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0-12-31黄俐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21世纪,需要创新人才,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创新人才。只有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作为基础工具课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语文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中要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疑”开始又在解“疑”中得到发展。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先有“疑”并积极主动去研究探索才能有创新。
怎样引导学生质疑呢?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教学,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启发。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学生读题后,启发学生:“通过读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围绕课题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课文中的新型玻璃有什么不同?新型玻璃有哪些特点?新型玻璃有哪些作用?然后老师把学生提出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文。又如,在教学完《蝙蝠和雷达》后,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学生就提出了好些问题:为什么蝙蝠的眼睛不会探路而人的眼睛能探路?既然蝙蝠的眼睛对探路没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长此下去,学生的质疑习惯肯定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这种能力培养要从一年级开始。
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求异,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求异思维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慧,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寻找若干个答案或结论。鲁迅先生曾把学生的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是通过自身思维加工创造的过程。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最后一句,小鸟对青蛙说:“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启发学生思考:青蛙会不会跳出来?如果它跳出来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合理大胆地去想象,去思索,从而进一步领悟《坐井观天》的寓意。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方式很多,如启发学生把语文的中心句或重点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调整词序,组成各种不同的句子,这就是求异思维的训练。我们要十分重视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展开丰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是知识的源泉。”可见,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展开丰富想象能力的素材。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具体情节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可根据课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出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也可根据课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想象出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和多种结局;也可根据事物的状态。想象它的过去,推测它的未来。例如,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讲到“狐狸为什么说葡萄酸”时,同学们都纷纷发言,“因为狐狸不想让其他小动物吃,所以骗人说葡萄是酸的。”还有的同学说:“因为狐狸自己摘不到,所以安慰自己葡萄是酸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用划一的标准去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应支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益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摒弃满堂灌、填鸭式、一讲到底的陈旧教法,必须根据语文文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的因素,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并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展开丰富想象,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以落到实处,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