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禾水两岸争春光

2011-01-01刘志宏陈银先汤化

老区建设 2011年5期

  春耕在即,在禾水两岸的田间地头、山坡洼地、农家院落,随处可见一支支特殊的党员干部支农服务队,积极为农民朋友传授农业新技术、检修农机、运送农资、培苗育秧、测土配肥等的忙碌身影。这是该县创先争优办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组织3000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成立农机、畜牧、农资、蚕桑、蔬菜等35个志愿者支农小分队,巡回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为农民朋友们送科技下乡,进行科普宣传。
  
  “放心农资”送到农家
  
  [近景]“真是服务到家了!我们住在偏远的山区,以前买农资最揪心,要跑到20里外的圩场上买,费时费力还担心质量问题。今年只要将订单交到村委,便可在家门口取货,方便省钱又放心。”正在搬运肥料的村民袁伟民高兴地说。2月26日,创先争优支农小分队将5000多公斤化肥送到曲白乡浆坑村,车刚到村,就看见村民们欢喜地按照订单取肥。
  [全景]为加大春耕生产投入,确保农资所需,据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底,全县已备好早杂高产良种62万余斤、化肥8100余吨、农药200余吨、农膜90吨、育秧盘1360万余片,种衣剂、育秧剂50余吨等“放心农资”。开春后,工商、公安、质监、物价等部门协同作战,展开净化农资市场的行动。与此同时,银行优先满足春耕备耕信贷需求,增加涉农信贷投放。党员干部积极帮忙,把各类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农资运送到农民家门口,推促春耕生产早行动。不少农民买好农资,纷纷翻田耕地,下种育秧,全县春耕生产比上年提早20天以上。
  
  “土地医生”把脉春耕
  
  [近景]“老宋,你这两亩田不能再施尿素了,今年要增施钾肥,至少要补充80多公斤,才能获丰收。”2月25日,县土肥监测站老党员、农技骨干谭天群在石桥镇樟枧村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田里,免费为宋山民的稻田取样土化验,开出了一份“配肥单”。老农高兴地说:“过去我只知下尿素肥料好,今年只需买钾肥,为我家节省了化肥开支400多元钱呢。”
  [全景]今年该县支农突显特色:县土肥监测站会同党员干部志愿者成立组建了“土地医院”,配置了科技服务“直通车”,巡回各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对全县粮食生产区进行了全面测土配肥。通过土样采集,拍照存档,建立数据库,划分长期无肥区、常规施肥区和配方施肥区,掌握了土壤营养状况,按照缺什么营养、补什么肥料的原则,给农户开了“配肥处方”,让农民一目了然知道下什么肥料。此外,还以设置“田间档案”、发放科技明白卡等形式,积极指导农民科技施肥。据测算,测土配肥的举措,可为全县农民节约肥料成本120多万元,增产达100万公斤。
  
  “田园机械”培训进村
  
  [近景]“嗒嗒嗒……”随着一股青烟冒出,烟阁乡大山村郭清山家的耕耙机原本打算作废铁卖掉,现在“起死回生了”——这是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农业开发办组成机械化耕作支农小分队,巡回到全县各农业开发区,举办田园机械化培训暨现场免费修理给农民朋友带来的福音。
  [全景]为夯实田园机械化,该县以项目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去年,农业开发办申请国家立项资金,新建和维修机耕道160公里,硬化机耕道56公里,新建田间作业便道123公里。农机局还积极向上争取3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补贴各类农机具1500余台(套)。今年一开春,农机局便举办了“农机操作手培训班”、“农机购补现场咨询会”等田园机械化培训活动,并组织农机操作手创建了2个千亩田园化机械耕作水稻基地,以“农机闹春耕”将春耕生产推向高潮。
  
  “零距离”传授新农技
  
  [近景]“请各位农民朋友仔细看好:‘种粮大户’黄培龙现场演示‘直播稻种法’,他一人一天可播25亩左右,不需要繁琐的育秧、插秧,这种方法是全国推广的最新技术。”针对大批的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而出现的“劳力荒”现象,2月25日,县创先争优办、农业局和象形乡政府在桥头村举办了新模式直播稻种传授现场会,引来了数千名农民参观学习。
  [全景]该县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后,积极创新科技入户模式,开春后,该县从涉农部门抽调农技骨干并汇集全县党员干部志愿者成立支农小分队,配备“农事顾问”、“农家医生”、“科技专家”、“农技行家”等,主抓粮食、蚕桑、西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深入田间地头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全县主推主导品种23个,其中水稻13个、蔬菜5个、蚕桑5个。该县力争做到乡有党员干部示范片、村有党员干部示范点、组有党员干部示范地,让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以上,品种、技术综合覆盖率则分别超过80%。
  
  [作者简介]
  
  刘志宏,江西省永新县委宣传部;陈银先,永新县扶贫和移民办;汤化,永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
  
  ■责任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