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手机阅读出版的发展前景思考

2011-01-01李向

编辑之友 2011年6期

  在数字出版的众多模式中,以手机为平台的电子书出版尤其令人瞩目。手机出版借助平台的普遍,受众的广泛,利润前景的广阔吸引着各大出版集团、网络集团、通信公司的眼球,都争相分享这块蛋糕。手机出版除了具备数字出版普遍的零纸张、零印刷、零运输成本、运营渠道便捷等的优势外还有其特定的优势:
  1、市场广泛性。手机的全民普及性是其他专业电子阅读器所无法比拟的。据《2010年10月通信业运行情况电话用户分省情况》发布,中国有超过8亿的手机用户,他們都可以视作手机阅读的潜在用户,而且手机用户对于阅读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这样庞大的用户市场是不可忽视的。
  2、阅读便携性。手机阅读将手机和阅读结为一体,随着手机工艺水平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批功能多样,外形精美,操作方便,体型适中的手机更新换代,使得读者能够在任何时间都能享受阅读新体验,获取知识和信息。
  3、商品交易的先进性。手机既可以随时下载更新内容,又免去了烦琐复杂且风险性较高的网银支付。用固定的手机运营商来代替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手机话费代扣的方式作为支付手段,远比一切的网络银行来得安全、便捷、有效。
  现阶段,手机阅读市场的优势使其补充了读者的零碎时间,也使得碎片阅读和浅阅读勃然兴起,而且手机阅读的广阔前景也使得各大出版单位和通信部门对于手机阅读出版市场抱有乐观态度。但是纵观现阶段我国手机阅读市场运营方式,仔细分析手机阅读受众需求,我們不难看出,与现阶段的欣欣向荣现状相比,手机阅读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前景更应关注。
  
  一、手机阅读市场运营模式亟须调整
  
  手机阅读市场作为新兴出版市场,在其产业链条中,包括平台运营(移动、电信等)、终端设备、系统设备、业务提供、内容提供等多个环节,通过相互协作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内容提供是这个产业链条的起始端,平台运营商是手机出版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媒介。在手机阅读发展的初期,我国手机阅读市场逐步形成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起步盈利模式不清晰。在手机阅读市场开发初期,很多出版单位把自己与平台运营商的关系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出版社与特殊“印刷厂”的关系。而平台运营商利用其准垄断优势,逐步在出版内容的买卖上形成一个有利于平台运营商的买方市场。虽然有些出版单位提出了“内容为王”的战略,想用手机出版的核心——“内容”把握市场的主动性,但是与平台运营商在运营网络、融资能力等方面的优势相比,很难处于上风,盈利模式模糊定位,双方为此心存芥蒂,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双方都局限于自身的盈利模式,内容和渠道尚未进行合理有效整合,不能扩大合作共赢范围。另一方面是利益分成不均衡。国内手机出版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利益分配极不均衡。产业链条中的起始端——内容提供者收益较少,而平台运营商利用其独特优势,占据了产业链的顶端,成为产业链的主导;内容提供者和平台运营商各自开发、各自运营、缺乏统筹,产业链条混乱,从而引发各方面利益的纷争,极不利于手机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
  
  二、手机阅读消费市场尚待培育
  
  通过对手机阅读群体受众分析,我們不难发现,手机阅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从手机阅读群众的受众年龄分析,其年龄层较为集中,以15~20岁居多,占比为40.4%;其次是21-25年龄段用户,占比为38..%;年龄段为26~30岁占11.2%;而15岁以下及30岁以上手机阅读的用户占比较小,分别为2.2%和7.9%。手机阅读用户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本科生占比较大,达41.3%,接近一半份额。2、从手机阅读用户使用行为分析,手机阅读用户经常阅读的内容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手机报、小说、资讯类内容。3、从手机阅读习惯分析,手机阅读用户使用手机阅读的场景较为集中在三个场景,分别为“等待时…‘乘坐交通工具时…‘睡觉前”。4、从手机阅读用户阅读频率分析,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45%。5、从阅读时间上分析,手机阅读用户单次使用手机阅读的时长主要集中在10分钟内。
  由此,我們不难判断出,用户使用手机阅读获取信息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这些信息,如读产品说明书,看书学习等;另一种则是娱乐、打发时光,如看小说,看杂志。前一种为内容的刚性需求,即无论内容的载体是什么我們都要去了解内容,此时的阅读是无法替代的。而后者却是内容的弹性需求,即通过阅读得到内容的真正目的在于娱乐,或打发时光,这是可以被替代的。读者所追求的只是阅读的放松。当一个人需要娱乐或者消遣时很明显阅读作为一种休闲方式面临着强大的挑战。貌似又回到的那个熟悉的、老套的、出版人总在研究的问题:“我們的阅读时间为什么越来越短?”与其说是电视、电脑的诱惑太大,不如说是有声动画和互动游戏更适合娱乐放松。
  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3G时代的到来,“能上网的手机”真正变成了“能打电话的电脑了”。用手机听音乐、看小说逐渐进化成看电影、玩游戏。当3G业务从前卫体验变成百姓套餐时,其对阅读市场的冲击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手机阅读版权问题期待解决
  
  数字时代内容复制的简易化为版权保护带来了难题。现在手机出版在版权分配上缺乏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方面出版单位担心手机传播的及时性和迅速性会不利于版权保护,担心数字版权的出售会影响利润较高的纸质图书的销售,在版权方面持保守态度。目前,在诸多手机平台我們不难发现,手机阅读除了新闻和娱乐信息以外,图书数量相对较少,市面上的畅销书基本很难找到,出版的大多是几年前的旧书。另一方面,许多作品权利人在与出版社签订的出版协议中,往往没有涉及数字版权的内容,但有些出版社却采取欺骗的手段将其不拥有的数字版权转卖给数字出版商,从而引发版权纠纷。再加上网络盗版问题和网络版权监管等管理方面还未形成系统的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使得版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手机出版产业链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参考文献:
  [1]张毅.中外移动互联网产品布局研究与手机阅读行为调查报告[R].
  [2]艾媒调查.中国手机文学网民基本状况调查[EB/OL].网易科技.
  [3]易观国际.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R].2010.
  [4]3G时代来临?手机阅读渐火前景广阔[EB/OL].新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