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的学校管理策略
2010-12-31张生英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0年11期
校长必须将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事务,分解成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任务,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忙”起来,让自己“闲”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感受到自己岗位的重要,而且校长还可以从纷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纵观全局,统筹全盘,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境界。
让“关爱”温暖人心
校长不但要有“大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要有“小爱”(对师生的关爱)。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显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这不仅因为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一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校长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处处关心爱护教师,尊重教师。如:有的时候,教师迟到了,校长应该关心地询问一下迟到的原因,并且告诉教师,上班迟到了,可以事先打个电话,别因为赶路而出了安全事故。事情虽小,话语朴实,却体现了校长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样,管理者的指令就能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可,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继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
作为一名校长,要充分担当好以下角色:让同志们在工作之余聊天娱乐时,感觉是朋友;遇到困难找倾诉时,感觉是家长;研究教学时,感觉是严师。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进行下去。
让“三化”凝聚人心
1 决策——民主化。决策是校长的核心工作。校长往往为决策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只要讲究民主化,校长不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可行。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非重大工作)通过讨论群策群力做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决策的草案分解给中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学校的重大工作,先由主管人员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教职工大会讨论或召开民主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管理者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教职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起统筹、指导、点拨的作用,当然,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心中无目的,信口开河,成为空架子。
2 执行——规范化。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对每个职能部门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全体员工一律平等,奖罚分明。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更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内容(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与职工利益相关的内容)都予以公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是无言的纪律。校长只要把这些工作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否则,同志会认为校长专权,对他不信任,反而心存戒备,表面工作。
3 评价——多元化。一是自评,每节课要反思,每学期要有工作小结,每一学年要进行综合考核,督评时要写出总结。二是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教职工之间互评;三是他评,由学生、家长、社会及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强化过程管理,力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可以说,深入督查的多元评价既避免了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也缓解了传统评价中易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让“五性”深入人心
1 学习——注重创新性。“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校长善于主动学习更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重点是,校长在学习中要掌握先进的理论,时刻站在先进理论的顶端。要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校长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这样校长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处处让教师耳目一新。
2 论证——注重科学性。校长有为,就是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因此,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进步、处事科学的行家。校长需要经过总体全面的论证,方能使管理准确无误。一要把自己的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这个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二要把管理融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这个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三要把管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看这个管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灵一震,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 实践——注重针对性。校长的管理要特别注重针对性,否则,就会形成管理与落实两张皮,管理得头头是道,效果却微乎其微。讲究针对性的基础是校长深入基层,深入各班,亲自感受班级的酸甜苦辣。然而,时代在变化,情况在变化,依靠过去的经验体会去思考现在的工作实际,很容易陷入死胡同。因此,校长要树立五“勤”意识。一是脚勤,经常转一转,要转到每一个角落,让人感觉无处不在。二是眼勤,要勤于观察各种微妙的变化,看出蕴藏的内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耳勤,要勤于听各种各样的议论与意见,校长最忌不容他人议论或只听几个人的话。四是嘴勤,要勤说,这里的说当然不是声色俱厉,婆婆妈妈,而是爱心关切,激情鼓舞,启迪建议。五是手勤,要勤动手,尽量多地掌握积累相关材料,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在写的过程中挖掘问题、深化思考。如:某同志有一股干劲,却没有取得好成绩,经过调查发现,该同志干劲足,就是缺乏恒心和方法。一味的批评,只会带来逆反心理。最后,实施榜样引路、示范带动,经过一段时间,他终于成为有作为的教师。只有这样,校长针对实际为教师排忧解难,才能达到关爱教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4 谈心——讲究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校长一项基础性工作。校长要经常性找教职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一是谈心的面要广,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二是谈心的内容要广(谈生活、谈工作、谈理想、谈业务、谈兴趣等),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三是谈心的过程中,校长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四是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5 交往——注重原则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校长少不了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一是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摆正上下级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方式,学会善于表达意见的形式。这样有助于校长在自主办学过程中,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二是正确处理好与当地乡、村干群的关系。主动争取乡、村领导的支持,校长要亲自进政府、到村组、人家庭座谈走访、寻找支持,积极创造一个良好循环的支持环境。使学校与乡村干群的关系水乳交融,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凝聚办好教育的积极合力。
无论怎样的管理,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让被管理者心情舒畅地工作,让管理者精神愉快地创新,才能促进学校工作健康、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