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运动损伤预防探讨
2011-01-01蒋欣初
职业时空 2011年3期
摘要: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各类损伤的总称。如果在体育运动中损伤,轻者影响学习、生活,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文中对中职校园运动损伤的机理及预防进行了探讨,旨在使中职学生对运动损伤有所了解,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产生。
关键词:中职校园;运动损伤;机理;预防
学校的环境和条件使中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运动,运动损伤的概率随之增加,有关资料显示,中职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70%。由于中职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生理机能、对体育的认识参差不齐,加之上体育课主要是通过身体参与练习与活动,因而时常发生运动损伤,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每位体育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体育运动的宗旨是促进健康,而运动损伤却有违这一原则。因此,应该把防范运动损伤与促进体育运动提到同等的高度[1]。
一、运动损伤概念及常见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包括身体组织或器官以及在解剖和心理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2]。运动损伤可以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和心理损伤。开放性损伤包括擦伤、裂伤、刺伤、开放性骨折。闭合性损伤包括挫伤、肌肉拉伤、扭伤、关节脱位、闭合性骨折等[3]。中职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羽毛球、体育舞蹈等。通过实践观察:在众多项目中,参加篮球、足球运动的同学较多,其发生运动损伤的人数居多,而且损伤多发生在课外活动中。根据项群理论可知,篮球和足球属于同场对抗类项群。根据张劲松对运动损伤项群特点研究,同场对抗性项群损伤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踝关节,其次是膝关节、腰部、手指和腕关节、肩肘关节、皮肤等[4]。章巨焕对四所高等院校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运动损伤以扭伤、拉伤、挫伤、擦伤等关节和软组织损伤为主,骨折、韧带断裂等重度损伤偶有发生[5]。
二、运动损伤的产生机理
从解剖学的角度分析,人体结构存在薄弱环节。膝关节上下杠杆长保护少,屈膝时关节不稳定。踝关节外踝韧带较薄弱,内翻肌群的力量较外翻肌群的力量大。腰部负担重(腰骶关节以上负担着60%以上的体重),保护支持相对较少,肌肉的活动复杂。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弱点并不会表现出来,但当这些弱点与技术动作结合时,就会成为潜在的损伤因素。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肌肉构成包括肌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血管网,结缔组织和肌肉的收缩成份呈串联或并联关系。当收缩成份收缩时,弹性成份被拉长,将一部份能量以弹性势能的形式贮存起来。当这种能量贮存足够大时,则以弹性反作用力形式释放出来,克服负荷阻力,使负荷产生移动。一般而言,肌体组织对拉伸压缩、变曲、扭转等负荷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和抵抗性,当快速用力时,就极易使肌肉韧带在收缩发力过程中超过承受的最大负荷而损伤。在学生受伤恢复后不难发现,特别是当关节或肌腱发生损伤后,由于一些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如组织的撕裂、破坏,本体感受装置及其功能也会被破坏,从而失去了对肢体位置的精确控制,极易造成再次损伤。这是因为本体感受器控制能力还未得到恢复,这是学生再次损伤危险性的关键所在。身体的解剖弱点和运动技术上的某些特殊要求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内在因素。
三、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
中职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与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素质较差、场地设备条件不好、自我保护意识差、激烈对抗、不良的气候因素或突变的环境因素、运动缺乏科学性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本文仅对产生运动损伤者主体因素进行分析。
1.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研究表明,学生有足够的肌肉力量和平衡性、爆发力、耐力、神经肌肉协调性、关节柔韧性、心血管耐力以及运动所需的良好身体成分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危险性,即便是发生损伤,也可以降低损伤的严重性[6]。例如,篮球和足球均是集跑、跳、投(踢)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剧烈对抗运动项目,以投篮(射门)进球为最终目的。篮球运动强度大、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频繁的身体接触,最常见的创伤是踝关节和膝关节韧带的扭伤等。足球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主要有由踢球直接引起的股四头肌拉伤和膝关节胫侧副韧带及腓侧副韧带拉伤。
2.准备活动不充分。中职学生对准备活动缺少必要的认识和重视,往往在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马上参加激烈活动[5]。纠其原因是对准备活动缺乏了解,做准备活动是为了克服有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的时间。肌肉通过机体的热身运动后,减小了肌肉的粘滞性,增强了肌肉弹性,同时促进关节囊分泌更多滑液,充分拉伸关节韧带和肌腱使关节灵活性和动作幅度增加。在锻炼前要安排做好充分的一般性准备活动,在进行激烈运动和比赛前还要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7]。
3.技术原理不清楚。中职学生接触体育信息的机会比较多,对于高难度的动作乐于模仿,然而对技术原理却没有清楚的认识。如在跳箱和跳山羊练习时,没有掌握踏跳与推手的时机,难以获得一定的腾起高度,导致身体刮在或撞在器械上造成损伤。
4.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多数中职学生喜欢逞强好胜,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容易冒险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动作。在某一动作上发生过伤害情况,再进行该动作练习时,会因为恐惧而在思想上产生很大压力,容易再度出现各种错误或损伤。
四、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有针对性训练各关节的灵活性韧带的柔韧性,肌肉的爆发力,动作的协调性,大脑的空间感等都可以提高人体预防运动损伤[6]。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例如,提高膝踝关节抗损伤能力,可先在平地进行单腿支撑的练习,逐渐过度到不平的地面上练习,或利用专门的器械进行练习,再逐渐过度到在沙坑或海滩上行走跑步等。
2.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无论什么技术动作,都有其本身的要领,即包括各个运动环节的空间位置、用力的速度以及用力的顺序等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没有掌握着地与缓冲的时机,就会加重膝、腰关节承担的力,导致骨骼或关节造成损伤。在起跳落地时要尽可能地避免足踝部的内翻、旋后、跖屈等不正确姿势[8]。
3.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充分和适宜,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应根据学习内容、个人状况、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而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准备活动,使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和兴奋性逐渐提高。准备活动时间一般为5-10 min左右,负荷量与强度要适宜,并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活动开四肢与头颈部,对易损部位要充分活动开[9]。
4.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年青气盛、争强好胜、求胜心切,在篮球、足球等一些对抗性项目中,出现对抗过度过激动作也是许多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5]。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只注意一味地完成动作,比赛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急于求成以及胆怯怕苦而致伤。加强自我保护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防摔倒: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刻低头、曲肘、团身,以背部着地,顺势做滚翻动作,而不可直臂撑地。
参考文献:
[1] 肖南,赵洪.上海电力学院学生运动损伤特点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84-185.
[2] 肖山.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规律及预防[J].科学教育论坛,2005,(12):19.
[3] 徐玉军.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和现场急救方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2):104.
[4] 张劲松.运动损伤的“项群”特点初探[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5):35-37.
[5] 章巨焕.四所高等院校大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现状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41-43.
[6] 王安利.身体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上)[J].中国学校体育,2003,(2):46-47.
[7] 杨鄂平,丁爱萍.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30-31.
[8] 李裕和,罗兴华.学生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