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多元化高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1-01-01孙东
理论观察 2011年5期
前言
高考成绩质量分析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关心的工作内容。构建科学、客观、合理的高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不仅关系到社会对高考成绩的认识,不仅关系到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学校的考核衡量,更关系到普通高中学校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认识高考成绩的现实情况及其原因之所在。
现行的高考质量分析方法多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诸如高分段考生人数、重点本科进段率、重点本科录取率、普通本科进段率、普通本科录取率、考生分数分布统计等分析评价方法,缺乏构建进行深入成绩分析的评价方式。常规的高考质量评价方式虽然能够简洁、直观地反映高考成绩情况,但无法分析说明数据的内在联系、考生个体变化对整体成绩的影响。
通过高考成绩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常规数据分析、考生发展效率度分析、各个学科及总成绩相关性分析三者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多元化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将三者的分析结果有机结合进行高考质量评价分析,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准确地挖掘高考质量评价分析数据的内在价值,并利用评价结果指导教育政策及教学策略的制定,将为高中教育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1.“三位一体”多元化高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所谓“三位一体”多元化高考质量评价体系,即利用高考成绩常规化分析、考生发展效率度分析、考生学科成绩及总成绩相关性分析三种分析方法相结合而构建的多元评价体系。高考成绩常规化分析的统计分析数据能够直观反映高考的整体状况,特别是统计数据配备图表分析,将更加清晰地表述高考情况〔1〕。考生发展效率度分析的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反映出学生在三年高中教育中考生的整体发展状态,是整体进步还是整体后退及进步或后退的幅度。考生学科成绩及总成绩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系数确定学科之间及学科与总成绩间的相关程度。从而挖掘学科数据及总成绩的内部关联性,确定限制或影响普通高中学校或县区高考总成绩提高的因素〔2〕。
从整体直观、考生发展、学科相关三个角度对高考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达到了由表及里、由成绩到考生的评价方式变革。这种高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完成后,在高考质量评价过程中,不是单纯地看部分统计数据,而是将三个考量体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量某地或某一普通高中的高考情况,更能科学、客观、准确地进行高考质量评价。
2.“三位一体”多元化高考质量评价体系的分析方法
“三位一体”多元化高考质量评价体系分析方法主要是,在常规分析方法基础上,进行考生发展效率度分析、学科相关性分析的分析方法。
2.1高考质量评价常规分析方法
高考质量评价常规分析方法主要为统计高考中高分段考生人数(一般为600分以上人数)、重点本科进段人数及进段率、普通本科进段人数及进段率、三表本科进段人数及进段率、高职专科进段人数及进段率、“三分三率”(“三分”为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三率”为优秀率、及格率、差生率)、各分段人数统计及各分段累加人数统计等,以数据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对高考质量评价主要常规分析统计数据,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中的图表功能,将统计分析的数据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图形化展现出来,更能直观地反映出数据对比差别,增强对比效果。
对高考质量评价进行常规分析时,还有一项重要评价参数——高考成绩正态分布情况。高考成绩正态分布情况是检验高考成绩中各分段人数是否呈由低至高再到低的分布状态,以此来检验高考成绩的好坏。正常的考试成绩分布应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考生成绩分布情况图基本呈正态曲线状,属于好;如果略呈正(负)态状,属于中等;如果呈严重偏态或无规律,就是差的〔3〕。在高考成绩正态分布情况检验统计分析中,依靠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数据库软件进行考生成绩分段人数统计,统计完成后生成Microsoft Office Excel电子表格,然后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的图表功能生成考生数据分布图。在正态分布情况统计分析中,对成绩各分段统计,分段间距(即统计中分段最高分与分段最低分之差)要选择适中。如分段间距选择过大,正态分布情况图表示不明显,失去表达意义;如分段间距选择过小,虽能反映高考成绩的具体情况,但数据计算量大并且正态分布情况图杂乱,不利于数据分析工作。一般情况下,分段间距应选择在5—15分之间为宜。2011年齐齐哈尔市某县理科高考总成绩正态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分段间距为10分)。
2.2考生发展效率度分析方法
考生发展效率度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研究理论基础上的。马马尔可夫链是一个建立在随机过程的数学模型,由于在教学评价领域中,诸多评价对象的形成过程可以看成或近似看成随机过程,学生的学习测试成绩都是变化的。马尔可夫链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基于分析学生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基础上的不同成绩等级间变化构建转移矩阵,从而确定学生的变化状态来评价学生在此阶段的学校培养学生效果〔4〕。计算考生发展效率度的具体做法为:一是以一届学生当年的本地高考进段率(一般取重点本科进段率、普通本科进段率、剩余率)划定高中入学学生的分段比例,确定各段人数;二是根据这届学生高考省招考办实际公布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进段率(仍取重点本科进段率、普通本科进段率、剩余率),确定进段人数;三是将当年中考各段学生按照本年实际进入各段情况划分进入各个分段人数,即将当年三个分段人数划成九部分;四是将这九部分学生人数建立人数分布表;五根据各段人数分布表建立学生三阶进段转移矩阵P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