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全力打造多功能社区
2011-01-01罗渭荣
老区建设 2011年5期
自2003年以来,遂川就始终把移民扶贫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把移民搬迁目标写入县、乡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县乡民生工程、重点工程,为移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打造了一大批集中安置移民的示范点。遂川县草林镇新苑移民社区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时任省委书记孟建柱到该社区视察,对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美社区
2003年始建的草林新苑移民社区,位于草林红色圩场商业地段,占地总面积121亩,现已安置移民273户,1281人。八年来,该社区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的工作要求,逐步打造成了一个“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为一纵十六横,建有新房300多栋,户均占地面积72平方米。近几年,县乡两级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完成了社区内一纵十六横道路硬化工程,社区主道宽12米,横道宽7米,新房外部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并建有文化书屋、卫生所、幼儿园、门球厂、休闲小广场和社区办公楼等公共设施,小区内实现了四个100%到户:即100%移民户通自来水,100%的移民户通电,100%的移民户通有线电视,100%的移民户通电话。2005年3月,时任省委书记孟建柱到该社区考察,与移民户亲切交谈,看到社区居民洋溢的笑脸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感到十分欣慰,还兴致勃勃地与乡村干部合影留恋。
二、健全服务功能,建设文明社区
来自不同偏远山区的群众搬迁到同一个小区内生活,如何进行管理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自我管理。2005年,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了草林新苑移民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选举成立社区理事会,并设立了5个工作站:互助救济工作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事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公益事业服务站。将社区划分为5个自然村进行管理,让移民慢慢融合,和睦相处。二是开展“四进社区五到户”活动,即开展科技、文化、医疗、道德进社区;政策法规宣传,劳动就业帮助、致富技能培训、最低生活保障、邻里纠纷调处到户。公共服务走进社区,极大地丰富了移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移民的文化素养,保障了移民的卫生健康,满足了移民的生活需求,移民安居乐业、邻里融洽。三是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建立了卫生包干责任制,实行门前三包,并建设垃圾处理池,还专门安排3名社区居民负责社区公共卫生,保证了社区清洁,为移民户营造了一个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树立发展理念,建设和谐社区
一是加强就业培训。分期分批对移民户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共有543名具有一定技能的移民实现了务工就业。移民户曾祥明,2005年由藩源村坑尾组搬迁到草林镇新苑移民社区落户。以前长期外出打工挣钱太辛苦,搬迁出来后,他就不愿长期在外漂泊,几经思考,他决定参加驾驶员培训,学习开车,县“雨露计划”培训基地还为他补贴了部分学费。技术学成后,他凑了3万元,购买了一辆小面的,用来方便大家出行。据不完全统计,平均一年可获利3万元,他深有体会的说:“搬出来了,就是搬出来了,如果还在深山老家,连自己搭车都不知道怎么办,何况方便大家。”二是组建移民互助社,有效解决移民创业筹资难题。目前,社区已发展社员159户,筹集资金64.85万元,发放贷款155笔,累计112.2万元。主要帮助会员发展运输、经商及商品流通短期周转,有效解决了移民户在增收致富的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难题,得到了移民户的普遍称赞,要求人股扩股的移民不断增加,效益十分明显。三是鼓励就近创业就业。帮助移民户兴办了电子厂、拖把厂、针织厂等。目前有71人在社区和圩镇经商,8人从事运输业;近200人在县内园区“利佳鞋业有限公司”、“新鹏工艺品有限公司”和社区内电子厂、拖把厂等企业就业,月平均工资达1200元以上,让移民户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作者简介]
罗渭荣,江西省遂川县扶贫和移民办。
责任编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