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村官的素质及培养

2010-12-31蒋苏蔡珊珊苗渝靖郭娅范陈斐权珊珊

经济师 2010年11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并与全国七大省市(上海、福建、河南、甘肃、宁夏、山西、海南)的现任大学生村官进行交流,对这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当地村民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调查分析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村官,大学生村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及如何培养,以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更好地实施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31-02
  
  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且成为了中国乡村建设史与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近年来,该项计划的实施,在推动人才培养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社会舆论褒贬不一。
  
  一、当代大学生村官的素质
  
  1.作为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担任村官这一职位的过程中。在专业、政治等方面能够表现出较好的素质优势。
  (1)专业素质。大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商业知识、法律知识和一定的管理知识。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的工作中,可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利用高科技新兴技术帮助村民致富,也可以更为有效地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2)政治素质。我国的大学教育一直对政治文化格外重视,每个学期都有政治必修课。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大学生可以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又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他们能够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的行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良好的外语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对外语的要求不断提高。现行教育对外语十分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很多农业科技都需要国际化技术,所以大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外语能力素质不但可以增加沟通范围,还可以加速我国新农村建设,使其快速和国际接轨。
  (4)计算机能力。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无疑是决定社会发展快慢的关键因素。在大学教育的计划中,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学生计算机竞赛都是很好的例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着良好的计算机基础,他们可以将其很好地运用于农村建设中,机械化、标准化管理农村事务,提高农村作物产量,改善农村落后的现状。
  2.在担任村官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素质。我们的调查显示,59.6%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缺乏经验,与当地人相比更难胜任,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正直公正、热心负责、较好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素质,而相对于具备农业知识到不是很重要。另外有23.9%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村官成长背景和观念远离农村,与周围相处不易;20.5%认为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有争议,地位尴尬;22.7%认为村官们缺乏经验,工作开展困难;17.5%认为村官们沟通能力欠缺与村干部意见不一致。大学生素质的缺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认识不足,态度不正确。大学生“村官”要破除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有些大学生把选择到村任职作为“前站”职业;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到村任职作为自己政治前途的“快车道”。这些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工作推进。另外,工作态度方面,个人信心不足,自我认识不清,在村里T作上等待工作的思想比较严重,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
  (2)业务技能不够熟练。大学生村官工作方法有失妥当,平时不太注意和其他领导同事进行沟通交流。多数时候大学生村官是有想法不敢下决心实践,事情总是一推再推,最后不了了之。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欠缺,实践经验不足;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农业基本技能,只有掌握了基本技能,才能有效在农业生产上运用所学帮助村民。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大多缺乏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村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相关调查显示,82%的村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经济。然而,对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86%的大学生村干部认为组织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气氛是重要的工作,这与农民群众的要求显然不一致。
  (3)沟通素质偏差。工作上比较封闭单一,不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大学生村官要想深入基层,学得真知、取得真经,就必须从高跷上下来,脚踏实地、真知实干、以心做底才能融入基层,才能身临其境的了解百姓的喜怒哀乐愁,改善百姓的柴米酱醋茶。
  (4)协调能力不足。村里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在协调各种复杂关系上不够成熟,造成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时随意化、想当然,没有顾全大局协调分配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农村的舞台大、人口多、事情杂,许多大学生村官因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处理方式欠妥,常常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长此以往,大学生村官很可能气馁并产生消极怠工情绪,感觉自己到基层是错误的决定,自己不适合农村,在这种心态下工作不好展开。工作开展不好就更没信心,越没信心工作越是不顺,“雪球”越滚越大,后果不堪设想。大学生村官要转变角色,密切联系群众。
  
  二、齐抓共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素质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素质,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社会联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各尽所长,全面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
  1.创设载体抓教育,增强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坚持以强化学习教育培训为抓手,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熟悉情况,在促进角色转变、适应环境的同时,努力强化他们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能力素质。
  坚持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集中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就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常用法规、矛盾纠纷调解、新农村建设、村务管理等专题进行授课辅导,另外安排经验丰富的乡村工作者和优秀村干部就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现身说法,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座谈交流,让他们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谈体会和感受,总结成绩、寻找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另外还根据交流讨论主题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及时与大学生村官沟通思想,为他们答疑解惑。
  2.搭建平台抓实践,提升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坚持以强化实践锻炼为手段,搭建多层次帮扶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从事基层工作的能力水平,引导大学生村官投身基层,为新农村建设奉献聪明才智。
  以“帮带”授岗促角色转变。相关组织要制定措施,进行岗前培训,帮助他们迅速实现从学生到干部、从学校到农村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以“压担”定岗促工作转变。根据大学生村官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具体安排从事宣传报道、档案整理、材料写作、简报编排、计算机操作等工作。通过工作的开展,及早熟悉农村情况,适应岗位要求。
  以“轮岗”锻炼促能力转变。按照“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思路和要求,每年有计划、分批次安排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相关职能科室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他们规范办事、按章理事的能力。
  3.强化措施抓管理,培养大学生村官服务意识。规范制度管理强化约束力。为增强大学生村官管理约束力,通过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年度工作承诺制度、日常考勤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工作调研制度等,促进大学生村官行为规范。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的评选活动,增强大学生村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健全活动制度增强吸引力。有条件的成立大学生村官之家。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活动,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络交流平台,经常性地展开交流讨论,进一步活跃思维,推进工作开展。
  4.结合实际,为大学生村官谋出路。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笔者结合问卷结果,总结出了三个方案:第一,可以留任。大学生村官是一过渡性岗位,任期结束,可以转入相对固定岗位。第二,可以到企业应聘。由于我国城乡关系密切,国际关系良好,全球化发展迅速,可以让一大批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有知识、了解国情、能吃苦、有胆识、组织能力强的人进入职场,发挥作用,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现代化事业的新型建设人才。第三,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三、结语
  
  综合各种调查,虽然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当村官有质疑,认为他们缺乏经验,不够吃苦耐劳,而且有不稳定性,任期满后会离任。但是如果弥补文中提到的相关素质、业务能力及协调能力的欠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大学生虽然缺乏工作方面的经验,但是其具有的知识优势、信息优势和观念优势可以带动村民科学致富,带领农村发展经济。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当村官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作为大学生,要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沟通合作能力,多实践积累经验。同时提高政治素养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