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中的诚信教育内涵

2010-12-31周学庆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0年11期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包括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和管理文化,同时也包括精神文化,道德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是以尊重师生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心,通过对人的观念的树立,来进行教育过程的科学管理,从而实现社会目标的活动。校园文化具有多元的社会功能和重要的社会价值,我们认为在校园文化中,“诚信”是极其重要的且为整个文化的核心,它能引领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它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在诚信教育中,它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要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才能造就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和有用之材。
   无私奉献精神
  
  奉献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无私给予,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他人,奉献都是无偿的。对社会来说,奉献是义务性地为国家或社会公众所做的事,对个人来说,是对他人无偿的援助和帮助。从本质上,奉献是爱心的原动力,归根结底它是出自于他的爱心(包括对国家、社会、人民和他人之爱)。体现无私奉献的内在约束力量则是责任感,一个人只有具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责任感,才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才能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做出无私的奉献。无私奉献作为一种情操、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它是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让每一个人立“信”于社会,这也是我们时代的呼唤。因而要提倡学生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乐于助人,并注重引导学生为社会贡献、为人民服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艰苦创业精神
  
  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党把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思想作为我们战胜贫穷走向富裕的强大武器,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要提倡艰苦创业,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学生的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与鼓舞,1a795293af6ab47febfe5f5798f44759因此,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固有的精神,而是与社会发展同在。学校要大力进行思想教育,进行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的教育,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抵制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在今天,艰苦创业是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有机结合,是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与讲求效益经济思想的有机结合,是倡俭崇实的工作作风与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有机结合。同时,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
  
  实事求实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实事求是精神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它促进了新时期的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实事求是是科学创新精神的核心,创新的过程就是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过程,就是依据“实事”去求“是”的过程。实事求是要求在工作中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一定要发扬民主,保证决策科学;要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真正把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好。一个崇尚实事求是的人,是相信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人,同时也是目光远大、胸怀开阔的人,能从实际出发,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在顺境时,居安思危,头脑清醒;在困境中不屈不挠,愈挫愈奋;他能够勇于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敢于为人民的利益同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斗争,乐于公开承认、坚决改正自己认识上、工作上的失误。这是我们的忠诚所在、高尚所在、光荣所在、力量所在,人民因此信任我们,拥护我们,我们的事业因此无往不胜,蓬勃发展。
  
  敬业守信精神
  
  “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敬业的核心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敬业”作为公民道德规范,用来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敬业的基本内容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在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守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即遵守诺言、讲信誉、守信用、不虚伪欺诈。一个从业人员做事,他既代表个人,又代表一个单位,或企业、或政府,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说话不算数,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再没有号召力。敬业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标志,也是“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的基本准则,它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敬业守信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上五种精神,既是我们校园文化所赋予的诚信思想,也是我们所崇尚的文化精神。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永远珍惜这文化精神财富,并继续发扬光大。
  校园的诚信教育就是塑造或改造青年学生思想道德面貌的工作,并引领学生基本的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由于青年学生在学校正是学知识、长见识、树理想、形品格的特殊时期,抓紧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出学校工作的要求,也为学校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因此,学校应发挥各组织和部门所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按照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总结出较为适用的校园诚信教育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
  校园诚信教育中的“知”和“行”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应当始终将“知”贯穿于“行”之中,也就是要将所灌输的诚信知识与进行的诚信实践结合起来,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公共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不同领域和层面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把诚信的道德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使学生的一切社会活动都能得到具体的规范指导,各种社会关系都能得到具体的规范调节。传授诚信知识,就是向学生介绍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优秀的诚信道德思想的灌输,帮助学生提高对诚信思想的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理解诚信知识,更为自觉地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形成高尚的诚信道德品质。
  
  2 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配合的方式
  学生的活动既是个体行为又是群体行为,因此,校园诚信教育应当采取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的方式。个人示范,一是要求教育领域的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成为全体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注意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信念。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诚待人,他们教给学生的诚信道德规范及诚信准则,学生能不仅相信、认同,还能付诸行动。二是要求树立先进典型,如通过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弘扬正气、抨击不良倾向,通过个人示范起到影响全体学生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激励和相互监督,并通过评先选优活动,扩大先进集体的影响,促进学校道德水准的整体提高。
  
  3 正确引导和舆论扬抑相统一的方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校园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将社会上具有高尚的诚信品质,善于从日常小事做起的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事迹作为教材,把诚信观念和诚信标准具体化、人格化,增强其感染力。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事迹,将先进人物的事迹提炼成教育的要求,努力引导学生向先进人物看齐,去培养和实践诚信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学校舆论作用,通过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舆论和宣传,可以对师生的道德行为起到扬抑作用,从而形成了净化了的校园诚信建设的外部环境,也才能收到校园诚信教育的良好效果。
  
  4 灵活多样与生动活泼的方式
  学校应全方位进行校园诚信教育,可以多途径来实施,有课堂讲授方式、专题报告方式,也有通过社会活动和校园活动方式以及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校园是充满生机的地方,青年学生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有生气、有活力、善思考,因而在校园诚信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只依靠灌输和传授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经常组织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社会活动,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诚信教育,从心理上贴近学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较易掌握和理解诚信的基本知识,形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良好习惯,而且还能不断地扩大影响,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诚信的道德规范,形成支持校园诚信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我国是重诚信的国家,在长期的社会道德实践中,我国形成的重承诺、守信用的道德传统,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时指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并牢固树立并维护法律的权威,真正把诚实守信道德规范建立在坚实可靠的法制基础上。这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校园文化中的诚信教育实践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距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相差很远。要建设一个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和符合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要求的、科学的校园文化教育体系,培养有时代特征的诚信文化,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生长点,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任重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