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点思考
2011-01-01唐晓清潘立魁
理论探索 2011年1期
[摘要]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体系,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从理论形态上讲,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把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行内化、转化和实践化的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有机统一的形态。党自身的发展规律、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和执政能力建设规律,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体系,是遵循科学发展的重要范畴,是重在践行的实践过程,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特征。
[关键词]党的建设科学化,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1-0055-03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提出的新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进一步创新党建理论,以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统领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要准确界定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内涵,明晰其理论框架,揭示其基本规律和实践特征,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内涵
在理论研究中,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是推动整个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形态,准确界定其理论内涵,首先必须深刻剖析“党的建设”和“科学化”这两个核心概念。
一般而言,“党的建设”是指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然而,政党有不同的性质,这决定了不同政党建设有不同的理念、目标、任务和方法。就我们党来说,党的建设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主题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狭义上说,“党的建设”特指我党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是以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为理论主题,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深刻反映和揭示党自身发展和建设规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治党治国的科学,是涵盖党的各方面建设,包括党务工作和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系统工程。
科学,是一个体现规律性认识的概念,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反映客观现实的理论认知层面;科学化则是指主体对规律性认识的内化、转化和实践化过程,是一个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有机统一的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决不是单纯要去认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把握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而是要把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内化为全党的纲领目标、价值理念、组织原则、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贯彻到党的各方面工作之中,转化为推动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
综合“党的建设”与“科学化”,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理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在正确认识和深刻揭示我党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水平,增强科学管党、科学治党的能力,使党的建设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科学化的轨道上把党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框架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框架,是指构成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从目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看,主要有四种观点。其一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形态是以“一条主线、五位一体”为格局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组织建设科学化、作风建设科学化、制度建设科学化和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其二是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结构是以党的建设基本规律为主线构建的理论体系,强调以基本规律为骨架,重点揭示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其三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涵盖规律层面、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方法层面四个基本层面的内容,其四是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框架是涉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理论框架。笔者比较认同第四种观点。
党的建设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理论主题,贯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而目,涵盖党自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项建设,涉及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检监察工作、统战工作和政法工作等党务工作领域,包含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基础、执政环境、执政资源、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各方面内容。从这个角度讲,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整合的理论体系,涉及到理论主题、理论主线和自身建设三个层次的科学化。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理论主题,也是整个理论框架的核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贯穿整个理论框架的主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集中体现;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环境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统战工作和政法工作等是党的建设的具体工作领域,属于党务工作的范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从系统整合的角度整体推进。
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形态,不仅要突出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理论主题,抓住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条理论主线,而且要研究党的各项建设和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化问题,并从系统角度加以整合,从整体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理论主题、理论主线和自身建设这三个层次科学化紧密联系、相互贯通,使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成为具有严密逻辑关联和互动关系的科学体系。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规律
从本质上讲,科学化的过程就是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党的建设是在矛盾运动中辩证发展的,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诸多方面和领域,存在着复杂的多维联系,需要探索内在关系的规律;党的建设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在这些错综复杂的规律中,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需要重点揭示和运用三大基本规律。
第一,党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毛泽东曾经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同样,在执政条件下,随着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的变化,党的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重大理论课题,迫切需要对执政党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需要在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我党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的重大变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对执政党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目标的认识,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制度、组织原则、党内民主、党内和谐的时代特征,在深化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分析执政党发展的历史趋势,揭示执政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丰富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拓展科学化的外延,提升科学化的水平。
第二,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主题,是统领党的建设的主线,也是贯穿党的各方面工作的灵魂和精髓。从本质上讲,党的先进性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先进性,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具有其他政党所无法比拟的先进性。首先就在于它能够深刻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精神体现党的先进性。我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历史。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认识,就是抓住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根本。
第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以后的根本建设,是贯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环境、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的核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在掌握政权并且长期执政的历史方位下,深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也是科学化与否的具体体现。上个世纪末一些国家的大党、老党,经不起长期执政的考验,纷纷丧失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失去了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认识探索规律的能力,最终丧失了执政资格。实践证明,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的认识,就是抓住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特征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现实意义就在于把科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实际行动。因此,当前研究和探索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形态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把握“科学化”的实践特征,为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供方法论依据。
第一,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体系。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和探索没有止境,科学化的进程也必须与时俱进。我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化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先进政党。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对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赋予党的建设科学化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脉搏,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党的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对党的建设规律性的理论探索没有止境,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也永无止境。
第二,党的建设科学化是遵循科学发展的范畴。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进程,必须以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规律性认识。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一般规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而且为进一步揭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了基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的思路研究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真正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转化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不竭动力。
第三,党的建设科学化是重在践行的实践过程。党的建设既有客观规律也有实践目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个内在要求是把遵循党的建设规律与实现预期目标辩证地统一起来。两者不能脱离和割裂,违背党的建设规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偏离党的建设的实践目标,就没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场伟大的实践活动,对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思考,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的理论探索,必须立足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落实到执政兴国的实践中,并通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来检验。立足实践,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重在实践,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实践标准,是检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标准。坚持在实践中认识规律、在实践中运用规律、在实践中检验规律性认识,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冯志峰,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学习月刊,2010,(5).
(2]吴桂韩,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深刻意蕴(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0,(1).
[3]贾孟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J],中国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3).
责任编辑 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