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探析

2011-01-01丁鹏

经济师 2011年5期

  摘要: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延续,也是公司财务管理行为的必然结果。文章重点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现状、选择股利政策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上市公司 股利政策 股利分配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93-02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延续,也是公司财务管理行为的必然结果。适当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激发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同时也能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努力工作提高公司的价值。我国关于股利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仍处于起步阶段。笔者从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等方面入手对其效应做出分析,并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及其环境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股利与股利政策的概念
  
  股利是指企业的股东从企业所取得的利润,以股东投资额为分配标准。股利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
  股利政策是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股价稳定为核心,在平衡企业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在这:者之间进行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面临的现状
  
  1、股权分置。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家是大股东,但往往存在多个部门代行职权,造成实际上的投资主体不明,所有者实质缺位:而中小股东通常在股权结构中处于不利地位,实际放弃了对经理人的监督。而在董事会中,股东个人持股数量也相当有限,自身作为公司所有人所获得的剩余报酬微不足道,也缺乏监督的动力,在这种约束机制软化和激励机制失效的情况下,公司董事缺乏维护股东利益之根本动力,从而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反而与同为代理人的公司经理人更为一致,董事与经理人员往往同属内部人,牢牢掌握着公司控制权。股权分置是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最大的制度障碍,也是资本市场中中小股东利益不断受到侵害的制度基础。
  
  2、一股独大。由于历史原因“一股独大”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比较普遍,大股东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的话语权相当大,构成“内部人控制”,这就造成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包括红利分配权基本上都控制在大股东手中,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起不到股东之间的制衡作用。非流通股股东利用其对财务决策的控制权,把现金股利政策作为一种满足自身利益的工具。
  
  3、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弱。由于上市公司普遍业绩差,公司客观上可用于分配的现金即使有也很少,况且还有水分。中国资本市场还面临着严重的投机倾向,投资者似乎更关注其投资股票的资本利得,而不在乎微弱的股利。此外,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上市数量控制,使上市公司及其发行的股票始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由于国内的投资渠道有限,而广大投资者需要为闲置资金寻找增值保值的渠道,因而在股票市场追求投机利润(即资本利得),而不是投资所得(股利)。投资者对股利不重视,反过来助长了公司偏好发放非现金股利的倾向。因此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中,发放现金股利的很少,而且即使发,其数量也很少。
  
  4、分拆上市形成的制度性缺陷。近些年的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通过分拆上市的,即将原主体的优质资产拿出来组建股份公司供上市融资。而将绩差资产留在原企业形成母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有较强的动机设法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为了回报上市之初控股集团为上市公司所注入的资金。上市公司往往与控股集团发生许多关联交易,在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下,留存的这部分现金,往往并非用于发展上市公司自身生产经营,而是留存于企业中以便在恰当的时候向关联方转移现金。或是通过股票股利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资本,利用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圈钱”。以便弥补为上市公司注入的资金,从制度上为上市公司实施非理性的股利政策创造了可能。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负面影响
  
  1、对股票市场的负面影响。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股票的市场价格是以股票的内在价值为轴上下波动的。一般说来,能够连续派现并实施稳定的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是业绩优良且稳定增长的公司,投资者对这类公司抱有良好的投资预期,其股价也相应保持稳定。而中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一些连续派现且股利支付率较高的公司,股价表现平平,股票长时间遭到市场的冷落。这违背了市场自然的和本来的逻辑,扭曲了股利政策与股价决定之间的关系,导致股价严重失真。股价是金融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失真的股价不仅无法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而且还有可能导致金融资源的浪费。从而将严重阻滞市场功能的发挥,削弱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2、对投资者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股票投资是风险最大的证券投资,投资者投资于股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获得经常性的股利收入;二是通过不断积累投资所得进行再投资或者通过股息和股价的不断增加而实现资本增长。无论投资者持哪种目标,都要求股票发行方支付合理的报酬。然而,大量上市公司的不分配,或为了配股而进行“蜻蜓点水”式的分配,都会使投资者承担的投资风险与所获投资收益严重不对称。(2)不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资者投资理念的形成,受体制条件、市场环境、历史文化传统、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而公司行为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因素。很难设想在一个时连年“不分配”泰然处之、歧视投资者利益的公司行为背景下,会造就出一支崇尚价值投资和长线投资的投资者队伍。投资者在企盼现金股利而不可得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股票的频繁换手博取短期价差以获取收益。而不规范的市场又在很大程度上使投资者的这一愿望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规范的股利政策对投资者投机行为的生成难辞其咎。
  
  3、对上市公司自身的负面影响。大量的上市公司热衷于送红股,不仅导致股本规模急剧扩张,原有股东权被高度稀释,而且使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市场形象。同时,市场无法形成客观、公正的公司价值评价机制,并有可能因此动摇规范公司的分配理念而使其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改弦更张。这种“传染效应”,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非理性化,使上市公司行为失范的情况更为严重。
  
  四、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1、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公司内部机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应优化股权结构、加快国有股减持、法人股流通步伐,减少因所有者缺位或内部人控制造成的短期行为等不良后果。增大流通股比重,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机制,上市公司应通过制度管理、合同管理来约束经理层与所有者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2、强化对上市公司的教育与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教育,对上市公司胜利政策进行监督,对其信息披露提出更加细致规范的要求。监管部门要引导上市公司树立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使其意识到培育投资者回报机制。证监会和国务院应该组织讨论,制定出具体的准则,加强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监管,规范股利分配的信息披露。
  
  3、培育机构投资者,树立中小投资者正确的投资意识。机构投资者往往有较长远的投资目标。并对现金股利有一定需求,更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机构投资利用其股权对企业的影响力较大,对企业有较强的监控作用。因此,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和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对中小投资者要树立其正确的投资意识,投资是基于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正确分析。而不是热衷于投机炒作企图去获取资本利得。
  
  4、上市公司应采用适度的股利分配政策。适度股利分配政策是一个阶段性连续的概念。在初生期,推行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较符合企业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在成长期阶段,公司需要集中力量,竭力以最低成本获取足够多的资金来源。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大量留存利润,用自有资本,避免举债或多分股利。在成熟期,公司应采取稳定的股利发放政策。
  
  5、上市公司应努力提高盈利水平。盈利能力的大小是决定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分配或分配多少现金股利的主要因素。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各行业中的佼佼者,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加上低成本的直接融资和其他优惠政策,按理其获利水平应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获利水平。但事实上。除少数上市公司呈现高速发展以外,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潜力还有待发掘。企业上市以后的核心问题是要善于资本经营、开拓主营业务、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这样才会为股东的投资创造丰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徐洪文,曲维鹏.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2)
  2.陈咏英,倪小丽.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会计之友,2009(11)
  3.崔学刚.公司业绩与股利政策变更会计之友,2010(1)
  4.赵珺.股利之迷与完全市场下的股利政策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11)
  5.潭天明,罗莎.股利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分析.财会通讯.2009(10)
  6.朱文.国有控股公司股利分配因素研究会计之友.2010(1)
  7.王茜,张鸣.基于经济波动的控股股东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财经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