟永德教授(2008)对旅游解说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从旅游解说的资源归属分类,可分为环境解说和遗产解说两类;从为旅游者提供信息的方式来看,旅游解说分为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两类;从旅游解说的服务范围看,旅游解说分为园外解说和园内解说。从解说物质的存在性看,旅游解说分为物质解说与虚拟解说。
在以上四种分类方式中,第一种已是学界的普遍共识;第二种分类方式出自,吴必虎教授,对旅游解说系统的这种分类方法已成为其后国内旅游解说研究的基本参照。钟永德教授的第三种分类方式,较有局限。他划分的逻辑依据是旅游解说适用于旅游景区(点),未将旅游目的地、旅游城市放入旅游解说的范围。我们认为旅游解说系统便是由旅游解说内部各构成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的系统。
二、旅游标示的概念界定
(一)标志、标识、标示词义辨析
《现代汉语词典》中,“标志”与“标识”是同音、同义、异形词。《辞海》中解释“标”:标识、记号,对“标志”有表明,显示,统计总体数量中单位所共同具有的特征三种解释,并援引《水经注·汶水》中“赢县西六十里有季扎尔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汉末奉高令所立,无所叙述,标志而已”一句。可见,古代的石碑就起着标志的作用。
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GF 1001-2001《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标识”已规范为“标志”。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标志”词条下,明确指出不要写作‘标识’。论文写作理应在使用规范词、免用“标识”之类异形词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所以。本文笔者在两个词的选取上,用标志而不用标识。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示<动>,把事物摆出来给人看,让人知道。《玉篇》中:示,语也,以事告人目示也。标示,意为标明,显示,有“通过简练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特征传递信息”的含义。所以,本文的研究,在标志与标示中选取了标示一词。
(二)标示的历史
“标示”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的进步,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和演变。一般认为,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刻树、结绳、刻石等记号数数、记事,最早的标示就诞生了。最早的指路方式可以追溯到印第安人与拓荒者以折枝为记号,或堆叠石头做标记的时候,后采才逐渐形成用石、木等雕刻成的路标。在我国出土的西周墓葬文物中,人们现了封建领主产品的标志和各种官工的印记;我国商代(一说是春秋战国)城门、店铺开始出现了招呼客人的“幌子”,至隋唐时茶坊、酒楼、饭馆、客店、书铺遍布街头巷尾,招牌、幌子、灯笼及匾额、门楼、酒旗等标示已相当发达。19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了街道号码。此后欧洲工业革命爆发,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网络日趋复杂立体,交通导向标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而奥运会等国际项目的举行,国际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标示系统在各国的迅速普及,公共标示作为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得到空前发展。
(三)旅游标示
尽管公共(空间)环境标识(设计)早已成为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专业的重要研究领域,旅游标(识)示进入旅游学者研究的视野则是最近几年的事情。限于手头的资料,笔者利用中国知网查到的提及“旅游标识(示)(志)”的最早的文章是中科院地理所(钟林生,2000),此后王丽梅(2005)、钟永德(2006)、张立明等(2006)、唐德彪等(2007)、李宏等(2009)分别对旅游景区标示系统进行了界定,但是众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始终局限于旅游景区,似乎旅游标示系统只存在于旅游景区中。
(注:由于引用文献出处中标识、标志、标示等词语使用的混淆,笔者在本文在参考别人研究成果的时候,按照其原文的用语表示,没有对几个词作刻意的修改和区分)
曹诗图教授在其《旅游哲学引论》中认为:旅游行为的异地性、暂时性,休闲性三个特征分隔从旅游行为的空间、时间、目的三个难度勾勒出旅游行为的轮廓。经济是旅游的表象,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核心属性,体验是旅游的本质。
依据标示的字面意义,笔者认为,旅游标示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并反映空间、对象的特征,服务和引导旅游者,获得“畅爽”体验的一系列标志。关于此定义,有以下几条说明:
1、旅游标示的存在空间不仅可以是旅游景区,也能是旅游城市、车站、码头、机场、宾馆酒店,甚至公园,公路、街道,购物场所,旅游标示存在于传统的“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任何地方;为游客的旅游行为服务。事实上,国内的研究中,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专业研究者已经将旅游标示研究对象的外延扩大到了车站、机场、景现廊道、旅游城市,如(高阳,2008)、(曹仁勇,2007)等。
2、“标示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并反映空间、对象的特征”。是对旅游标示不可移动性的概括,而且。这一描述受到传统“公共环境标识”定义的影响,甚至可以理解为旅游标示其实就是服务于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公共环境标识。这一表述的意义在于:强调了特定空间环境是旅游标示设置的依托和凭借,旅游标示设置规划必须反映环境的内涵并与环境相协调。标示成为该空问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和旅游形象策划、旅游形象研究等相连接,从源头上解释了旅游标示研究与旅游形象研究的关系。公共环境标识具有的其他内涵,如视觉识别等便成为旅游标示研究的方向之一。公共环境标识具有的指向性、服务性、形象性等功能便利所应当的成为旅游标示的基本功能。
