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浅析

2010-12-31郭强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笔者从教十五年,总结如下几条经验,以供商榷。
  
  1、重视智力因素,轻视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应用的产物。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习惯等,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学习成绩差并不是智力差、头脑笨,主要是只注重知识的接受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挥。他们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对学习失去信心,破罐破摔。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b3260ce56912439e46cc781038e62775,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并且能够使其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许多问题需要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经常用科学家的忘我探索。无私奉献精神激励自己,遇到挫折不灰心,有坚强的调控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体会自己进步和成功的乐趣等,这样就能形成纯洁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炽热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习惯,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2、重视知识,轻视学习方法
  
   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关系,好比得到鱼和学到捕鱼的方法,当然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许多同学在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和记忆上认为化学知识点掌握越多,知识就越丰富,能力就越强。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科学方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良好的习惯。它可使人终身受益。
  
   3、重结论,轻过程
  
   知识既是能力的基础,又能转化为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只有活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化学过程与化学知识相比,过程属于活知识,结论属于死知识。许多同学在学习时常常忽视对化学过程的分析与研究,只把精力放在结论的记忆和模仿应用上。这样,不仅知识不能真正掌握,应用也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老师要精心备课、备学生、备教法。注重知识的有效传授和学生的灵活应用过程,切实寻找提高教学的高效途径。
  
   4、重接受。轻参与
  
   目前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传授法。许多同学也乐于用这种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这是化学学习中的又一误区。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概括等方法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自己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这样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它对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都是大有益处的。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做法有: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对问题的认识要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方法;能亲自体验的化学情景都要亲自体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可能随时捕捉到“奇异”现象;课后要及时复习,并对学过的知识主动进行分类、归纳、比较、联想等。这样,通过自己探索、辨析、比较,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者。
  认识了学习的误区,思想上转变观念,在学习中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部提高必将成为实实在在的事实。
  
  作者单位:邳州市土山镇第一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