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科学有效地渗透新课改理念

2010-12-31李玉良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静心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可以说每堂课都给自己留下了不同的感受,或轻松、愉悦,或沉闷、烦躁,有老牛拉破车之感。因此我在想,如何做效果更好?怎样用新理念指导语文课改?对此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领会课改理念,提高自身素养
  
  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理念,并灵活、科学、有效的渗透在教学实践中。要达到目的,老师必须具备丰富知识、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位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老师要求很高,所以不能满足于已有知识,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当今新型学生,才能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吃透教材,挑选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1. 灵活处理教材中呈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一篇文章可教的知识点太多,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做教师的就必须学会选择舍弃。切忌报天气预报,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当然有人会问:文章诸多知识点不讲,学生不会怎么办?我想就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教材是单元编排,是一个体例或体系,教学时,先要搞清单元教学重点,然后把它们分散在本单元各篇文章之中。这样目标集中,知识点由杂而简,由多而少,单元脉络清晰可寻,学生学起来轻松,也容易掌握、吃透。最后做一个单元综合指导与练习,教学效果不可能不好。而我们大多情况是授一篇或几篇文章,知识点重复出现,但由于时间有限,要么泛泛而谈,不求甚解,要么重复讲解,费时费力。
  2. 选择合理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人们都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方法也就百花齐放。并不是说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法模式,在每一堂课中都必须要用的。教者可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不同教法,只要是有效的,我想就一定是合理的,也一定是科学的。
  
  三、认真思考课堂、学生、老师三者在教学中的特点
  
  1. 课堂思考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平台,是师生情感交流、精神升华的支点。如果处理不好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以上目的都会化为乌有。而语文课堂更具有独特性,她不像数学那样凭借严密的推理,环环相扣的步骤吸引学生,也不像理化那样凭深奥的反应,离奇的物质结构拴住学生。它凭借的是一种“美”来陶冶学生情操。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美,并为之陶醉,实在是一件很难做的事。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认真地挖掘课堂中的“语文精神”,其实质是丰富的情感、深厚的人文、心灵的感动、思想的碰撞。这些“美”只凭老师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品味、感受,才有身临其境之效,才能让美永驻心田。我想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1)有效的启发
  老师启发时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会闹出笑话。如:一老师上公开课,讲到用词语概括文义时。他事前把一段文字概括为“盛情”。课中让学生寻找最恰当的带“情”字的词来概括文义,结果是学生说了很多带”情”的词语,就是未说出“盛情”二字。老师启发:“请大家再想想,比‘深情’还‘深’的‘情’是什么?”,学生哑然。暂时冷场后,几个多嘴胆大的学生私下嘀咕道:“那就只能是爱情了”。多滑稽的启发,如此下去,课堂教学只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真诚的激励、表扬,唤起学生飞翔的欲望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因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课堂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作恰当的表扬,这样才能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敢想敢说,敢于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毫无拘束,甚至不吐不快。当然激励、表扬要有度,而不是无价值的夸奖,不真诚地说“好”,这样就失去了“表扬、激励”的真正价值。
  (3)多样、灵活的授课方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方法,向来受到语文教师青睐。因为它是教学知识、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和桥梁,更是装扮、丰富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颜料。再加上语文学科的多样性,也迫使语文教师不得不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出现在学生面前。因为多样灵活的教法,会使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事事有新奇感,抑不住好奇与激情,情不自禁地吮吸教师口中汩汩流淌的知识琼浆,哪有心情偷闲?
  (4)让音乐、美术、媒体、表演、舞蹈等学科知识优化语文课堂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集“美”于一身,如何让她美起来,我觉得合理使用音乐、美术等相关知识,会锦上添花,光彩夺目的。当然,必须因材施教,切不可滥用,而成一个定势。如现在许多教师误以为媒体教学就一定有背景音乐,一定有优美图片,一定有字正腔圆的朗读以及接连不断的问题等。结果课堂热闹,而学生什么收获也没有。故引进不是固定模仿,而是借鉴,创新,让她更有生命力。
  2. 思考学生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只能被动接受,结果会事倍功半。所以,对于新课改理念是否渗透课堂教学,本身也包含学生自身是否接纳你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思想。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要耐心细致的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并不断的矫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来。
  其次,挖掘学生资源,处理好课堂中许多“想不到”。学生就是资源,好多老师备课时大多是抄教参教案,往往多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注重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可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本身充满着变数,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想不到”是无法“没计”的。而这些“想不到”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因此能否机智的、智慧的处理好那些“想不到”,才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文化功底。忽视了那些“想不到”,无疑放弃了一次出彩的机会。
  3. 思考教师
  (1)转换教师角色
  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真正融入学生之中。为此老师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明确教师这一职务的价值取向: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做好服务。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及时发现和赏识学生创造的火花,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怀有一颗感恩心
  家长会上,我明确提出:让家长们给孩子多灌输感恩意识,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今日想,老师又何尝不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呢?如果没有了学生这一群体,哪有我们老师这一职业;如果没有了千差万别的学生,哪有我们万紫千红的教育方法。老师的点滴成功,源于学生的启发、督促和帮助,所以我们没理由不去感恩。怀有感恩之心,你才能海纳百川,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你也才能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热爱、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又何愁搞不好教学呢?
  (3)用新眼光认识今天的学生,重新定位教学思维
  网络普及,交流面拓展,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今非昔比,学生对事物、社会分析、判断有独特视角。而教师的授课风格、思路,关键处的启发、点拨,高潮处的推波逐浪都是挖掘这种潜力的最好契机。要善于倾听“异样的声音”,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充分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控制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全新的你,面对全新的学生,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走在课改前列的、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总之,只要我们准确领会课改理念,提高自身素养,选准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并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平等真诚地对待学生,就可以做到讲述时行云流水,提问时准确到位,启发时生动形象,过度时圆润自如,总结时简洁凝练。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桃红了,柳绿了,瓜果飘香的季节不远了呢?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