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九个县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2010-12-31王桂秋刘奇洪
经济师 2010年11期
摘要:苏锡常下的九个县级市。无疑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然而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何:九个县市之间比较,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分别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个方面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度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面逐一进行比较,为令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09-03
目前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是从理论层面的定性研究,如黄朝永(1999)《苏鲁皖豫陕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陈玉成,吴晓芳,梁菁(1999)《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方福前(20~30),《可持续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演进》,王慧炯(1999)《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结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少,目前国内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也大多在国家层面,以及省和地级市的层面进行研究,如白风峥(2000)《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仇方道(2003)《县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陈子剑,程龙生(2003)《江苏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聚类分析》以及最近的姚毓春,李龙熙,李艳会f2006)所发表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日韩三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测度》。
本文的创新在于,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的研究苏锡常九个县级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多是从国家层面或者省,地级市的层面研究,少有的几个县域层面的研究也大都强调的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将可持续发展能力分解为具体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分别进行实证研究,比较九个县市在这三个指标上的得分的差距,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一、苏锡常九县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及指标确定
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选取的研究还不算成熟,主要的问题在与两个方面:不断有新的指标出现,后人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追求完备性,在前人的指标基础上不断增加指标。选取的指标缺乏科学性,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为目前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选择还没有科学的选择方法,因此在确定指标过程中,大都带有个人经验,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为了最大程度地使所选取的指标具有科学性,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反映九个县域的情况。实用性原则。我们所选取的指标必须是可测的,并且统计口径一致,所需要的数据是可以获得的,并且数据具有权威性。可行性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所研究的县域的具体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加以研究,指标必须明了和明确,不太重要的指标,或者数据获取不到的指标可以选择相似的指标加以替换。
本文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分别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三个层面进行指标的选取。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具体来说这些指标包括,GDP总量、人均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外贸依存度以及GDP同比增长。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上必须能够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否,反映各县市在科、教、文、卫方面投入的差距,具体来说包括,非农业人口的比重、第三产业人员的比重、每10万人拥有的医生数、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社会保障补助额、工业用电量、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万人中教师数、万人中学生数、千人拥有病床数、人均居住面积、恩格尔系数以及专利申请授权量。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发展必须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节约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发展的持续性,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一下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土地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去利量、每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森另覆盖率以及绿化覆盖率。
二、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为了使得分析结果公正客观,不受个人主观评价的影响。本文借助大型统计软件SPSS17.0,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所获得评价指标数据加以处理,通过因子得分来定量的分析各个县市分别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可持续发展发面的能力强弱。
因子分析法简单说来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为一类,每一类成为一个因子,通过归类后的较少的因子来反映原有数据的大部分信息的一种方法。
因子分析的步骤:
(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变量间在数量级和量纲上的不同。(2)求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矩阵。(3)求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4)计算方差贡献率与累积方差贡献率。(5)确定因子:设F1,F2,…,FD为p个因子,其中前m个因子包含的数据信息总量(即其累积贡献率)不低于80%时,可取前m个因子来反映原评价指标。(6)因子旋转:若所得的m个因子无法确定或其实际意义不是很明显,这时需将因子进行旋转以获得较为明显的实际含义。(7)用原指标的线性组合来求各因子得分:采用回归估计法,Bartlett估计法或Thomson估计法计算因子得分,本文采用的是回归估计法。(8)综合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由各因子的线性组合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函数。(9)得分排序:利用综合得分可以得到得分名次。
三、苏锡常九个县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子模型实证分析
