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质量.形象
2010-12-31杨心榕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0年11期
均衡、质量、形象三者的关系,就像一个登山的人先要掌握身体平衡,再学会登山步伐,才能彰显矫健的风采。对教育而言,均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形象是品牌。
校长要懂得大均衡和小均衡
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要求营养要均衡;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同样要求资源要均衡。营养均衡对人的身体有益,教育资源均衡对人的成长有利。校长要将均衡的理念深入头脑,管理中才能在大处看到方向,在小处选准把手。
1 认识大均衡
基础教育要均衡,才有公平。大学可以有好有差,好的名牌大学侧重精英教育,一般大学侧重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这没什么问题。但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给大众的公共品,必须公平、均衡。
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
当前均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水平。加强相对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尽力做到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中心校与村校之间在学校场地、教学用房、设施设备、校园环境等方面的均衡。
针对基础教育的现状,既要承认差距,逐步缩小区域间落差,但同时也不能搞瘦虎肥龙,削峰填谷。既要把上规模学校继续作大,又要加大薄弱学校改造;要努力打造新品牌,巩固老品牌,以此推动高水平的均衡,在差异中求均衡,在均衡中刺激差异进步。
2 运用小均衡
教育均衡发展不能简单地靠政府来均等发展。均衡要靠人的主动性,不能坐等均衡,校长要主动地去接受均衡。学校间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均衡——不均衡——均衡”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学校均衡发展的过程,是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提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不均衡逐渐走向均衡,然后均衡再次被更高一级的发展需求打破,出现新的不均衡,并在更高层次上再次从不均衡走向均衡。
可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让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得到流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就是均衡的实施。如,互通有无,加强校际间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均衡流动”。各示范性学校可把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毫不保留地与薄弱学校进行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校际间教育教学研究经验的“均衡流动”。可搭建跨校、多校教研的协作教研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跨校教研、多校教研活动,在帮扶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针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情况,还可采取送课下乡的形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研形式带到农村薄弱学校,推动了这些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让农村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总之,优质校的许多资源可以采用许多方式进行“流动中的均衡”,均衡的过程中资源还可提升品质。
校内资源同样存在均衡问题,名校校长亦是一位均衡大师。校内资源主要包括师资、生源、经费、设备,校风、教风、学风等等,校内资源有许多,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校长如何均衡配置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配置什么样的教师,人尽其才,非常重要。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优点与特长找到他们最佳的发展区,扬长避短。如,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学生兴趣班、组建年段组、教研组等师资配备时,都要考虑到每个教师的性格和特点并进行均衡配备,往往会因此形成学校的新优势,成为学校的新特色。无论是哪一所学校,都会有一些或一批责任心强、教育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师资的核心,校长就要把他们的经验进行“均衡”。可进行整体均衡和个体均衡。整体均衡即采用集体培训,让好的经验集体分享。个体均衡就是运用名师结对、老少帮扶、学科带教、班主任带教等一对一的形式进行优质经验的“均衡”,积极发挥这些教师的引领作用,并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不息动力。
班级是教育领域的基层组织和基本单元,班级内的均衡的构建,就是将学生均衡编班,让老师都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老师同样要当好均衡的魔术师。每位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每个学生不可能是“一样齐”,学生之间有规矩生与调皮生,有顺从者,有逆反者,有活泼者,有沉默者。教师要因材施教,善于“均衡”。教师在正确认识学生的“长”“短”后,要积极寻求弥补“短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加大对“短板”的情感投入。教师配置均衡化,生源配置公平化,可极大地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均衡构建班集体体现了管理者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和支持冒尖的观念,有助于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竞争、协作的环境和氛围。
校内各种资源做到基本均衡后,还需要校长通过建立相互竞争机制,不断激活学校向更高水乎的均衡阶段发展,这是教育均衡的目的。因为只有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带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均衡。均衡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其本质目标是追求一种理想、公平、高效、优质的教育状态。
校长要用高质量来强形象
有的校长想用虚名的东西来提高自己学校的形象,结果得不偿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一直没有改名为麻省理工大学,不照样全球瞩目吗?英国政府所在地,唐宁街十号进出不过是一扇小门,但有多少重大决策是每天从那扇小门进出的人做出的?不要徒有虚名,要用实力说话。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一切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教育大计,质量为本。
1 明确质量与形象的关系
形象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由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生活服务方面转到学校形象方面。优秀学校的形象等于卓越的品牌。要想确立并维持公众对学校的认识、信赖和忠诚,就必须提高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是提高学校品牌的关键所在。学校的质量管理应树立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应将管理触角深入到学校里的所有活动,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校长要使学校各层面的工作都受到监督和检查,人人都成为质量链中的一环,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赢得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加倍支持,改善学校在公众中的形象。
质量与形象是相互作用的。学校形象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但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激励创造这所学校形象的师生员工,激励他们持续投身到提升办学形象上。
2 细抓质量提升形象
要形象需有质量。教育质量是通过质量管理来实现的。这就需要校长时刻拧紧质量管理意识这根弦不放松,不断在质量管理上下工夫,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以创造具有一流品位的教育质量。
(1)用制度维护质量
制度是学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学校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学校要对每天的教学实行全天候管理。高效能、高品位的教育质量,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学校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使学校的质量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使维护学校的质量和形象成为学校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2)用把关来检测质量
抓质量需要过细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比如,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在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坚决不能带到下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由教务部门把好质量关,备课不合格就不能上课,课堂教学质量不过关就不能上新课,作业未批改就不能实施下一步教学行为,阶段性教学检测不合格,就应停下来强化提高。
(3)用教师来创造质量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优质的教育质量。管好学校,优化教师管理,校长是中心人物。教师是学校的第一教育资源,学生主体地位靠教师去实现,只有培养出教师人才,才能培养出学生人才。关心教师的生活,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稳住和留住教师。
校长应注重对教师这一特殊教育资源的人才开发,使教师把学习和研究养成习惯,形成风气,从而不断生长教育智慧。校长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要加大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培养力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钱花在最需要做的事和最值得花的人身上。在教师使用上,力求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念人之功,谅人之过。1J/GfDS8Ew65vtJZSjI/wWKaKFXGEWgtdgyqTTW+Z3U=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让每一位教师都进取、奋发、向上。
(4)用着力打造的东西来润色质量
我校精心培育学生:勤勤恳恳读书,堂堂正正做人。着力打造四个亮点工程:一是书香濡染心灵工程;二是艺术审美益智工程;三是文明礼仪养成工程;四是师生奖教奖学基金工程。四个亮点工程,书香濡染心灵;艺术益智怡情;礼仪修身立人;奖教奖学基金工程为学校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质量需要润色才会饱满。
发展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均衡。质量是教育发展的保证,没有质量也不要谈形象。均衡、质量、形象和谐统一促进学校不断发展,教育的前景才会光明灿烂,璀璨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