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工业循环经济企业集聚区和园区生态化建设

2010-12-31陈新风

经济师 2010年11期

  摘要:工业是山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和抓手,企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企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煤炭开采一电力一铝一建材”、“焦(煤)一化一化工品”、“矿石开采一冶炼一加工一相关产业”、“废旧工业品回收一加工一再生产品”、“农业资源一加工一综合利用”五条生态循环产业链条,实现梯级利用形成生态网络,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难题,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升级。
  关键词:工业循环经济 企业集聚区和园医 生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14-02
  
  山西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业结构,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在70%左右。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工业,企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和建设,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企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的生态网络
  
  以企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为龙头,拓宽生产链条,通过不同行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解决单个企业废物利用循环不经济的矛盾,通过补链设计,将能够共享的资源和产品的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在一起,达到区域内资源、能源的最佳利用和整体发展的集合效益。
  1.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推进企业进入集聚区或园区,新上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入相应的工业园区。
  2.加强分类指导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生产力布局。
  3.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改造现有的企业集聚区和园区,引进关键补链项目,重点培育若干个具有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工业循环经济园区。
  4.新建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建设,园区内企业(生产单元1之间要实现废物和副产物的循环利用、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形成企业或产业之间的生态网络。
  
  二、五大模式生态化改造企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
  
  立足山西省情,着力打造“煤炭开采—电力—铝—建材”、“焦(煤)一化—化工品”、“矿石开采—冶炼—加工—相关产业”、“废旧工业品回收一加工一再生产品”、“农业资源一加工—综合利用”五条生态循环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循环共生关系,实现资源的跨产业循环利用,在企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内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
  1.煤炭开采—电力—铝—建材生态模式。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煤质优、埋藏浅、易开采,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建国以来。全省累计生产原煤超过100亿吨,煤炭产量占到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1/3。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沉陷、水资源破坏、煤矸石堆积、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国有一批骨干煤炭企业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试点与探索,2005年10月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兖煤矿业集团、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新汶矿业集团等企业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借鉴国际、国内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以煤炭开采为龙头,打造煤电一体化和煤一电—铝一建材生态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是现阶段我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煤炭开采一电力—铝一建材生态模式为:根据矿区资源分布条件,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减少资源跨区域大规模调动,围绕“煤炭、电力、铝、建材”四大产业,生态化改造和建设煤矸石、煤泥等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和坑口电厂、矿井水循环利用、电厂为集聚区或园区内的铝工业等企业供电和余热供暖、煤矸石和粉煤灰以及赤泥制建材等。
  2.焦(煤)—化—化工品产业链循环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依托丰富的优质炼焦煤资源成为全国最大的炼焦基地。同时,由于焦炭生产排放污染物种类多、含量高、治理难度大,特别是烟尘和熄焦水含有稠环芳烃和苯并芘,是严重致畸、致毒、致癌物,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危害很大,造成了独有的严重环境问题,成为山西省排放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
  构建焦(煤)—化—化工品产业链循环模式的推进途径主要为:利用丰富的煤焦资源和能源优势,依托煤化工核心企业和园区,围绕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焦(煤)—化产业链和“肥、醇、炔、苯、油”五条化工产品线,构建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山西煤化工品牌,实现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洁净煤技术。选择清洁的工艺和合成路线,使用IGCC发电等新技术,节省煤炭资源。充分利用炼焦副产--品焦炉煤气、高硫煤以及初级煤化工产品资源,发展煤化工深加工产品。开发以焦炉煤气合成氨的关键技术和推广焦炉煤气和劣质煤生产甲醇及其下游产品技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改质沥青、针状焦产品,提高焦油加工剩余物的使用价值。利用电石炉产生的废气用来做干燥热源。加强生产中的能量梯次利用和水资源的重复使用,降低物质消耗,电石乙炔工艺产生的电石渣用来生产电石渣水泥和碳化砖。通过煤化工的发展,开发醇醚燃料、煤基合成油等清洁能源。
  3.矿石开采—冶炼—加工等相关产业模式。山西省号称煤铁之乡,铁矿基础储量在国内位居第七。冶炼行业既是典型的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又是资源密集型与能源密集型的工业。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重。通过构建矿石开采—冶炼(钢铁、镁、铜、铁)—加工—相关产业生态产业链,打造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基地、国内最大的镁合金材料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锻钢法兰盘生产和重要的铸造企业集聚区。
  矿石开采—冶炼(钢铁、镁、铜、铁)—加工—相关产业生态产业链模式主要内容为:第一,统筹规划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提高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品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同时,做好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和矿井采空区回填等环境保护工作。第二,配套发展生产服务和延伸加工企业,形成聚集规模。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工序间的衔接配合,适度延伸产业链条。降低焦铁比、铁钢比。配套建设炼焦及炼铁、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的回用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钢渣和含铁尘泥等)。推广先进节水工艺、设备和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推广先进的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努力减少能耗、水耗、物耗、渣量及金属损耗,努力做到“废水、废渣”零排放。
  4.废旧工业品回收一加工—再生产品的产业模式。把数量巨大的各种废物经过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使其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已被我国列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废旧工业品回收利用解决了长期堆放产生工业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弥补我国原生资源不足的缺陷,成为山西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以废旧轮胎、报废汽车、再生金属等废旧工业品回收利用为重点,建设回收、拆解、加工处理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构建废旧工业品回收—加工—再生产品的产业链循环模式。
  5.农业资源一加工—综合利用循环产业模式。山西省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大寨核桃露、山西老陈醋、平遥牛肉、上党驴肉、汾阳绿原小米系列、沁州黄小米等农产品具有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农副产品加工品为龙头、以农业种植、养殖基地为基础,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把农副产品生产一加工一消费的产品循环与加工废渣饲料一养殖粪便有机肥一农业种植的排泄物循环连接在一起。可促使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工农业系统的生态化。
  
