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药物副副作用看研究学生

2010-12-31吴子健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0年11期

  一位上海知名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向我讲述了她在子女教育中的困惑和矛盾:她女儿读幼儿园时,是完全按照孩子兴趣出发,爱好广泛,活泼开朗,但进入一所名牌小学并被选入数学兴趣班后,奥数题目的训练不仅把孩子原来的艺术学习时间挤压得所剩无几,而且由于作业太多,晚上做到很晚,造成了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结果这位大队辅导员就成为经常被班主任叫去教育的“不称职”家长。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不得不去反思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想起同样承担着对人的研究与实践任务的医学界。医学的改革力度并不比教育小,我这里主要说的是医学预防与治疗技术的改革。医学改革相比于教育改革来说更具有一种科学态度,因为医学研究重视负面效应。
  这种科学态度首先表现在对任何一种医学改革的新措施,总是有严格检验制度及观察跟踪制度。因为不是每一项医疗技术的改革都是成功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跟踪研究,在积累大量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后,才可以从动物的实验引申到人身上。换言之,所有药物发明后,都必须进行药物毒性试验,否则是不能上市的。
  如果说医学改革涉及到病人的生命,那么教育改革则涉及到一代人的发展,甚至中国的将来。虽然教育研究具有复杂性,相比而言比自然科学研究更难评价,但这更说明了教育研究要重视评价的科学性,同时也要求教育改革策略的出台要更加慎重。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方法是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是都有其局限性甚至有其副作用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载入世界教育史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介绍中强烈地感受到。一般来说,在介绍了他们的教育思想的同时,也都指出了其局限性甚至“副作用”。当然,这些分析有很多都是在实践后逐渐体会到的,是为了让后人在运用他们的教育思想时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同样应该适用于当今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当然,这其中也有与时俱进的问题。例如,在十年动乱刚结束时,为了解决人才培养的空当,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办好一批重点学校,与现在随着国家发展、经济实力的增长,要贯彻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方针一样,都是在坚持“三个面向”的基础上,确定我国不同发展时期的教育战略。
  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固然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因素,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急功近刺、追求单纯政绩的思想还是有很大的市场。“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教育的主流。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就必须探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也就是说不能单凭勇气过河,只有在学会游泳的基础上,用“技术”过河。这个“技术”中既有对自己游泳水平的研究,也有对水流的认识,否则就可能淹死。而对“水流”的研究,就是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我这里没有用“了解”,而是用“研究”,因为虽然作为人应该有基本的身心规律,但是对每个个体来讲,还应该有着值得我们研究的不同的现象与潜质,这也是实施我们现代学校教育方法与策略的必须。
  教育实在是一项“快不得”的事业,只有始终把研究学生作为我们教育的基本思想,我们才能从容而客观地把握教育改革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