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实施“动感”教学
2010-12-31李志华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新课标;动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以“动”为契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1. 教师先动起来,创设“动感”环境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环境的创设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活动?课前认真备课,琢磨怎样开展活动?如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想一想将学到些什么?感受什么?有什么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得动起来,用自己的充满激情的言行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要首先动起来。
新课标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创设真实、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能力在理性上、感性上升华。
2. 让学生多种学习感官齐动起来,提升学习质量
学习活动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方能收到好的效果。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手、口利用起来。
“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听”就是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看”是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正确判断。“想”是通过大脑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脑思考。围绕问题,分析推导,探索结论等等,学会数学的思想、数学方法。“做”就是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动手。学生动手的过程往往就是解题技能的掌握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时间,动手去测量、验算,或做练习、作业等。“说”就是参与阅读、朗读、交流、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师生共享。
3.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学内容动起来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又是灵活多样的。新教材从“思考”、“探究”到“教学活动”、“阅读与思考”等教学栏目充满很大的空间,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让教学内容更广阔、更精彩、更充实。
4.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搞活学习氛围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通过小组讨论、分组答辩、学习等形式,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实现教学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在一节课上,师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不必多言。教师随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用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促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以“感”为方向。实施情感教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的作用。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关爱赏识学生,建立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教师不仅要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应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自然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真诚、真情、真心去关注、解读孩子们的每一丝变化,尽可能多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给学生以鼓励,哪怕是一个微笑,一次抚摸,也会让孩子从中获得无穷的力量。赏识每一位学生,就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引导他们认识自身的资源,鼓励他们开掘自己的资质,使自己的资质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获成就感和自豪感。
2.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关注,能够发挥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中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和一致赞同。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学内容的特点,转变角色,让学生同玩、同演、同乐等,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从而减轻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并注意纠正错误的方法。课堂中,要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性格和学习风格。教师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以不同的关注和爱护,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
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通过数学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获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通过“艰苦”的劳动得到的。当中会有一定的困难。教育学生面对失败要勇于挑战,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数学的运算是复杂的,体验到一些数学的证明是“崎岖”的,要让学生明白没有坚强的意志。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总之,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并由此大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创新精神,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处事不惊、一丝不苟的谨慎作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新一代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让数学课堂成为“动感地带”——《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9期,马伟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元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