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虚无主义与寻求拯救之途
2011-01-01周来顺
求是学刊 2011年6期
摘 要:面对着世纪的动荡、时代的转换、精神的危机与价值的虚无,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力图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饱受苦难的俄罗斯寻求拯救之途。在寻求拯救之途的理论思索中,他们深切地意识到,俄罗斯在精神层面所面临的最大危机源于虚无主义。这种强劲的虚无主义思潮,腐蚀和侵害着俄罗斯的精神与灵魂,消解着终极的信仰与崇高的理念。由此,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力图通过以东正教为理论根基的新文化观建构,来对抗和消解虚无主义对俄罗斯精神与实践层面的侵袭。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观;虚无主义;理性主义;白银时代宗教哲学
作者简介:周来顺,男,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哲学学院教师,从事俄罗斯哲学、文化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对俄罗斯现代化之路的构想”,项目编号:11YJC720064;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观”,项目编号:QW201007
中图分类号:B51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1)06-0036-06 收稿日期:2011-05-2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别尔嘉耶夫、布尔加科夫、弗兰克等为代表的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面对着世纪的动荡、时代的转换、精神的危机与价值的虚无,力图为俄罗斯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现代化出路。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理论探索过程中,他们认为当时的俄国在文化层面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便是虚无主义的侵袭。因而,他们力图通过以东正教为根基的文化观的理论建构,来克服虚无主义对俄罗斯精神层面的戕害。
自19世纪以来,虚无主义作为一 股强大的思潮席卷整个欧洲。从词源学 上说,虚无主义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l”,是“什么都没有”之意。该词19世纪初作为哲学概念首次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的《给费希特的信》中,用以批驳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雅各比认为一切理性主义最终都将归于无信仰的虚无主义,因而应力图避免虚无主义并回归到某种信仰。而虚无主义作为一个流行概念,则始于屠格涅夫。文学批评家尼·斯特拉霍夫曾说:“在屠格涅夫小说之中,‘虚无主义者’一词获得了最大的成功。它在被它所指思潮的反对者及拥护者中得到了无条件的接受。”[1]
在西欧思想家的视野中,以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诊断最为典型。尼采指出虚无主义的产生始于对基督教原有信仰的破灭,虚无主义认为一切的事件都是毫无目的、真理和价值的,一切的事件“都是毫无意义和徒然的”[2](P719)。尼采清楚地意识到他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走入虚无主义的时代,他预言虚无主义将是“今后两个世纪的历史”[2](P732)。由此,尼采指出:“一个教条出现了,一个信仰随之流行:‘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相同,一切都曾经有过’。”[3](P152)正是基于此,尼采基于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从而力图克服虚无主义。而海德格尔则同样对虚无主义有着经典的论述,他指出:“‘虚无主义’一词经屠格涅夫而流行开来,成为一个表示如下观点的名称,即:唯有在我们的感官感知中可获得的,亦即被我们亲身经验到的存在者,才是现实的和存在着的,此外一切皆虚无。因此,这种观点否定了所有建立在传统、权威以及其他任何特定的有效价值基础上的东西。”[4](P669-670)虚无主义是一种贬黜最高价值、丧失终极意义的过程,在虚无主义之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超感性领域’失效了,变得空无所有,以至于存在者本身丧失了价值和意义”[4](P671)。海德格尔认为,虚无主义的最终根源在于对存在的遗忘,而只有通过追思“本真”的存在,通过作为真理的“存在”的涌现才能最终克服虚无主义的侵袭。
在对俄国虚无主义生成时间的理解上,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认为,与西欧的虚无主义形成时间相比,俄国的虚无主义出现是相对较晚的事情,其兴起于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指出,在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巴扎罗夫、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都存在着对大量俄国虚无主义者的描写,《父与子》中的巴扎罗夫、《罪与罚》中的拉斯科里尼科夫则是虚无主义形象的典型。在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看来,俄国的虚无主义虽在本质上也对意义、价值等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与西欧大陆那种彻底的、旗帜鲜明的无信仰的虚无主义相比,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俄国的虚无主义是其历史进程中特有的产物,它是“俄国思想启蒙运动的一个新阶段,其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5](P42)。最初,虚无主义在俄国是作为一种进步力量出现的,它否定农奴制度,否定作为沙皇专制制度政治原则的“东正教、专制制度和人民性”①。它力图通过对原有沙皇专制制度统治基础的否定、怀疑与批判,从而颠覆旧有社会形态。
在对虚无主义产生机制的分析上,白银时代宗教哲学家认为俄国的虚无主义是由多重原因生成的。首先,它与俄国的落后相关。面对着旧俄国的腐朽与落后,具有极强的实践情怀与罪感意识的俄国知识分子认为自身在民众面前是有罪的,认为自身有责任和义务来拯救民族。因而,他们为了拯救民众,为了摆脱旧俄国落后的面貌,力图通过“否定过去、否定历史、否定传统,荒唐地要到荒无人烟之地去建设一种纯洁的乌托邦”[6](P81)。也就是说,这种对现存实践形式的怀疑与罪感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对传统、历史等的否定,从而走向虚无主义。其次,它源于对西欧文明的检省。他们既看到了西方启蒙所取得的成就,又看到了这种启蒙却吊诡般地使文明走向了自身的反面,并为“现代文明在精神和文化上完全破产痛感绝望”[6](P150)。面对着这种奇异的吊诡,他们一再地陷入到 “俄罗斯向何处去”的历史迷题中无法自拔,从而走向虚无主义。
在对俄国虚无主义理论特性的理解上,白银时代宗教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