3、“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旅游标示的服务对象,是逻辑与理论上的叙述,在实际操作中仍不可避免会遇到《旅游与休闲地理学的方法论》中王鹏飞教授的疑问,在伦敦街头漫步的人,你能区分谁是居民,谁是旅游者么。
4、“旅游体验是旅游的硬核和本质”这一论断,出自谢彦君教授,旅游者追求“畅爽”的体验,引自邹统钎教授。不加论证的将旅游标示与旅游体验两个概念相结合,是旅游标示定义和本文逻辑框架中的最大假设。笔者认为,旅游者的畅爽体验是旅游标示设置的主要目的。
5、旅游标示是一系列的“标识”“标志”还是“符号”,按照定义=属性+种差的标准,除了要界定各个词汇的相互关系,这样的界定是否存在重复论证的嫌疑,也是笔者的疑惑。
6、从旅游地或者旅游景区的角度,旅游标示的设置,是有着方便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的,笔者认为,这种管理职能对游客也表现为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是“标示”的本义,即视觉形象信息的快速沟通和传递。此处的引导,指引导游客的行为,做文明游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文物。
7、在形态上,旅游标示通常表现为一系列静态的图标、符号、指示牌、版面、旗帜、记号等。现实中,由于标示材质和反映对象内容的不同,旅游标示所处的位置、颜色、大小、形态各异。
三、旅游标示与旅游解说概念辨析
(一)旅游标示与旅游解说概念的相同点
旅游标示与旅游解说都是为旅游者传递特定空间、对象的旅游信息的媒介,二者作用于旅游者都经过从
“对象”——“信息”——“旅游者”的信息传递过程,而且,二者的表现形式有相互重合的部分。二者的“表现”对象,大体相同,都是旅游吸引物,具体表现为各种旅游景点、景观以及旅游景点的自然、人文环境。旅游标示与旅游解说的服务对象,主体都是旅游者,它们设置的目标,都是服务、引导游客,获得美好的旅游体验。二者都具有引导、服务,管理等功能,都是服务于游客的重要手段,二者都是旅游景(点)区、旅游城市、旅游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跨专业的研究对象,都应引起旅游研究者重点关注。
(二)旅游标示与旅游解说概念的不同点
二者的起源时间不同。旅游解说是近代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现代旅游而出现的,解说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旅游标示(识)的概念何时出现,无从考证,但从人类旅行的寻路方式探源。旅行标示出现于几千年前。谢彦君教授认为我国的旅游起源于魏晋南北朝。从标示的历史来推断,旅游标示同期就已存在。
对标示与解说进行研究的起源不同。以至于标示、解说进入旅游研究的视野时,它们已形成各自的研究视角和重点。标示较早的引起了美术学、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的研究者关注,他们研究标示视觉传达效果,关注标识设置的不同风格、图形、色彩、材料、字体、文字大小等对人使用标识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试图找出最为适合的标示形式满足人的使用。同时,他们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关注标识设置的位置和空间,主要依据人类行为学、城市节点、人的正常视野范围等原理,解决在不同环境背景中合适的位置和高度为使用者设置标识系统的问题,进而使标识系统融入标识的背景环境中。所以。旅游标示与旅游解说有各自独立的领域。如,车站、机场、酒店、街道一般都表述为旅游标示而不用旅游解说,而自然文化遗产我们都一般称为旅游解说。比如,旅游景点的形象徽标,大家也一般称为标志(识)。如果严格区分,旅游解说的对象并没有包含旅游交通指示的内容。甚至也不包括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指引服务。应该说,二个概念相比,旅游标示与公共标志的概念“距离”更近一点。
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不同。按照前面引用钟永德教授的分类方法,旅游解说分为自导式与向导式两类,那么旅游标示就只表现为自导式一种;旅游解说有实体与虚拟两种形式,旅游标示只有“存在于一定空间中,呈现一定的形态”这一种形式。如果不说旅游解说与旅游标示的“解释”对象的主体不同,在形式上,旅游标示整体上表现为自导式旅游解说系统的一部分。这也决定了它们服务旅游者的表现方式的不同。
两个概念其他不同,笔者总结的还有它们与其他旅游概念的关联不同。如解说与旅游解说、旅游解说与环境解说、生态旅游的关系较近,旅游标示与旅游形象直接联系;欧美国家的环境解说已经成为大学的一个成熟专业。而标示研究在日本则关注的较多。反映到国内的旅游研究状况,大家对旅游解说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旅游标示的研究相对较少。
引用谢彦君教授《基础旅游学》中旅游核心吸引物的模型图,我们将旅游标示与旅游解说的关系用图2表示。
四、小结与讨论
1、笔者在对国内标示、解说研究梳理和总结后,分别对它们进行了重新界定,这两个界定还有待商榷的地方。也包括“标示”这个关键词的选取。
2、本文没有对旅游标示与公共(环境)标识的概念进行辨析,所以整体感觉不完整。
3、在国内的研究中,现在已有将两个概念相“融通”的迹象,比如旅游解说牌示系统的提出,但是这个概念并不能完全使二者等同。
4、本文在文献查找与梳理时发现,尽管“标示”与“解说”都已是其他专业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旅游学者的研究中,还很不深入,尚有许多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F.Tilden.Interpreting our heriage[M].Chapd Hill,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Press,1957
2.Keith Dewar An Incomplete History ofInterpretation from the Big Bang[J].Interna-tional Joumal of Heritage Studies,2000(2)
3.吴忠宏.农业旅游导览解说的新趋势[A].2002
4.陶伟等.解说: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J].人文地理,2009(5)
5.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
6.吴必虎,高向平.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3(3)
7.颜玉娟.森林公园解说系统设计的植物选择[J].湖南林业科技,2005(3)
8.冯淑华.古村落旅游解说系统探讨[J].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