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诚信危机威胁社会良性发展
2011-01-01颜昌海
澳门月刊 2011年4期
中国社会的诚信问题,在於中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腐败,而腐败的根子,则在权力的不由人民所赋予,更不受人民所监督、所制约。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如果不从这个根子入手,所谓的一切改革,就如3月14日温家宝总理所言,所有的经济改革成果,将会毁於一旦。
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尤其是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这些民主国家留过学、经过商的人,都知道信用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必需品。
王华斌在2010年的一篇博文中就指出,只要将良心换成狼心,中国的任何岗位都能发财,而中国穷人大多都是良心放不下的人。
该博文介绍:有位农村的亲戚到城里来,谈起了金浩茶油的事。他说他自己种菜卖,从来没有打农药,就是怕自己的良心不安。作者说正因为你有良心,所以你才贫穷,金浩茶油如果不是因为这事败露,它们今年都要上市了,这是多么大的财呀。这位亲戚问他,难道富起来的人都是没有良心的吗?他反问农村的亲戚:如今富起来的人,谁敢说自己问心无愧呢?!
这就是中国这个年代的特征,有良心的人肯定是穷人;而富起来的人肯定都是没有良心的人。作者举例:老家有个队长,在外面包小工程。如果人家要他做点工,就尽混时间;如果人家包工包料,他就偷工減料。正因为这样昧良心干活,所以他也快速地小富起来了。而当时带这人的师傅,卻为人老实还是贫穷。因为中国社会不是每个人都是样样精通的专家,所以被糊弄是中国人的通病。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商小贩都是没有良心的富;而老实的相反还竞争不赢。如今的农村,村干部是新生富翁阶层,想当初他们也是收入最低的人。老实的村干部还得自己种田维持生计,而没有良心的村干部就依靠欺上瞒下,把农民的补贴费据为己有。现在的村干部,连农民拆迁款都敢提成,所以如今的村干部成为新时代最富有的人,当然这必须是最没有良心的人才能干出来的。因为土地款按照规定应该是赔偿农民的,连农民拆迁款都贪污的人还有良心吗?所以最没良心的村干部,是最快致富的人。
如今政府官员就更甚,权力谋私是特色。权力是公权力,而谋私卻是自己的,这才造成了中国社会有权必谋私的社会现象。中国跑项目要好处,中国评职称同样还要好处,就连中国提拔干部也是好处先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掌权者能有良心吗?!所以,中国社会的项目不公,中国社会的职称不公,中国社会的干部提拔同样还是不公,因为中国行使权力的人没有良心,所以才造成这些社会不公。然而这些人在製造社会不公时,卻把自己培养成了富翁,所以说,官员也是没有良心的人才能富,而且财富与良心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越是缺德的人越富,这已经被中国社会的腐败分子证明了。
中国社会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没有良心的才能富,一位医生,明明知道患者已经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他卻还要别人开刀。最后人家花了8万多的手术费,依然还是两个多月就去世了。这就是没有良心的体现,人死了还要其后代背负巨债。中国的教师,同样也是没有良心才能致富,如今的教师个个有多个工资卡,就是中国社会没有良心的乱收费带来的。
中国的专家学者,只要没有良心就能暴富,如某认证公司,明明一家公司全部从实际出发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体系,可专家竟然说这不合格,要5万元钱另做。结果只是用别人的文件给这家公司改个名字再复制一份,就这样两天这个专家就赚了5万元。而王华斌指导这家从实际出发制定管理体系5个月,竟然只有1500元的补贴费。为什么ISO9000没有给中国人带来质量安全感,卻培养出了不少通过认证而发财的千万富翁,就因为这些专家学者没有良心,竟然把有毒的奶粉和油推销给中国的老百姓。
这就是中国社会,没有良心的人在危害社会的同时,自己卻成了富翁。
王华斌说,如果中国人都有良心,中国社会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假冒伪劣;如果没有这么多的没有良心,中国社会也不会这么两极分化。中国社会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高薪,竟然是建立在下岗了几千万员工的基础上的。当他们拿著几千万的年薪的时候,下岗人员竟然只能依靠低保生活。中国社会没有任何单位给过下岗人员补贴。
现在有些专家学者还在误导老百姓,说中国富人是相信创造财富靠规律而致富的;而中国的穷人则是相信创造财富因运气而贫穷的。卻不知道中国的财富是全民的,而只有没有良心的人才敢据为己有,所以中国富人看到改革就是机会,而中国穷人因为良心而看到的永远是障碍。在现在的中国,有良心的人是永远难以致富的,这是一条被改革开放30年证明的真理。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你有一颗永远也放不下的良心;富人为什么富,因为他们早就将自己的良心换成了狼心,这就是中国社会穷与富的秘密。
