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学生的作文
2010-12-31王海燕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所谓“生活作文”,就是在引导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对生活进行思考积累的过程中学作文、练作文,从而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作文活动型体系。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对“生活作文”就大量阅读、生活体验、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初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通过“生活作文”教学模式,所教的班级在年度期末考试中,作文的平均分数均高于本校同年级作文平均分数。以下笔者就“生活作文”教学模式做出几点探讨供大家交流。
一、以“大量阅读”为依托
大量阅读是指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大量阅读课内外书籍,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大部分知识来自书本,而从书本获得的知识来自生活,这就促使学生既要从书本中体会,又要在生活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体验,并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练作文,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阅读”的方法,笔者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使课内知识得到延伸、放大。1.延伸型阅读。教材中有些篇目很适合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课外阅读。例如,《狱中联欢》选自优秀小说集《红岩),《凡卡》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在教学课文之余,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的书籍,增加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2.放大型阅读。有些课文,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一篇是写鲁迅的,一篇是鲁迅写的。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搜集有关鲁迅生平、作品、故事等等方面的书籍进行阅读,从而扩大知识面。
(二)以课外阅读促进课内知识的消化理解。《琥珀》这篇课文属于科学推理型文章,牵涉到地壳的变化,化石的形成等等自然知识。单凭几节语文课很难讲清其中的科学道理。如果教师借助课外阅读。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去读一些科普类书籍,在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后,再来进行课内阅读。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二、以“生活体验”为源头
“生活体验”是知识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不自觉地都要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一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切身的生活体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要求学生写一些感受、心得、体会等,往往学生能激发出“生活作文”的热情,写作基础不知不觉得到提高。
(一)自发活动。这类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量很大,面也广。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都是自发活动的内容。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中,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使这些自发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的素材。
(二)专题活动。教学活动中,尝试为学生创造各种专题作文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在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去关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以此为基础的习作增加深度和广度。专题活动的关键是“选题”。题目可大可小,以其是否有意义,是否贴近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探究为准绳。专题活动为学生“生活作文”积累了有价值的素材,成为“生活作文”的重要内容。
三、以“真情表达”为目标
“真情表达”是指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激发出的情感,通过“生活作文”表达出来,摆脱了一些套话,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情感充分展露在笔下的字里行间,提高写作水平。
(一)开放的命题方式。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命题,甚至给出一个框架。让学生去硬性填充,学生在表达方式上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称之“表格式”作文。这种封闭式教学容易使学生脱离生活实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是一种带强制性的训练,这就不可避免的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作文”重视学生的主体发挥,尊重学生的表达愿望,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减轻他们对习作的心理负担。1.现场抒意。这就是让学生在现场体验,无拘无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当学生来到河畔,面对被污染的河水时,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这痛心的场面,把自己的心情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自由表达出来。2.真实回放。就是让学生把捕捉到的信息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真实的再现,这种再现可以是表演性的。可以是叙述性的,还可以是图片介绍性的。例如,几个同学去市场买东西,回来后,他们分角色以小品形式再现那个过程。
(二)开放写作体裁。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点,他们获得的经验、感情、思想不可能千篇一律,开放的写作题材便应运而生,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飞翔的天空。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内心体验和对真实的现实世界的探索、了解,写自己想写的话。他们既可以写成想象作文。也可以写日记、读书心得等。多样化、自由开放的写作体裁,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创造能力。
“生活作文”的教学模式,如果要继续深入的探讨,远不止这些。笔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作文”的教学模式对如何快速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做更进一步的探索,真正让生活的真谛在学生的作文中得到真实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创作出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来!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大山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