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改下生活与初中数学

2010-12-31颜崇刚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而初中数学新教材非常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抽象思维,完全凭空想象的体系。我现在任教的是八年级数学,参与新课程将近四个年头,其中有成功的体验。先谈几点收获:
  
  一、八年级数学教材的安排更具人性化,人情味
  
  新教材每节内容的安排都是以“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形式展开。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来说更符合知识规律性,即认识发生、发展、成熟系统化的规律,实际上任何知识都是在“试一试”中发现,在“做一做”中体验,通过想而成熟,借“议一议”而完善,所以这样的安排刚好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这样的安排体现出的是对学生生活的重视,折射出来的是人性化人情味,这一点不像过去的老教材,整个知识内容的安排都是以非常系统的现成的形式、呆板的形式来呈现,简直是一副教训人的冷面孔,缺乏对学生的人性、生活关怀。
  
   二、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这一理论在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三、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八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问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四、借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七年级数学教材P198教学《可能还是确定》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人,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还是确定”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五、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八年级数学教材P40教学“一次函数”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现在社会条件好了、生活好了,人们过年都给孩子一定的压岁钱”。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花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有50元。从现在起每月节存款12元,试写出小张的存款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果我们设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为x,小张的存款为y元,同学们会列出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12x+50,在八年级数学教材P53“实践与探索”中,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张的同学小王以前没有存过零花钱,听到小张在存零用钱,表示从小张存款的当月起每个月存款18元,争取超过小张。请同学们在同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小张和小王存款和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并在图上找一找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小张?至少几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同学们会分别列出一次函数y=12x+50和正比例函数y=18x。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六、根据学生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在七年级数学教材P123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生活在三维的世界中,随时随地见到和接触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有的物体,像石头、植物等呈现出极不规则的奇形怪状;同时也有许多物体具有较为规则的形状,如自然界中存在的:橙子、苹果、西瓜等;另外还有人类创造的:中国传统建筑、钟楼、埃及金字塔、易拉罐、蛋筒冰淇淋等。让同学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分门别类地一件一件地选好。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用数学形式展现在课堂上了。
  
  七、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特别是初中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八、数学知识更应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九、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这就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与收获。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的在于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智力探索,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生活与学习。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杨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