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的驱动力量
2011-01-01郭洪业
董事会 2011年6期
创新驱动中国未来
——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揭晓
公司兴中国强,中国的企业虽然在规模上崭露头角、逐步跻身全球前列,但距离顶尖卓越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在新旧力量博弈加剧、经济格局快速多变的全球加速转型期,中国企业必须提前将一只脚踏入明天,以期赢得未来,而创新是实现这一宏愿、保持可持续增长的核心推力。
毫无疑问,未来谁领先创新,谁就掌握了利润的分配权,掌握了产业的话语权,掌握了全球竞争的主动权。中国上市公司作为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创新驱动者,已经不可回避地被时代和市场赋予率先创新的历史重任。
2011年5月7日下午,由《董事会》杂志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论坛暨颁奖盛典,在北京马哥孛罗大酒店盛大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近300名政府官员、上市公司高管、学者和媒体精英参加。
上市公司是创新中国的驱动力量
着眼于“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时期的核心驱动力,本次论坛主题因此聚焦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创新推动者”。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就中国公司治理改革与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作了精彩演讲。
北京时间5月7日下午1点,北京马哥孛罗大酒店北京厅,座无虚席,7台主流媒体的摄像机已经占据了会场的最佳位置。1点30分,金圆桌论坛在一片期待的掌声中开幕。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斌,代表活动主办方《董事会》杂志的主管单位发表致辞。他阐释了本次会议主题聚焦 “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创新推动者”思想的出发点:寄希望于通过论坛平台的广泛交流与探讨,通过优秀董事会的示范作用,积极推动中国上市公司履行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抓住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产业链控制能力。
论坛主席、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张俊喜教授呼吁全场来宾中掌舵中国企业的战略思想家们,将创新的目光投向商业模式、价值链、战略管理乃至公司治理的层面,通过全方位的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升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他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邵宁:董事会制度解决“一把手负责制”弊端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邵宁在掌声中走上舞台。他总结了长期以来国企管理机制弊端
难以纠正的根源,认为进入新时期以来突破原有管理弊端已经成为国企存续的关键,并重点对中央企业推动董事会试点以来的成绩和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邵宁认为,董事会试点取得了四大主要成绩和经验:
制衡机制初步形成,决策科学化明显提高。
对企业的个性化的管理开始形成。
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要得益于董事会成立后客观上把出题和解题的人分开了,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开始加大。
决策组织的优化较之前容易。董事会的建立,突破了原有体制下人员调整的阻力,由此董事会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在非常大的范围内甚至境外去寻找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对于试点中发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邵宁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
个别企业董事会的运作方式需要改进。
部分企业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的关系难以协调。
部分央企上市后出现集团董事会与上市公司董事会并行运作的协调难题。
国资委和董事会之间的互动不够。
高素质的外部董事资源不足。
邵宁的讲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极大兴趣,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他最后指出:“现在的董事会制度使我们看到一个前景,就是我们有可能把企业的发展更多地放在制度上而不是放在个人上,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龚方雄: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成长取决于创新
龚方雄的出现引起关心资本证券市场的参会嘉宾的关注,这位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以其擅长的风格为与会代表呈现了一场精彩的经济形势分析课。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特征与曾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他认为,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在于这些国家在面临成本因素上升的时候没有自身的品牌和技术,粗放式的模式难以为继,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龚方雄认为,中国经济未来转型到底能不能成功,主要在于能否创建、拥有自己的核心品牌或者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是中国企业家未来三五年甚至十年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龚方雄仍抱以乐观:中国的经济有可能在未来十年甚至未来九年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中人民币升值是一项很重要的助推因素。科技与管理创新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升,将推动未来人民币升值一倍左右。中国进一步发展取决于中国能否突破这三个瓶颈:自主品牌、技术与资源。这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承受人民币升值一倍的压力。
郑新立: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的主题演讲备受人们关注。他亲切而随和的讲话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他认为,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涵盖五个方面:
需求结构调整,要从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
发展第三产业,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经验。
调整要素结构,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的消耗。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和农村协调化的发展。
对外经济上要改变以引进来为主的状况,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
郑新立认为,推动这五个转变的核心是自主创新,推动创新的主要参考路径包括:
企业应把创新作为经营的一项重大战略。
改进考核机制和经营理念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通过经营方式的创新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董事会在企业经营中的枢纽作用。
郑新立最后寄语与会的上市公司代表,上市公司应该在创新与转型升级中带一个好头,上市公司自身也将在创新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下午4点30分,在与会嘉宾的热烈互动中,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论坛圆满结束。论坛执行主席张俊喜最后总结并与所有的嘉宾共勉:“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中国企业未来增长的动力,是中国民众未来收入快速增长的保证。让我们相约2012年,以创新硕果再度聚首‘金圆桌’!”
下午17点30分,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颁奖盛典,在人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著名央视财经主持人马洪涛主持了盛典。
《董事会》总编辑佴永松在致辞中指出:在本届活动中,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对中国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跟踪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总体来看较上一年董事会治理绩效提高了,运作更加积极规范,在各项指标方面有明显改善,比如大股东对董事会的影响正在减弱,董事会的效率大大提高,独立董事已表现了较强参与董事会事务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所属地区、行业和董事会组织机构行为上的差异,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绩效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他指出:“作为高端财经媒体,我们十分注重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因而独立、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当年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情况,本届金圆桌奖的获奖者都是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建设的佼佼者。”
获得“优秀董事会”奖的代表浦东建设董事长葛培健说:“严格的公司治理在我们公司成为创新型企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次获奖将鼓励我们将董事会制度坚持到底,以增强我们上市公司创新转型发展的动力。”
获得“最佳董事会”称号的北汽集团兼福田汽车董事长徐和谊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过去的成绩是今天的起点,今后福田汽车董事会将继续秉承突破创新、永不止步的精神,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法人治理经验,将福田公司董事会打造成世界先进水平,为2015年福田汽车以及北汽集团十大汽车企业宏伟目标保驾护航,并竭尽所能为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为“金圆桌奖”第一次颁发的“最佳CEO奖”的获得者之一,中材国际总经理武守富谦虚地说:“2010年我们除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7%,这是我们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得到这个奖项对我们既是鞭策也是鼓励。”在主持人追问中材国际的成功之道时,武守富说:“第一,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第二,公司拥有完整的业务链。”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最具社会责任董事长的获奖者、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作为获奖代表在畅谈感言时说:“我们理解的社会责任除了企业边界内外的税收、就业和慈善捐助,还必须能够在这样的边界外做得更多。第一,是对社会人才发展的贡献。第二,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让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发展。第三,做好对环境友好对资源节约。
“最具战略眼光董事长奖”在满怀期待中揭晓,获奖者之一、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的感言尽管聊聊几句,却道出了战略眼光的精髓和秘诀:“作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任何事情都要提前十年想,提前五年做。”
另一位获奖者、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的体会则是:“一家企业的战略眼光取决于一个优秀董事会,作为一名董事长应善于坚持目标。”
随着奖项的全部揭晓,颁奖盛典胜利闭幕。在音乐声中,人们共同举杯,祝贺这些获奖企业,并祝愿更多的中国上市公司能不断取得治理成效,拥有一个高效的董事会,跻身卓越企业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