本文的分析数据主要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10,部分数据通过实地走访当地部门而获得,在保证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借助统计软件SPSS17.0,通过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苏锡常九个县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出九个县市在这三方面能力的得分,从而加以定量的比较。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这里的在每个主成分上的数据是SPSS软件自动生成的,丽综合得分则是以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乘以各自的得分得来的,正分负分分别表示偏离平均程度的大小,正分越大表示发展程度越高,负的越大表示发展程度越低。
从综合得分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得分较高基本上属于第一梯队,处于第二梯队的则是太仓、吴江、宜兴。而溧阳和金坛则处在第三梯队。昆山的综合得分达到了0.8以上,昆山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135360元、20148元远远领先与其他县市,表现出了强大的经济实力(F1)。但是我们同时也从表中可以发现昆山的经济结构这一栏的得分在九个县市中却是最低的,经济结构相对来说不是很合理,这主要是因为昆山的GDP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世的贡献,第二产业占比过高,而第三产业占比则过低,刚刚达到3.4%,而这一指标要比同处于第一梯队的常熟低7个百分点,比第二梯队的宜兴也低了5个百分点,就连处于第三梯队尾部的金坛也高出了昆山将近两个百分点。而从增长潜力(F2)这一单项指标来看,太仓和吴江表现出众,0.9年的数据显示,这两个县市的GDP同比增长及一般预算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指标上,江阴处于第一位,并且从表2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口素质这一栏江阴的优势明显,从2009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在万人中教师数和万人中学生数这两个反应人口素质的指标上,江阴分别达到了106、1466,而同样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强的吴江,这两个指标值才分别为88、1156,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表2中看出,江阴在科技投入这一栏得分最低,从m年的江苏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江阴在专利申请授权量上的数据为2239件,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排第二的吴江,这一指标竟然高达15851件。吴江市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紧随江阴,它的特点在于各项指标比较均衡,只是在居民的生活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处于第三到第九位的分别是昆山、宜兴、常熟、张家港、溧阳、太仓和金坛。混的社会保障和医疗这一块做的最好,但同时发现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的力度还需进一步的加大;宜兴被称为“教授之乡”,从表中也可以看到,在人民素质这一栏的得分也高达0.60452,但社会保障和医疗做的不好,科技投入的力度也不够。常熟和张家港这两个城市的人民生活质量较高,张家港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市,但在社会保障和医疗这一块,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太仓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之所以排名如此低,关键是在人民素质这一指标上得分太低,受到了拖累,从10年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太仓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及万人中教师数和学生数相比其他县市确实存在不小差距:而对于溧阳和金坛来说,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增加投入,这其中社会保障和医疗这一块尤其要引起政府足够重视,从10年的江苏统计年鉴中我们发现,这两个县市在该指标上的投入分别为人均211元、人均285元对比投入最多的昆山市的人均2090元,前者的投人将近于后者的1/10。
(三)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从表3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这九个县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阵营,江阴、太仓属于第一阵营,江阴在环保投入这一块得分最高,但是人均资源拥有量严重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4亩,而太仓为0.83亩,江阴不到太仓的一半,同时在九个县市当中,江阴的人口密度也是最高的,每平方公里达到了1219人,而同属第一阵营的太仓相比较江阴而言,除了环保投入的得分较高外,其人均资源拥有量得分也不低,同时环境质量也较高。处于第二阵营的县市则包括宜兴、常熟、金坛及溧阳,从表3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四个县市的共同特点在在于环保投入的力度不够,但在资源总量及人均资源拥有量上得分不低,金坛虽然资源总量不算高,但是由于其本身人口较少,2009年的数据为55万,差不多是常熟的一半,因此人均资源拥有量表现出很高的得分。处于最后一个阵营的为吴江、张家港和昆山,这三个城市在经济发展发面表现出了骄人的成绩,张家港和昆山都处于百强县的前五名,吴江也在百强县的前列,但是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从表3的得分可以看出,这三个城市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都普遍偏低,环境质量也不高,虽然这三个城市经济条件非常好,但是在环保投入这一块,却没有表现出与经济相匹配的投入。
(四)综合得分分析
综合得分来源于各县市在三个分指标上的得分的加总,用加总后的得分表示各县市的得分,然后再通过比较这一加总后的得分来分析各县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计算综合得分的时候之所以没有给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三个分指标以确定权重的方式来计算综合得分的原因在于,一个社会要想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这三个方面就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而社会的和谐则是经济得以发展的保证。病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援,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
从表4的得分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江阴市的综合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八个县市,达到了2.116902分,高出第二名的常熟将近1.5分,处于第三、四名的昆山和张家港之间的差距则不是很明显,张家港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要处于昆山的下风,但是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则高出一筹;但总体上来说这四个县市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属于这九个县市中发展的第一梯队,而吴江、太仓及宜兴则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梯队,吴江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强于太仓,但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则弱于后者,宜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如吴江和太仓这两个县市,但是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上并不处于下风;再来看看处于第三梯队的溧阳和金坛,相比较而言,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都明显处于下风,要想进入第二梯队,该学习的很多,该走的路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