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1-01-01李云存
老区建设 2011年5期
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抓手。近日,笔者下企业、看基地、访农户,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现状、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转化、品牌建设、经营模式与发展的优惠政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到2010年10月底止,我县经过多年的扎实努力工作,全县共发展了23家上规模的省、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分别为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兴国县绿宝米业有限公司,以脐橙、山茶油种植贮藏加工为主的兴国将军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矿泉水、鱼丝、灰鹅、红薯干等饮料和食品加工为主的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山茶油种植加工为主的江西山村油脂食品有限公司,以生猪加工为主的兴国县斌杰食品有限公司。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分别为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兴国宏祥米业和兴国金牛米业有限公司,以种植加工山茶油为主的兴国县红土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兴国县赣兴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以脐橙种植生产、加工贮藏为主的兴国蒙山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兴国县瑞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饲养生猪为主的赣州市博诚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矿泉水、鱼丝、灰鹅、红薯干等饮料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兴国县小而大食品有限公司。还有兴国五丰米业有限公司、南方花卉有限公司、兴国惠丰米业有限公司、兴国华泰食品有限公司、兴国赣兴种业有限公司、兴国龙兴种猪养殖场、兴国县来溪牧业有限公司、兴国景林果业有限公司、兴国均福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国华和养殖场等10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都属于加工流通型农业龙头企业,注册资金兴国绿宝米业和国兴百丈泉公司为500万元,山村油茶1000万元,将军果业1600万元,斌杰食品2688万元。年销售收入高的在1.49亿元以上,低的也在6800万元以上。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中,有4家属于生产型龙头企业,4家属于加工流通型企业,注册资金少的150万元,多的达500万元。年销售收入高的3692万元,低的也在1664万元以上。2009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2010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
二、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主要涉及粮食、生猪、果业、山茶油、灰鹅、水产等六大领域。在县委、县政府多年来的重视支持下,六大领域主导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精到优,各产业发展呈现喜人局面。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生产向标准化迈进。全县共种植水稻33万亩,在全县25个乡镇都建立了绿色优质稻生产基地。2009年,我县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经农业部绿办验收,被评为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二是生猪生产不断壮大。全县确定了高兴、埠头、龙口、潋江、永丰、古龙岗、江背、城岗、良村、社富等十个乡镇为生猪生产重点乡镇。目前有年出栏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0个,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2个,10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6个,1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个,年繁育仔猪2万头以上养殖场1个。2009年,全县生猪出栏48.5万头,今年预计可达到60万头以上。三是果业发展快速高效。到今年10月底,全县共种植脐橙8.5万亩,甜橙3.5万亩,精心打造了埠头和崇贤二个万亩脐橙基地。四是油茶开发规模空前。油茶种植是我县的传统主导产业,全县打造了以均村、茶园、永丰、枫边、南坑、崇贤、江背、樟木、古龙岗等乡镇为主的油茶发展重点乡镇,种植面积达35万亩。通过发展油茶产业,全县先后兴办了山村油茶、浙赣油茶、百丈泉油茶、将军红红天下油茶等油茶加工企业四家。五是灰鹅水产业日益增长。灰鹅、红鲤鱼、草鱼是我县农民多年来庭院经济的主要项目之一,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全县年饲养灰鹅420多万羽,饲养红鲤鱼、草鱼水面共12万亩。另外,我县茶园、均村、江背、城岗等乡镇还种植红薯11万亩,全县饲养肉兔150万只。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方面,推广种植了丰优丝苗、天优998等优质品种。在新技术应用上实行了肥一稻一稻、肥一
稻、油一稻种植模式;大量施用腐熟人粪尿,猪牛栏粪,沼肥、杂草肥、火土灰等有机肥,严禁滥用化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油茶生产则依托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进行油茶树苗培育。果业生产,全县果业基地全面实行了科学管理。在提高基地果品品质上,推行了使用生物肥和生物农药等有机化肥的管理措施。将军红果业和蒙山果业从2007年至2010年连续通过了脐橙产品有机认证。生猪生产引进了国内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生猪生产的产出效益。
三、做大企业规模,促成农产品加工转化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总值、销售收入、生产规模、生产基地、厂房建设、生产工人等都日益发展壮大。特别是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工能力、附加值等方面年年都有扩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13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目前仍在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项目建设。将军红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完成万吨脐橙气调保鲜库建设的同时,今年又投资6000万元在县红门工业园区内兴建厂房13500平方米,建设年产山茶油3000吨的茶油冷榨、精炼生产加工线一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带动农户10000户以上。兴国绿宝米业有限公司已完成县红门工业园生产厂房建设,日可加工大米300吨;此外,拟新建年产10万吨精制大米的生产线并于基地开发三期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年加工红薯、鱼丝、灰鹅等系列肉制品7038吨,由于公司处在县城中心地带,不能较好地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已通过退城进园项目可行性分析,确定在县红门工业园购地200亩,建设兴国鱼丝生产线一条、红薯干生产线三条、肉制品生产线二条、罐头生产线二条,打造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基地。江西山村油脂食品有限公司日可处理原料30吨,年生产有机油茶1000吨、脱脂山茶油1000吨、各种数茶粕0.85吨;目前又正在实施山茶油精炼喷雾与现代质谱分析技术研究成果示范应用及第二代高产油茶基地与机械化耕作示范项目。兴国斌杰食品有限公司年可加工生猪5.3万头,加工成品火腿20万只;同时公司已在县红门工业园区购地150亩,建设厂房1.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加工生猪100万头,加工火腿400万只。另外,市级龙头企业宏祥米业、金牛米业年加工大米在50万吨以上,小而大食品有限公司年深加工灰鹅、红薯、草鱼等农副产品也在5000吨以上。
四、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
