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010-12-31肖宝珠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独立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参与的和谐教学过程。为此,就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谈如下几点浅见。
  
  一、学有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呢?我觉得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之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在教学“比例尺的意义”时,我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说:“如果现在想知道上海和北京两地之间的路程,只要用到两种尺,一种就是我手里拿的这把尺,另一种叫比例尺,那什么叫比例尺呢?你们想不想学啊?”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最佳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学有钥匙——教给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将知识通过讲解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做法(必要的讲解是需要的),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制作正方形模型,再进行测量、比较,最后分析、概括出正方形的性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有后劲——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于基础知识之中,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学习后劲。在小学数学中,有多种基本数学思想,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它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策略。如在学生已学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是一对互逆的运算,它们是互相对立的,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引进了“倒数”的概念之后,分数除法就可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在引进了倒数的条件下,分数乘、除法这对矛盾就统一起来了。
  通过挖掘和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学有创见——发展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善于学习”、“学习得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
  1.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学生提出:“剪下圆纸板与用铁丝围成的圆一样吗?”有的说:“不一样,纸板上的圆是圆面,铁丝围成的圆是圆周。”还有的说:“纸板上的圆有周长、面积,铁丝围成的圆只有周长而没有面积”等等。尽管学生提的问题有的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是在这些本质问题上开动了思维的闸门,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才能见效。
  2. 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有时我给出一些数量,让学生通过联想,推断出与其联系的其他数量。如当学生看到“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5:6”时,学生就要推断出男生占5份,女生占6份,一共是11份,男生占全班的5/11,女生占全班的6/11;男生比女生1/6;女生比男生多1/5等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这类基本训练,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并且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真正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好,发挥好,从而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