纵观中国大陆整个60年,1950年代的人,绝大部分是非常悲惨的人,他们遭受饥饿,接受洗脑,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压迫。1960年代出生的人,是比较幸运的,虽然有痛苦的童年,但赶上了改革开放,他们现在不少人成为中国大陆中产阶级的主流。国内中产阶级和亿万富翁的年龄,平均年龄是1967年出生的人;千万富翁是1971年出生的人。这两个阶层是中国大陆现在政策获益的人。但是现在,人们发现,最悲惨的阶段就建立在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的这些人。1980年代这些人,他们的遭遇是:上学需要钱,毕业之后没有工作,然后紧接着高房价、高物价。买不起房子,没有房子就结不成婚,所以就祖孙三代去给他买房子,一旦这个房地产崩溃的时候,他们全部的希望都破灭了。而到1990年代人,早期1990年代的人开始大学毕业了,他们所面临的更严重的一个失业率。房地产在高涨同样是困扰他们,他们可能连婚都结不起了,没办法结婚,没有钱去结婚了。所以,在整个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这几个年龄层,真正最苦的就是80后和90后。他们在社会上没有劳保、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工作。上大学交高额的学费,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还要买高价的房子。这是他们面临的比60后、70后更艰难的一个局面。而这些人,将来可能会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而这是被逼的。
人们看到浙江法院公佈的一个数据:2010年浙江省高级法院跟中级法院统计的经济纠纷案的每年增长率为80%。当中增长的案件,全都是政府对外资企业的诉讼案。因为政府土地财政在土地卖光后没有钱了,就要利用各种政策上追究这些台商、外资企业在过去政策漏洞中所犯的法,对它们进行罚款。整个2010年,在仅仅浙江一个省,就有130万件外资企业的纠纷案,可以想象,这种纠纷增长80%,在全国达到什么程度。所以,现在就可以看到很多台商、港商包括一些外国商人,都讲:“在中国大陆上当受骗了,被大陆政府坑了。”显而易见,现在,政府对自己的穷人的钱,已经达到了再也压榨不出来的地步,他们太穷了,挤不出钱来了。於是,目光就盯向了企业界,包括内外资。
其实,这当中也体现一个社会诚信问题。无论是王华斌所说的“只要将良心换成狼心,中国的任何岗位都能发财”,还是政府对穷老百姓榨取到无法再榨的地步,然后就针对企业敲诈(所谓的钻“政策漏洞”所犯的法,首先也是政府的责任,是其政策的残缺),抑或80后和90后的困境,全部的责任,当归咎於这个制度的毫无诚信。
在西方民主制度下的老百姓,在这些国家都有由信用评级机构对每个人的信用情況进行跟踪、评价。在你买房、买车的时候,经纪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你的信用。如果你的信用达不到标准,经纪人就会遗憾地耸耸肩膀,告诉你这个事情没法办,就是不能买房、不能买车。当然,贪官的大奶、二奶和儿子、女儿来到这些国家,用成箱成捆的现金美元、欧元买。因为钞票本身不会因为贪污得来而变臭,所以用现金买房、买车,就不必去查信用。
长期生活在以信用为本的社会,靠工资生活的正常人,买房很少有不贷款的;买车也是需要贷款的人多。在这些国家买货退货,是家常便饭。多数商店连问都不问,就给办理退货手续。有的商家个别办事人员会问几句:用过吗?有什么问题吗?你说没用过,人家就不会怀疑;你说不喜欢,人家也不再多话。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商店、极个别的办事人员会节外生枝、刁难你,不愿意办理退货手续。如果你坚持要退,可以找经理。还不行的话,就可以找消费者保护协会,也可以去法院起诉。在是非不容易判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況下,法院和消费者保护协会都是偏向消费者的。
在中国这一切都是完全相反的。消费者与商店发生争执的时候,由於商店是强者,有钱贿赂法院和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往往是消费者损失钱财又生气、打碎牙齿和血吞。这样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尤其是对於法院等公共机构,更是深恶痛绝。中国是“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们常说,只有中国自己的想象力不够丰富的问题,没有当今官员干不出来的坏事。
由於政府官员带头搞诈骗,中国社会已经是信用丧尽,除了自己谁都不信。新华社下属的《国际先驱导报》在2011年1月18日发表文章说,怀疑和警惕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是假的”早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口头禅。社会调查机构对各种职业的诚信作过调查,妓女的信用最高、政府官员的信用最低。由於怀疑和警惕使人神经绷紧,中国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超过一亿多。据世界通行标准,中国的精神病患者超过人口总数的10%。