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各龙头企业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为企业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来,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在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兴国绿宝米业狠抓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大力投入资金进行生产设备改造,主营产品“将军绿宝”“孔雀晋宝”牌大米,先后获得“江西省放心粮油”、“绿色食品”和“江西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新建面粉及米粉深加工生产线的项目论证工作,论证通过后,将投入5500万元进行面粉及米粉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江西山村油脂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强势品牌策略,在行业内率先获得全国首批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以及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2009年2月被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金融信用企业”称号,先后斩获“江西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中国放心粮油”、“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江西名牌农产品”等荣誉,产品远销国内外各大、中城市。江西国兴集团百丈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不断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每年都拿出销售收入的2%作为研发经费,开发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并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品牌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2008年,百丈泉商标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公司的多个主导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下一步,该公司计划把公司和产品打造成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国家驰名商标。将军红果业有限公司在取得了“有机脐橙”和“全省优秀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同时,公司与科研单位共同研发,将农户手中难以销售的脐橙次果进行产品深加工,生产、酿造适应中、老年人饮用的脐橙保健酒,该项目正处于可行性分析和市场发展远景分析之中。兴国斌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在红门工业园建成万吨级猪肉冷链物流技改项目,年可屠宰生猪100万头,猪肉用于生产冷鲜肉、宗苏火腿及宗苏加纯肉肠。兴国小而大食品有限公司、兴国宏祥米业、赣州市博诚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兴国蒙山果业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加大企业品牌战略建设,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全县各农业龙头企业每年投入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资金在350万元以上。
五、推行灵活经营模式,保障企业与农户利益的相互联结
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历经几年的建设,各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合同制和合作制为主要利益联结方式,各农业龙头企业纷纷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合作合同,发展基地化种植。全县还先后发展各种、养、加专业合作社81家,同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增强利益联接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县农业产业化办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龙头企业和农户实行订单种植,这样既减轻了农民种植的盲目性,降低了市场风险,又通过加价回收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订单农业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每年新增农民收入近亿元。公司有了稳定的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也使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全县农业产业化订单的履约率达到80%以上。据统计,全县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6.07万户,直接带动农户5.5万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与直接带动农户总数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0%以上。2009年公司所带动的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人均增收1530元,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人均增收1230元。
六、制定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我县坚持把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平台。通过举办农业产业化协会年会等形式,建立政府部门与企业定期交流制度,拓展政府和企业的交流渠道,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依据。此外,还先后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兴国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办法》等推进措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龙头企业调研帮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企业问题多次举办现场会当场研究解决。
二是搭建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平台。积极协调农发行、农信社、农行等金融部门,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仅在2009年银企座谈会上就为龙头企业争取到贷款1.1亿元。同时县里对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2009年,共计奖补各农业龙头企业150余万元。
三是搭建培训服务平台。县里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举办厂长经理培训班,提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建立。
四是搭建内外合作交流平台。积极举办或创办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绿宝米业、将军果业、山村油茶、斌杰食品、百丈泉饮料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果业、油类、畜产品等四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主导产业集群,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关于下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工作的思考
1、抓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关键。为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制定更加严格的工作措施,实行更加科学的考核机制,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搭建好政府扶持农业产业企业的平台。
2、抓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就没有农业产业企业的做大做强;没有发展,也实现不了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我县的脐橙、油茶、生猪、果业、优质水稻、花卉等主导产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继续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市场,能带动农户的农业产业企业,全面壮大全县农村经济。
3、抓流转。土地流转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定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加大土地流转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流出土地,以解决农业产业发展土地不足的问题。
4、抓品牌。品牌是生产力,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做大了品牌,就等于做大了市场。针对县内粮食、饮料、脐橙、油茶等农业企业产品,我们将大力组织各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著名商标和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品牌,以提升全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5、抓推介。有了好的产品,必须有全面的宣传,让市场了解产品,让用户知道产品。结合县内各农业产品,县里将统一整合。一是建立农业产业集群互联网,将县内农产品全部上网介绍,做到既介绍产品,又在网上销售产品;二是利用电视、报纸、会议等渠道广泛宣传农产品;三是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及绿色农产品博览会,在参展中推介产品。
6、抓人才。由于我县近几年都没有引进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以致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中出现少技术、少人才的现象。我们将依照优秀人才引进办法,重点选调一批农业专业院校人才,全面充实到农业、林业、果业等涉农部门,以解决全县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中少人才、少技术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云存,江西省兴国县委农工部农业科。
■责任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