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商直接投资与高科技产业集群互动机制的研究

2011-01-01袁满

经济师 2011年5期

  摘要: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高科技产业集群带来的知识外溢效应、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的效应使得外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则通过自身的全球网络组织为集群区域与外界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为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协作及网络化商业生态环境的营造提供研发支持和内源性动力。那么,外商直接投资与高科技产业集群是否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呢?文章运用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和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关系,从而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高科技产业集群 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70-0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这些外商直接投资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且主要集中于诸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通用设备等制造业。这些地区和行业同时也是高科技产业的载体高新技术园区相对集中的区域。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高科技产业集群在空间位置和行业特征上具有相同的偏向,那么在开放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高科技产业集群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高科技产业集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外商直接投资从哪些方面对高科技产业集群产生影响以及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哪些集聚因素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华的区位选择。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相关性检验
  
  本文先假设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高科技产业的集聚水平相关,然后进行检验分析。
  
  (一)产业集聚的衡量指标
  产业集聚是区域要素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反映了一个地区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而地方专业化指数正好可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因而本文通过计算地方专业化指数来分析高科技产业的集聚程度。
  地方专业化指数的函数表达形式为:β=q/q/q/q (1)
  (1)式中,q表示地区j的行业i的产值,q是地区j的全部工业总产值,q是行业i的全国总产值,q是全国工业总产值。这样分子就是地区j行业j的产值占该地区工业的份额,分母是产业i占全国工业的份额,如专业化指数大于1时,就说明该产业在该地区存在着集聚状况。
  但是上述衡量指标没有考虑到企业规模差异,如果一个地区只存在几家规模很大的企业,也可能会造成地方专业化指数较高,但实际上并无明显的集聚现象存在。针对这一缺陷,本文借用集聚程度系数来衡量产业集群程度。集聚程度系数可由地方专业化指数进一步计算出来,其计算公式如下:
  IC=β*Q (2)
  其中,IC表示j地区i产业的集聚程度,β表示地方专业化指数,Q为i地区i产业的企业数量。
  公式(2)将企业数量涵盖在内,能比较显著地表示产业集聚程度。因为如果某一地区某产业集聚在一起,那么该产业的企业数量是衡量该地区产业集聚规模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因而用地方专业指数和乘以企业数得出来的产业集聚指数不仅在数值上更加直观,而且也能更好地表示一个地区的集聚规模。本文选用广东省的数据来进行检验,通过计算发现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集聚的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体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如图1-1所示。
  
  (二)实证检验
  本文选取广东省1995年—2008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FDI)和高科技产业产值(Y)数据为样本,首先利用E-views5.0软件描绘两者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2所示。
  由图可知,FDI和Y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下面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两者的皮尔森(Pearson)指数,并且采用双尾检验来考察其显著性水平,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影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在做相关性分析时选取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数值要比高科技产业产值提前一年。用广东省2007年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和2008年高科技产业产值数据为样本,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的结果如表1-1所示。
  
  表中的相关系数表明: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与高科技产业产值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61。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科技产业集群影响的实证分析
  
  直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影响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本文采用间接的方法来验证。大量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从市场竞争、资源聚集及技术外溢这三个方面来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因此,可以考虑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规模效应、资本聚集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来判断外商直接投资是如何影响高科技产业集群的。
  
  (一)市场规模效应模型
  市场规模的大小主要体现为集群内的企业数目的多少。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目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而高科技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有大量是从事相同或相似经营活动的生产和研发的,这就更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这种外在的强大压力会促使企业不断创新,进而起到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生产率的作用。本模型将广东省高科技企业数目(Q)作为被解释变量,以FDI作为解释变量,采用经典一元线性回归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高科技企业数目有影响。
  1、模型设定。
  InQ=β+βInFDI+ε
  式中,Q表示高科技企业数目,β为截距项,β是方程的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2、变量的选取及样本数据说明。高科技企业数目(Q),本文选用1995年—2008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目。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外商直接投资(FDI),本文选用1995年—2008年广东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在实际回归时所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要比高科技产企业数目提前一年。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3、回归结果及分析。运用E-views5.0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所拟定的模型进行计量估计,回归结果如下:
  InQ=-6.1239+2.8769InFDI(-1)
  (2.840561) (0.584095)
  -2.155909 4.925488
  t统计量的P值表明FDI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市场规模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数据表明FDI每增加1%,高科技产业企业数目会相应增加2.8769%,但是由调整的R2=0.659675可知,FDI并不是影响市场规模的唯一原因。
  
  (二)资本集聚效应模型
  高科技企业从事研发一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一方面外资企业的进入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资本,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还能起到示范作用,吸引更多资本流入,这些无疑将会给高科技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发展提供十分充足的资金,进而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下面就用资本集聚效应模型来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资本集聚的影响。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开放经济体中,国内投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国内储蓄和国外投资。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通过广东省的FDI对该省高新技术产业资本集聚效应的分析来衡量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领域资本形成的情况。本模型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FAI)来衡量资本形成,城乡居民储蓄余额(DS)衡量国内储蓄,FDI衡量国外投资。也就是说,将FAI作为模型因变量,FDI与DS作为模型解释变量,仍然采用线性方程来进行回归。
  1、模型设定。
  InFAI=β+βInDS+βInFDI+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