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项目审计的风险控制
2010-12-31李红英
经济师 2010年11期
摘要:建设项目审计是国家、地方、单位对工建设活动卖行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环节多,加之审计机关大多在工程竣工后实施审计,审计的潜在风险就随之产生。文章就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风险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建设项目 审计 风险控制
中国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82-02
多年来,我闻从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一直在深入探讨提高建设项目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最有效途径,尤其是当前我国政府审计正在拟订出台建设项目审计准则,而制定准则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降低建设项目审计的风险。本文拟就当前建设项目审计所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控制,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我国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的分析
1.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审计风险。由于审计机关对基建项目审计在事后进行,审计人员无法做到对建设项目全方位跟踪,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只能依靠建设单位的签证来核算;同时,对建筑设备和材料的价格,审计人员也无法做到逐一做市场调查。如果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从工程立项之日到竣工结算缺少有效监督和记录备案,造成工程资料的缺失和失实,就会导致报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从而增加了审计的风险性。其具体表现是:
(1)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组织管理薄弱。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是从建设项目的确定到开工建设以前进行的各项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目前很多建设项目都缺乏认真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管理的领导班子缺乏专业知识,临时组建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项目决策、工程概预算审查和施工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够经验。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发生违反工程建设基本规律的问题。二是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审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预算和竣工决算上,致使工程设计的造价缺乏有效的监督,在以后的实施阶段,投资总额难以控制。上述问题都会给审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2)建设项目工程监理制度不落实,现场监督不到位所导致的审计风险。目前,虽然一些重点建设项目都委托监理机构实施了工程监理,但在工程监理机构的确定上很多没有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大多为政府指派或独家受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监督不到位,造成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缺乏有力的监督,发挥不了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理单位是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其独立性很难保证,实施监理达不到应有的力度。有的监理机构为了迎合某些单位少付监理费用的心理,尽可能地压低监理费用,而到实际操作时则不按规定的数量和质量派驻现场监理人员,致使建设过程项目得不到有效监督,工程质量和数量得不到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审计人员所得到的监理数据也无法确定真伪,从而增大了审计风险系数。
(3)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缺乏监督。当前,在建设项目投资的设备、材料采购中,大多采用甲、乙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议价价格,然后以定额价格找取差价的办法。这种办法。造成在议价价格的确定上漏洞较大。近年来,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进行市场调查,但因不是直接参与材料采购过程的监督,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材料价格不实的漏洞。同时,由于建筑材料市场上的高额回扣、以次充好等腐败问题的存在,导致设备和材料的价格与质量方面的问题很多,为审计核实价格,确定投资总额带来很大困难,审计风险也随时可能发生。
2.依据混乱,审计操作困难。这里所提到的审计依据,既包括项目审计时所依赖的党和国家在一定时期颁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也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与建设管理行为直接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