  三、企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布局
  
  1.煤—铝—建材布局。大同、朔州等晋北地区的动力煤资源丰富。要变输煤为输电,减少煤炭运输成本及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建设坑口或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发展建材行业消纳煤矿和电厂产生的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减少固体废物堆积产生的环境污染。晋城、离柳、阳泉矿区煤矿瓦斯含量高,要对井下瓦斯进行综合利用。宁武赋存动力煤,但由于其地处汾河上游,应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严格控制源头矿产开采,保持或缩减现有煤炭生产水平。河津、原平、阳泉赋存铝土矿资源。立足能源优势,实现铝电联营。推进兴县煤—电—铝—建材产业链的构建,建设全国首例大型“煤铝共生矿综合开采基地”。
  五台山、芦芽山、恒山、云岗石窟等自然保护区、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应保持原真性、完整性,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煤炭(铝土矿)开发活动。
  2.焦(煤)—化—化工品产业链布局。焦(煤)—化—化工品产业链的布局必须符合环境敏感区、水资源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要求,在城市规划区2公里以内,居民聚集区1公里以内,主要河流两岸和干线公路、铁路两旁1公里范嗣内,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文化遗产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内,“两控区”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地下水漏斗中心区范围内,不得布局焦化和煤化生产企业,现有企业要限期搬迁。
  在吕梁、临汾两大焦化基地构建焦—化—化工品产业链,对孝义、汾阳、洪洞、清徐、河津、介休、灵石、潞城等八大焦化工业园区实施生态化改造。到2010年,两大基地、八大园区实现煤焦油集中加工、焦炉煤气规模化利用、污水废渣集中处理,焦化工业园区内废水和废渣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
  煤的气化工业布局是:(1)太行山煤化工经济带和丰喜煤化工经济区——重点发展尿素、甲醇及其下游产品、煤基合成油产品;(2)洪洞煤化工经济区——点发展聚乙烯醇、1.4-丁二醇等乙炔化工及其深加工产品;(3)原平煤化工经济区——重点发展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乙炔化工产品;(4)朔同煤化工经济区——重点发展氯丁橡胶、尿素等乙炔化工和尿素产品;(5)太原煤化工经济区——重点发展乙炔化工、苯精制及深加工系列产品。
  3.矿石一冶炼(钢铁、镁、铜、铁)一加工布局。根据资源、能源“双重”比较优势,立足于国际、国内产业和市场分工,继续推进冶金行业淘汰落后,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构建生态产业链条。
  钢铁行业继续淘汰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落后产能。重点建设:(1)太钢集团吕梁500万吨不锈钢项目;(2)长钢(集团)重组500万吨H型钢、棒材、螺纹钢项目;(3)安泰200万吨H型钢、棒材项目:(4)临汾中字、立恒、通才钢铁公司联合重组的400万吨高碳素钢、弹簧钢、棒材生产项目;(5)海鑫500万吨卷板、棒材及线材生产项目。推进现有固态钢渣处理系统技术改造,完善企业内部能源、水、物料梯级利用、循环利用系统,配套建设烟气余热回收发电装置、矿渣超细粉和除尘灰循环利用装置。
  依托忻州定襄锻件产业集群,建设史家岗、崔家庄、后营、管家营四个锻造工业园区,形成全国最大的锻钢法兰基地,到2010年锻钢法兰盘产品占全国的70%;依托全国铸造行业前三强的山西临汾华翔实业公司,加强废旧钢铁的综合利用,采用循环水和太阳能供热取暖,加强冲天炉、电炉等的余热利用,发展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循环经济园区。
  4.废旧工业品回收一加工一再生产品布局。利用废旧资源培育新型产业是现阶段山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建设汾阳废旧轮胎回收加工中心。汾阳市演武橡胶工业园区,是我国华北最大的废旧轮胎回收再生集散地。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废旧轮胎收购一再生胶加工一橡胶制品加工一内胎外胎生产的产业循环链。
  建设和改造太原市和大同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旧金属回收加工中心。太原市是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大同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对两市现有的报废汽车回收体系按循环经济要求改造,按照程序科学、作业环保、再生高效、低耗的原则,对报废汽车、废旧金属进行预处理、拆解、切割、破碎、非金属物处理,提高报废汽车零部件、废旧金属及各种物质的再利用、循环利用,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化。
  5.农业资源—加工—综合利用布局。根据农业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重点建设:(1)做大汾酒产业。利用品牌优势,开发汾酒系列新产品,发展秸秆、酒糟养殖业和农村沼气;(2)以平遥牛肉、上党驴肉等知名品牌为龙头,发展肉制品和皮、脂等下脚料深加工产品;(3)发挥老陈醋原产地优势。以太原为重点,推进保健醋、醋饮料和果醋生产:(4)以东西两山核桃、红枣,中南部苹果、梨、葡萄等为重点,发展系列保健、休闲食品和核桃露、果脯、果汁等加工产品;(5)围绕晋北黄芪,晋东南党参、黄芩,晋南生地、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大同、晋东南、临汾等地发展带动能力强的中药材加工,重点发展植物药提取液和中草药制剂的深加工。
  参考文献:
  1.任勇,周国梅等.从我国国情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环境报,2005.4
  2日本创建循环型社会新行动计划,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子站.2008.5
  (责编: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