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得靠方

2010-12-31万菊萍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总有人认为,读书嘛,多简单的事啊,谁不会呢!可是要想真正地读好,读懂,却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就此,我倒想谈几点小建议了。
  《鸟的天堂》是一篇老教材了,选自巴金的《旅途笔记》。上个世纪的20年代,巴金先生由于上海生活的苦闷和压抑,在游历了南方几省后,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特别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寄予他的这一组文章中。现在,引导学生来学习这篇堪称经典的散文,我们固然不必挖掘过深,但也不能仅从文字到文字而流于浮泛。
  为了让学生不仅欣赏到文字的优美,而且能从中得到美好情感的熏染和心灵的净化,我尝试着指导学生通过分层阅读,步步深入地去理解、感悟。
  
   一、略读。整体感知
  
   略读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知语言文字中所含的信息量,并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
  通过略读,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了解事物主要特点。抓住文章主干后再读,即应认识到所见景物的不同特点。略读也是速读。在信息量不断加大的今天,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整合出相关的信息,不讲究阅读的速度,往往会事倍而功半。
  
   二、精读,品味欣赏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两者既是“主体”与“补充”的关系,又是“准备”与“应用”的关系。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要求精读。
  朱自清在谈语文教育时也曾说:“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
  精读,要完成的任务是全面的,不是单一的,所以在部分与整体中,须循环往复数次,对文章进行研读。引导学生理解榕树和鸟儿的联系,体会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后,从而悟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儿在这世外桃源中,与这里的草、木、鱼、水、人和睦共处。生命在这里融汇,一起唱响了和谐的自然赞歌。
  而这一切,正是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共鸣和享受,带来了一种精神的顿悟,一种智慧的升华。
  
   三、美读,积累汲取
  
   如果说略读和精读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输入的过程,那么美读强调的是一个心理的过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朗读,是表达美感的需要。文学作品中澎湃的愉悦、悲怆、热烈、闲适,律动的节奏,流淌的精美,不能说是纤毫毕现的,而学生从中受到的熏染,所获得的生命的启示,因个人的生活体验也随时随地变化着,因此表达的方式也有不同。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以他们的方式,或浅吟低唱,或慷慨激昂,尽情地流露、宣泄。
  在文学作品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学教育,使之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既是语文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具有双重目标,一是语言教育目标,一是文学教育目标。把文学作品当作普通的记叙文来进行教学,忽视文学知识的传授和文学欣赏水平的提高,是失之偏颇的。文学作品形象性强,语言凝练生动,感情丰富,易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感因素和理智因素并重,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教师要根据文学作品的不同类型(诗歌、散文、小说等),挖掘其语言因素,注重语言的感悟,引导学生去体味、欣赏、模仿乃至创造。我们要利用好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神韵,欣赏作品的成就,学习作品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也趋向高雅。
  “文学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这种心理学的意义,具体而生动,表现着一种实在的生活的价值。”它们历久而弥新,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多层次的读、悟,感受他们对生命的体悟和回味,相信收获应是多方面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