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车保帅
2010-12-31潘凌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摘要:语文教学复杂而又系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拓展思维,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取舍
语文教学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要求教师在一节课中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不论是对教学目标,还是对教学的重难点,都必须做出适当的筛选、正确的取舍。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争取一课一得。而不是像我们有的老师那样:课堂上这也是重点那也是要点,这也拾起来,那个也穿进去。结果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该讲透的没有深入,该突破的又没能突破,该迁移的没有得到拓展。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步骤进行大胆取舍。
所谓取舍就好比象棋中“弃卒保帅”的做法,它从语文教学的全局利益出发,在一节课中暂时性地把某些知识目标放弃。但绝不是真正、永久的丢弃。换句话说,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更大的进步,更多的收获,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筑起语文的高楼大厦。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如果只讲“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语句的含义”这两个问题,对其他的问题只是略讲或不讲,这样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开掘,真正体会到了文章蕴涵的作者的基本情感;另一方面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热情较高。由于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两个点上,增加了学生思考的绝对时间和空间,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去拓展。学生时而比较,时而联想,这样就无形中又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那么,为什么语文教学中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呢?
首先,大胆取舍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和教材,都给我们语文教学规定了教学目标,但是这些目标比较大,也比较笼统,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实施起来都有一些不便,时时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按字、词、句、篇、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的传统课式组织教学,千篇一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使学生越来越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乏味。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学习目标如果设置为“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操作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可理解成研究探讨字、词、旬也行,深入领会篇章、主题、写作特色也行。究其原因目标过大,不够具体。此外,语文课有那么多的知识点,一节课是不可能上完的。如果设置了“探讨文章主旨,揣摩重点语句”这个目标较前就具体得多。但鲁迅的文章本就难懂,不仅是重点语句不懂,很多的句子都不明白,而且像这样的文章,除了上述两个目标外,还有不少的知识点诸如革命烈士的优秀品质,作者的爱憎等,这些知识不一定有时间一一传授给学生,只能暂时把它们舍弃。因此在课室上,我们必须有一种大语文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暂时地舍弃一些目标,循序渐进地选择一两个目标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其次,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必然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现在的语文课本都是新教材,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定向性,即目标较为单一。专题有专题的目标,课文有课文的目标。编者在编教材时就已对教学要点作过选择、取舍。它的出发点就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要面面俱到。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只有用清醒的头脑,从学生的需求和人的认识规律出发,紧紧依靠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大胆取舍,这才能真正体现出教材编排的科学性。
第三,对内容的取舍是由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决定的。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不可能在45分钟内完成多个教学目标。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不能浅尝辄止。一个个的知识点务必让学生弄清、弄透。既让学生知道其然,还必须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才是一个合格语文教师所应有的品德。要让学生把知识点弄清弄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选择的目标就不能多,贪多嚼不烂。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雷姆林斯基所说“有些老师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能力时,就已经源源不断的把新知识塞给他们。”对此他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这时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幼儿,被迫地把没有经过咀嚼的整块食物圈圈吞枣咽下去,开始可能是胃不舒服,长久就会生起病来,以至后来无论什么也吃不下。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母语教学来说,现在还在加以丰富,加以拓展。我们不希望一个语文教师把知识圈圈吞枣给学生,而应有选择,有取舍。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取舍,那么他的教学可以说跨出了成功的一大步。
第四,从信息的接受和反馈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师也必须对教学内容敢于取舍。当前的课堂内外有两大缺陷:(1)课堂内,学生的思维训练严重不足,有些教师恨不得在一节课内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在教学时总想着全面开花,课上就容易表现出主观性和随意性,把学生变成一架知识收听机,缺乏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等思维活动的训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它对语文教学是不利的。思维是创造的源泉,要使学生的语文学得轻松,学得有味,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获得思维训练的爽心悦目。要进行思维训练,就必须先要有时间,要有时问,目标就必须单一,就必须大胆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取舍。(2)学生课堂信息反馈的不完整性、不明确性。传统的教学程式使学生缺少发表意见的机会,一是没充足的时间,二是不具备深入、透彻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挤出足够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能静静地思考,充分地发表和倾听彼此的意见。
第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取舍。一个人对知识的摄取是渐进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也不例外。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把知识变为能力的,由量到质的飞跃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明显的,移默化的。比如小说。要讲的东西非常多,一节课两节课绝不可能说得完。特别是像《阿Q正传》、《祝福》这样的文章,在给中学生讲授时,像教大学生那样,讲一个星期也不算少,说上十天半月也不算多。教师不能像教授,中学教师只能是通过取舍,采用长课短讲或精讲多练的方法来进行讲授。长课短讲,就必然会选取一些东西,忍痛割爱般暂时舍弃一些东西。我想,对教学目标的取舍就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它也是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的,也有它存在的价值。
只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选取最为精华和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章,是语文教学能够有序地进行,讲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绪在语文的课堂中跳动激越。
作者单位:衢州市菁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