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2010-12-31张仕文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中文科生,他们中的不少人最不爱学数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放弃这样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呢?笔者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获取了一些信息。
在个别访谈中得知,从应试角度上看,文科学生虽然知道高考数学成绩占总分的20%,但他们认为可用提高文综成绩来弥补数学成绩之不足。
难怪教文科数学的老师们怨声载道,说学生的数学底子太薄,提高教学质量难于上青天。
平心静气的说,这个责任主要还在教师身上。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后天培养的。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点滴方法。
一、举名人名言,讲大道理。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1.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能够启迪、培养、发展人的思维。虽然也有其他学科或其他方式可以培养人的思维,但在深度、广度、系统性等方面,是无法与数学想比的。”
如果一个学生光在实用性上大做文章,那就是对数学的偏见,是对数学之功用的一无所知。
数学老师应向学生适当讲一些数学史,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它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明朝的徐光启在《几何原本杂议》中指出:“人具有上资而意理疏莽,即上资无用;人具有中材而心思缜密,即中材有用;能通几何之学,缜密甚矣,故率天下之人而归于实用者,是或其所由之道也。”
无论是《数学教学大纲》还是《数学高考考纲》,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点之一。一道数学题的解答,需要审题判断、演绎归纳、假说归谬、推理论证,做到逻辑严密,推理合理、缜密,语言精炼。犹如一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说服力极强的论说文。
2. 数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要让学生懂得,从事人文科学的人需要有相当的数学知识,这与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相当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道理相同。
一位在人文科学方面卓有成就的朱正先生说:“我在学术方面所做的工作,凭仗的也就是当年数学‘体操’所训练出来的思维能力。我的一本《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程千帆,先生看了,许我为汉学家,说那本书深得段戴钱王之妙,却不知道其实是得益于数学的。”
即使一个人“从事的几乎是同数学没有什么关系的职业,原来的代数几何三角中的定理定律几乎都忘了”,(朱正语,同上)“而数学对思维的训练还是有用的,这才是数学最广泛的‘实用性’。这才是我们要学数学的主要原因。”
当代文学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谌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感动着一代人。在《诗学》中,“亚理斯多德根据人类活动的区别,把科学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理论性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等;第二类为实践性科学,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等;第三类为创造性科学,包括诗学和修辞学。”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们对数学、医学如此熟悉,可知他们在中学时代没有偏科,他们的杰作无异也得益于数学的思维。
这些例子不也印证了朱正先生的著名论断了吗?
二、结合中学数学中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从外表看,抽象、枯燥,一旦钻进去,就会有不少的乐趣。如中小学数学中的平面镶嵌美、三视图美、对称美、数形结合美、黄金分割美,旋转美,数列中与生物有关的斐波那契数列,立体几何中的球面距离与航线,球和平面间的关系与地理学科中经纬度、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等等,真是不胜枚举。
如果我们的教学不是刻板地讲概念、解例题、改作业,而是在教学中尽量把这些千姿百态的数学美挖掘出来,展现给学生,把概念的严谨性与解题的灵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授课,我们的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令人陶醉。我们的教学质量何愁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单瑼,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是思维的科学2002年第7,期
[2]朱正,字纸篓,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罗念生,诗学>译后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