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资讯
2011-01-01
老区建设 2011年5期
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对于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快速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农民日报》)
国资委:坚决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
国资委召开的央企农民工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央企直接使用农民工和通过劳动派遣等形式使用的农民工人数已达680多万人。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会上要求,央企建立薪酬监控体系,坚决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并坚持同工同酬的改革方向做好农民工工作。
(《新京报》)
商务部将在农村推广刷卡消费
在我国的城市里,市民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偏远山区,农民刷卡消费还是一件新鲜事。也许,过不了几年,农民进行电子支付也将成为一种常态。2月21目,商务部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联合签署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中央台独家专访了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请他详解三方联手打造的现代化农村流通网络。
这几年,商务部大力推广的“万村千乡工程”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开花结果。至今已经建设了52万家农村超市,2千多家配送中心,基本做到每个县有一家。在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看来,现代流通体制的三大标志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已经颇见成效,现在是推广电子商务的时候了。
(三农直通车)
2011年全国农洽会会徽将正式启用
“201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会徽获农业部正式批复同意,将在今年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正式启用。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前身为“全国东西合作会”,从2010年更名后,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初步形成了专业会展的特色和相对稳定的活动模式、运作体系,被农业部列为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常年举办的农业专业会展。
(《农民日报》)
第三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11年2月19日,由农民日报社主办、永业集团独家支持的第三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央农村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等重要领导出席本次研讨会,共同研讨“十二五”期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力促增收惠民生”的解决之道。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先生出席本次研讨会,并介绍了永业十年深耕中国三农,探索中国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获得企业快速发展、登陆纳斯达克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共荣格局的发展案例。
(中国农业新闻网)
全总称每年将安排400万农民工进城落户
“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年至少解决400万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并确保他们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调查课题组在昨天公布的《2010年企业新生代农民工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中提出上述建议。该课题组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总下属的多个部门共同组成。调查于2010年5月至6月进行,样本包括全国25个城市(区)1000家已建工会企业的4453名农民工,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为2711人。
(《第一财经日报》)
粮食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粮食法或今年出台
近日,国家粮食局局长在2011年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说,2010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6022亿斤,在历史上首次突破6000亿斤,其中托市收购粮油613亿斤。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从长远看,粮食生产要稳定发展,既有外部环境的制约,又有自身发展的不足;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又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当前,我国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自给率达到100%,粳稻供求偏紧,大豆缺口较大。根据测算,到2015年粳米需求量将增加250亿斤以上,供求矛盾突出。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快速增长,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大豆自给率只有30%左右。粮食生产要在确保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结构平衡,尤其是增加市场紧缺品种的生产和供应。
另外,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带动了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上涨。同时,这几年土地流转承包费用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当前土地成本占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比重达到20%。再加上人工成本逐年增加。我国的粮食生产正逐步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
如今,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粮食法》已经过五六轮修改,开始全面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意见,《粮食法(草案)》将提请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如果审议顺利,《粮食法》有望在年内出台。
不仅如此,中央财政日前下拨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
(中国产经新闻)
建材下乡试点扩大节能产品望获千亿补贴
2011年住建部将扩大建材下乡的试点范围,这对于建材产业或形成新的拉动力。住建部村镇司已经下发2011年工作要点通知,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扩大建材下乡试点,并开展对推广使用节能建材产品予以补助的试点。对此,业内权威专家表示,尽管建材下乡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但是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去年10月份,住建部等六部委下发《关于开展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通知》,确定山东、宁夏为建材下乡的试点省份,以推动水泥产品下乡为主,探索各类推动建材下乡的具体措施、操作办法和工作模式,拉开了建材下乡的序幕。目前来看,今年建材下乡有望在更大范围大规模铺开。
根据住建部村镇司下发的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今年住建部将“联合有关部委,指导推动建材下乡试点的实施,组织试点省区总结经验,评估政策效果,并且扩大建材下乡试点范围,开展对推广使用节能建材产品予以补助的试点。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除水泥试点企业外,玻璃、陶瓷、涂料、地板、五金、家具、灯饰等多个行业(特别是节能建材产品)都有可成为建材下乡的受益者。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