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编辑人与发行人的角色重塑
2011-01-01贾曼
编辑之友 2011年6期
编辑部和发行部是出版社两个至关重要的部门,对出版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理顺编辑人与发行人的角色定位,是出版社正常运行、发展壮大的关键。
一、在计划经济时代,编辑人和发行人的角色定位
计划经济时代,出版是垄断领域,出版社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脱节的,出版可以不考虑市场。编辑工作作为产业基础,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发行人只需按部就班地把书“发”到新华书店就行了,那时的新华书店,是唯一的图书销售渠道。在这种大环境下,编辑人和发行人的角色定位是界限分明、清楚明了的。
编辑人面对的主要是文字,其职责主要是“编”。他只需坐在书斋里,面对一沓沓送上门来的稿子(有的稿子会有一定的包销量)“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即可,基本不需要考虑选题内容与形式是否真正是市场所需要的。图书出版后,码洋与利润会是多少也不在考虑之列,反正年终只考核做了几本书,一共有多少字,与码洋和效益无关。
发行人主要负责“发”,其职责基本上就是发书。他只需坐在办公室里,面对出版社的图书,有需要就开单,无人问津也就听之任之。他不会主动去关心出版社究竟出了些什么书,分析这些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亮点,其编写者的优势是什么,其所适合的终端客户是哪几类,更说不上在了解图书的基础上举办各种推广活动。
二、市场的转型使两种角色的定位遭到质疑
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和市场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编辑人和发行人的考核同图书的最终销量实实在在地挂起了钩。也就是说无论是编辑人还是出版人,他们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体现,都依赖于从发行人手中流出的图书的总量。自然而然,在这种情况下,对编辑人和发行人的传统的定位已经不适合于出版社的发展了,甚至严重制约了出版社的发展,这从编辑人与发行人愈演愈烈的矛盾中可见一斑。
发行人:能够发出去的书一定是既有为市场所认可的创意,也没有编校错误的好书,编辑们一年到头就搞不出两本这样的书来。真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要搞那么多不管是内容还是装帧设计都与市场脱节的图书;不知道你们的系列书为什么老是出不齐,明明有需求的书为什么就不再印刷了;早就需要修订的书为什么老也不改版,明明有很明显的好的选题你们怎么就不知道去抓等。像你们这样,我们再能干、再肯干,有再多的圈内的哥们又有什么用呢。要提高图书的市场占有率、扩大图书的销售额,吸引更多的读者,关键的问题还在你们这些编辑身上。
编辑人:“没有发不出去的书,只有发不了书的人。”库房里的书越堆越多,完全是你们发行人员造成的。你们长期以来对发行工作有着错误的认识,以为只要多喝几次酒,凭借哥们义气,订单就应该源源不断地来了。根本没有甚至不屑于去了解与图书相关的问题,分错类、上错架、发错书的情况经常发生,缺乏有针对性的销售渠道和方法,对终端客户提出的问题也一问三不知。这样的发行人员怎么能提高图书的销售量呢?再好的书到了你们手里,都形同一堆废纸。要提高图书的市场占有率,扩大图书的销售额,吸引更多的读者,关键的问题还在你们这些发行人员身上。
其实,双方的舌战,归结到一点就是互相对对方定位的质疑,编辑人不满足于发行人只会机械地开单,而发行人则不满足于编辑人只会编书。这其实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传统的编辑职责和发行职责已经过时了,市场对编辑人和发行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市场经济下。重新定位编辑人与发行人的角色成为必然
在市场经济时代,出版行业一改垄断的局面,成了竞争的行业,而且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尤其是改制后,出版社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和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密切关系。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能直观地体现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的编辑人和发行人如果还持固有的观念,出版社的整个流程仍然沿袭旧的操作模式,就完全可能被市场淘汰,就会在严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新形势下两种角色的重塑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编辑人与发行人怎样的角色定位才有利于出版社的发展,才能使出版社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呢?对于出版社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关系到出版社生死存亡的问题,也是出版社一直纠结的问题。
其实,多年来的市场经验已经让出版界业内人士达成共识,要想出版社的利益达到最大化,编辑必须参与营销,而营销必须“懂”编辑,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度”怎样把握,是越深入越好,还是有一个合理的界限。
笔者认为,编辑与发行是相辅相成、“荣辱与共”的两个岗位,编辑人与发行人在角色上有很多交叉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提倡对编辑和发行人员搞职能泛化。编辑参与营销,并不是让编辑代替发行人去行使营销的职能,从收集市场信息、到面对面走访终端客户,再到销售折扣和图书回款等事必躬亲,一竿子插到底;而营销必须“懂”编辑,也不是让发行人独自去策划组织选题,独自去编辑书稿。有出版社曾经有过这样的尝试:编辑人面对发行人的“不力”,磨刀霍霍,冲向市场,而发行人也跃跃欲试,亲自开始了组稿生涯。尝试的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从科学的发展观来看,社会分工应该是越来越细,更何况,编辑不是超人,不可能有这样多的能力和精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