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入手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2011-01-01张绍弟邹寅
职业时空 2011年3期
摘要:高校干部腐败案件频发,并具有相对显著的共性特点。导致高校干部腐败案件发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亦有客观条件的因素。通过加大教育力度、建立制约“一把手”权力行使机制、强化权力按程序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等举措,做好高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必将有效防范腐败案件的发生,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职务犯罪;监控机制;和谐发展
近年来,高校干部职务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最近5年,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数占全国教育系统案件数的比例约为1/4,达5万余件。高校案件频发,不仅会增大教育成本,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会侵害教育者的良好形象,危害公众对教育的信心,扭曲年轻一代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和谐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积极研究高校案件的发案特点,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遏制高校腐败势头,已成为高校党委、纪委必须密切关注的现实课题,而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必将是一把行之有效的利剑。
一、高校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
1.违法违纪犯罪主体身份较确定。主要集中在学校领导、主管财务的人员、主管招生的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中。
2.犯罪性质比较单一,均为贪污受贿案件。
3.案件犯罪环节较集中。据统计,高校的犯罪案件82%集中在基建、采购、财务、招生、后勤服务等部门。
4.集体作案所占比例较大。高校案件中往往是一个部门多人共同作案,甚至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犯罪。
5.智能化作案突出,手段相对隐蔽。高校是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的场所,作案人员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
二、高校干部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现代传媒迅速发展,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高校干部受各种思想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西方国家所倡导的金钱第一、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观念对高校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高校干部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特点。
2.客观原因
一是对于“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措施不到位;二是校务公开流于形式;三是权力运行重点部位制度建设不健全,或者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高校的和谐是在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发生并对腐败行为严厉惩戒前提下的和谐。高校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可以有效防范腐败;通过惩治腐败,可以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达到利益平衡,实现不同利益群体利益诉求的均衡。从反腐倡廉建设的视角看,高校和谐即为预防腐败与惩治腐败的和谐。
1.加大教育力度使涉权者知法、守法、不敢违法
一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党纪和岗位廉政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职员工健康的心理结构,提高教职员工的党性观念和思想素质教育,从思想上牢筑防腐堤坝。二是把制度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2.做好“一把手”工程,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掌握全局的“一把手”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处于核心地位,对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对单位、部门工作的开展以及党风政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制约“一把手”权力行使、防止权力滥用的科学机制,这不仅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更是对“一把手”的保护。高校党委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形成:一是通过教育强化“一把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二是通过制度强化各级组织民主集中制的落实。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校院两级“三重一大”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并在讨论中实行“一把手”末位发言制度。三是探索实施重大决策票决制。
3.尝试“制度加科技”模式,使权力按程序公开透明运行,减少自由量裁的空间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防止腐败发生的有效措施,可借鉴上海市的“制度加科技”模式。首先,高校应从制度上规定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凡属广大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及时向广大师生员工公开,并把动态公开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结果各个环节。同时,借助校园网站等先进的信息载体提高信息公开和共享的程度,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的公权私用问题。其次,在开展清权确权工作的基础上,对梳理出的权力事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加强对同一业务不同岗位、同一流程不同环节的相互牵制和制约,明确每一个环节中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给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做成什么样子的问题。特别是要把各种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统内部,使得任何人在使用时都只能按照自己的岗位权限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4.找准腐败易发多发部位,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权力运行是防治腐败的有效方法,用制度筑起无形的防腐“堤坝”,使党员领导干部“走不到河边”、越不过权力的边界,从而少犯或不犯错误。作为基层单位的高校,重点是要围绕上级党委、纪委出台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及时制定并完成微观层面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配套,逐步形成完善的微观层面的制度体系。一是紧紧围绕基建、采购、财务、招生、后勤服务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深入查找腐败发生的制度性根源,明确治理重点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得通、做得到的制度措施。二是用科学的方法发现现有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找准制度建设的着力点。通过建立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评估,并且通过案件剖析进行以案溯源,从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进行评估分析,既查找单项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又查找制度体系不完善、不配套、不协调等问题。三是要用统筹的理念推进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单项制度的不断建立、逐步完善和相互配套,形成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
5.健全高校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成效的重要标准。高校在解决“无制度可用、制度不管用、制度不好用”问题,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的同时尤其要重点解决“不认真执行制度、不贯彻落实制度、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首先,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提高制度执行力的保证。高校党委、纪委要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载体,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为重点,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实招,求实效,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其次,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是落实好制度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方式依法保障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二是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内容,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三是要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的监督作用,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到关键环节的全过程监督;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要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高校党委、纪委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对那些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纪委、监察局研究室.“制度加科技”预防腐败的新理念[1].中国监察,2010,(5).
[2] 张惠新.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J].中国监察,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