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1-01-01王丽萍
经济师 2011年5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人力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 人力资源 重要意义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22-01
人才是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聚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图书馆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图书馆事业要实现持续、创新发展,必须重视、研究和做好人力资源建设工作。
一、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1、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已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图书馆事业要不断发展,仅有不断更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资源建设,还是信息服务,都必须依靠高素质的馆员才能很好完成,如果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再好的设备和技术都是浪费。因此,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首要前提。
2、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图书馆发展正朝复合图书馆方向迈进,信息载体、存储方式、检索技术、服务手段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图书馆事业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图书馆员也要不断继续学习,与时俱进地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所以,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3、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保持信息服务主导地位的客观需要。图书馆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使得图书馆在信息服务领域不再一枝独秀,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着强大崛起的信息服务企业的竞争。信息服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图书馆必须树立竞争意识,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以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才能保持信息服务的主导地位。
二、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客观上受图书馆事业的社会重视程度、馆员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择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人力资源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1、人才不能有效引进。图书馆事业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老同志已经不构成图书馆人才的主力军。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青年人才。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毕业生的价值取向、择业观念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学专业和学科方向的调整,专业适应面拓宽了,因此,图书馆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工作,而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外语、历史等专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更是极少问津图书馆,人才队伍得不到有效的引进和补充。
2、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由于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和内部机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图书馆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图书馆工作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属于简单、重复的服务型。缺乏创新和竞争性,不能使青年人实现自身的价值;内部管理机制上,没有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特别是计算机、外语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往往把图书馆作为就业换岗的中转站。
3、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发展不够全面。图书馆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发展越快意味着人才的原有知识也相应老化的越快,发展越快要求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越要全面。而图书馆工作的特点是日常事务性业务多,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不注重学习其它专业知识,缺乏制度性和计划性的继续教育。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老化不能更新,无法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另外,竞争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得馆员往往停留于现状,缺乏自我发展动力。
三、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对策
图书馆作好人力资源建设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健全合理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就是真正树立人才需求观念,充分尊重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培养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认真规划职业生涯,制定自我发展目标,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坚持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拓展业务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成长为复合型图书馆专业人才。
2、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图书馆应不断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设岗、公开竞聘、公正考评、择优上岗的岗位管理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真正做到惟才是用,给有能力和想干事的人提供创业的岗位,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形成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图书馆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充分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要体现重业绩、重贡献,既要向平凡岗位做出成绩的人倾斜,更要向在关键岗位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倾斜,除了分配方面的直接物质激励外,还可以学习进修、外出参观和精神表扬等方式进行激励。
3、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统计资料显示,大学生毕业一年后,其在校所学知识大约老化15%,五年后老化50-70%。图书馆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发展越快意味着人才的原有知识也相应老化的越快。因此,必须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专业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外语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继续教育。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要面向图书馆的各个业务方向,培养梯队型的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尤其要加强青年馆员的培养,青年馆员在新知识学习和新技能的运用方面拥有优势,因此,要把青年馆员放在自动化、数字化等新型业务的重要岗位上去培养和锻炼,还要加强青年人才的针对性培养,积极组织青年馆员参与业务创新、课题研究和科研开发,培养其学术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必须更新人才观念,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科学规划培养人才,才能造就适应信息社会条件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种人才,实现图书馆事业持续、创新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秀文.论图书馆界青年人才的培养,图书馆杂志,1997(1)
2.周和平.把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中国文化报,1997(8)
3.王乃红.构建和谐社会与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