中国社会形成整体性诚信丧失的原因,在於制度性的腐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2011年1月8日“中国改革2010年会:转折与转变”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突破;二是腐败的蔓延,侵入政府肌体,影响政府公信力。吴敬琏说,首先,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即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早已走到尽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个新问题,1980年代初,中国政府便提出将经济发展转到以消费提高为基础的轨道上去。此后,“九五”计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他表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突破,在於体制性障碍。其中,政府掌握过多资源,抑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相反,一系列集权式的制度安排,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大量投入资源,获得GDP高速度增长这一“虚假繁荣”。
吴敬琏称,腐败问题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第二大问题。腐败的蔓延,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民众对於执政党的不信任,“一些很小的事件常常造成官民对立,引发群体性事件。”他认为,腐败问题的根源仍在於体制性障碍。行政权力介入交易,官员利用权力实施非法“寻租”。尽管中纪委曾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清理“寻租”的制度基础,“但清理审批制的行为,並未贯彻到底”。相反,近年来,行政审批用各种方式越发宽泛起来。
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保留国有经济不坐大的原则外,在体制外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两条轨道处於长期交错状态。特别是2003年后,为应对当时经济过热,政府採取加强行政管制,增加了“寻租”的可能性。在“寻租”上取得既得利益的官员,反对、阻止改革,使腐败问题难以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停止。
吴敬琏指出,在市场经济发展滞后,一些合理的制度性安排不可缺失。早期,市场秩序、市场关系依靠熟人市场维持,信誉、名声具有威慑力量。而到了20 世纪末期,“非人格化”市场交易逐步成熟,合约的履行必须依靠第三方执法来维护。但直到现在,明细的法律、公正的执法依然无法保障。一些商人为此寻求当地政府、官员支持,出现另一方面的“寻租”需求,导致腐败问题进一步蔓延。
铲除制度性障碍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目标是实现1992年第14次代表大会所说的,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同时强化与市场化配套的政治改革、社会改革。
中国社会的诚信问题,在於中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腐败,而腐败的根子,则在权力不由人民所赋予,更不受人民所监督、所制约。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如果不从这个根子入手,所谓的一切改革,就如3月14日温家宝总理所言,所有的经济改革成果,将会毁於一旦。如何重拾社会道德风尚,已关係到整个民族和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在3月9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暴露的问题集中在微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而中国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人为污染和“添加泛滥”,形势更为複杂严峻。
500元存款3年缩水百余元
■据《潇湘晨报》报道,“3年前在建行存了500元,现在去取,没想到账户上只剩下382元。”存在银行的钱不但没利息,还贴了本钱,长沙市民李女士怎么也没想通。银行工作人员告知,这3年银行收取了相应的小额账户管理费和短信通知费。
打桩不算閒置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钱塘江边一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目前仍是一片荒地,而该项目施工许可证规定应在今年1月14日竣工。早在2006年11月,上述土地使用权已被开发商竞得。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认为,该地块已打桩故可不视为閒置,而业内专家认为,只打桩不建设就是变相囤地。
存款变保费?
■据《东方网》报道,石家庄市的黄先生向记者反映,他的母亲王大娘3年前在当地工商银行存的3万块钱,现在才发现竟然是交了保险公司的保费。而离奇的是,投保人一栏的签字竟然不是王大娘亲笔写的。
■3月7日,在浙江德清县工商局消保分局的指导下,浙江省德清县首批美容、足浴以及健身等行业的12家单位成立了预付式消费诚信联盟。
■3月15日,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以及省质量协会、省消费者协会等单位在南京鼓楼市民广场开展“维护消费权益,构建诚信保险”主题活动,70多家保险公司的近300名工作人员现场举行诚信服务宣誓和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