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会计核算前提和报告模式
2010-12-31武润娥
经济师 2010年11期
摘要: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网上交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选择。这种交易方式催生了一批基于网络为业务平台的虚拟企业。这些虚拟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经营理念均有别于传统实体企业。而主要针对传统实体企业制定的会计准则,不适用于虚拟企业,那么,如何去规范虚拟企业的会计行为?文章针对虚拟企业的会计核算前提和会计报告进行了探计。
关键词:虚拟企业核算前提报告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50-02
一、虚拟企业的交易特征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网上交易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选择,这种交易方式快捷方便,省去了面对面交易的繁琐,节省了销售时间和费用。因此,近几年出现了一大批基于网络为业务平台的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以网络平台为交易基础,在市场出现新的机会时。具有开发、生产、经营某种产品所需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多个企业临时联合而成的利益共同体。这些虚拟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经营理念均有别于传统企业。虚拟企业基本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织机构虚拟化的企业。这类企业没有有形的组织体系,通过网络平台和契约关系把相关的、分布于不同地方的资源联合起来而成。如互联网上的销售企业、网上银行等;另一娄为功能虚拟型。在运行过程中虽有完整的功能产生,但在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企业仅保留核心或关键功能,如著名的耐克公司。
虚拟企业具有四个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交易特征:
1.网络平台是基础。虚拟企业的业务交流都是通过网络渠道,没有网络平台则不存在虚拟企业。
2.市场机会为依据。只有当市场上某一商机出现时,基于这一商机的虚拟企业才会产生、
3.具有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核心知识和技能。
4.利益共同体可能是临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从虚拟企业的特征上可以看出。虚拟企业不是法律意又上完整的会计主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而是一部分法人的临时联合体,对适用于传统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前提、会计报告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虚拟企业的会计核算前提思考
1.提出适合虚拟企业的相对主体核算前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这个组织是有形的实体概念,而这个核算前提规范的是企业的核算空间界限。在信息社会中出现的虚拟企业,它以市场机会为存在的契机,以网络为纽带,各个相互独立的企业组成临时业务同盟,具有极大的虚拟性。会计主体范围模糊,难以准确限定空间范围。但是如果没有会计主体核算前提,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就失去了基础,会计记录对象和报表所涉及范围也失去依赖的主体,人们将无法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更无法利用会计报表去管理、控制经济活动。因此。会计主体核算前提是必要的。实际上,我们可以将会计主体看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网络公司“虚”的相时会计主体。我们的会计就是为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服务。因此,我们用相对会计主体核算前提替代传统会计实体核算前提,这一核算前提的功能仍然是使各经济单位明确其处理各种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所持的基本立场,从而正确地进行会计资料的日常记录、汇总、结算和报告。
2.提出适合虚拟企业的项目经营核算前提。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持续经营核算前提为会计解决资AdZ+0XMZPPBBLg74YIq7SCqi30943qAoi4t9+F2zNCk=产计价、收益确定和费用分摊等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网络环境下,虚拟企业持续经营核算前提可以是以一个经营项目为核算周期。
3.提出适合虚拟企业的清算期间核算前提。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等距离的时间间隔,以便及时地核算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拟企业的出现,可以使交易在瞬间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人为的分割。非常不妥,也没有必要。就虚拟企业而言,由于持续经营核算前提得到修正。我们可以将其项目经营期间(即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看待,这样做有利于交易账务处理保持完整性,有效地避免了跨期业务处理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成本与费用的分配也不存在配比的问题。便于企业清算。我们可以在一项交易结束后编报一次会计报表便可满足管理的需要。
4.遵守货币计量核算前提。货币计量核算前提是指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经济活动的最好单位。它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奈件。虚拟企业对该项核算前提的影响不大,相反,货币稳定核算前提更符合实际。因为在企业极短的经营期内,币值发生剧烈变动的可能性不大,其影响基本上可以不予考虑同时,网上交易的出现,时货币计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传统的实体货币计量发展成为电子货币计量。这样,可以加速企业资金的甩转速度,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虚拟企业的会计报告模式思考
(一)虚拟企业对现行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
虚拟企业独有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虚拟企业的会计报告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会计报告的计量属性、会计报告的模式。
1虚拟企业的出现改变了会计计量属性。,在资产计价上历史成本原则已不适应于实际情况,虚拟企业的解散经常发生,并且从成立到解散可能只有很短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历史成本计价的时点与清算时的时点相距不远,但此时已属非持续经营阶段,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公司现金流量信息;并且历史成本是一种静态的计量属性,它对虚拟企业经营业绩的反映是滞后的,公司管理当局无法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财务会计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职能无法发挥出来,
在收支确认上,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权责发生制是针对会计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会计原则。由于虚拟企业可能只有一个会计期间即交易期间,公司的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内完成,显然此时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基础。
2虚拟企业的出现改变了会计报告模式。
(1)对虚拟企业会计报告内容的影响。虚拟企业以知识、信息为主要资产。完全不同于以有形资产为核心的传统会计主体。传统会计主体模式在资产自债表中居显要位置的项目是现金、存货、厂房等有形资产。对无形资产项目停留在以交易为基础的单个无形资产项目之上,如企业的“商标”、“专利”等只有在交易时才可能被确认,人力资源一直游离于表外,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的权益。虚拟企业的出现和发展,使企业的有形资产比重变得越来越少,知识成为未来企业收益和发展的源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报告内容显然不适用于现实情况,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和发展潜力。因此,虚拟企业在会计报告中应增加披露知识资源的内容。
(2)对虚拟企业会计报告格式的影响。在传统企业中,资产自债表上各因素的排序方式是按流动性原则排序的,不能充分反映虚拟企业中资源的重要性次序。为加强对重要资源的管理,在虚拟企业会计报告模式中,应按资源的重要性原则排序。
(3)虚拟企业表外信息的披露。虚拟企业会计报告表外信息的披露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虚拟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核算前提不同于传统企业,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第=是会计报告中披露了知识资源,相应地应在表外披露其不能计量的信息资源。
(二)提出适合虚拟企业的会计报告模式
1.在资产计价上。摒弃历史成本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能更好地反映出企业要素的现时质量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在收确认上,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基础,在交易期间内实现的营业所得和实际所支出的款项作为本交易期问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可以更好地反映虚拟企业的现金流量。
2.在虚拟企业中,知识资源的所有者重要性明显增强,财务资源所有者的实力相对削弱。形成一种弱势的知识资本支配财务资源的局面,会计报告可按如下编制:
在资产负债表中,提供信息的指标顺序由按流动性排列改为按重要性排列,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排在首位,固定资产列于流动资产之前,以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
在损益表中设置人力资源收益、成本及费用等项目。
现金流量表要反映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支出等信息。
在虚拟企业会计报告中。不符合其会计核算前提的事项应该在表外信息中予以披露,并且在附表中,详细提供公司非货币性资产的信息;提供公司员工受教育状况、组织协调与交流能力、熟练程度、敬业精神等人力资源状况及公司管理者的受教育状况、组织协调与交流能力、企业文化等组织管理方面的价值。
只有充分反映知识资产的投入和收益分配的会计报表,才能给使用者提供企业详细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