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12-31冯淑贞

新课程·上旬 2010年11期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透过作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情况,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运用到表达上,而且还可以判断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知道他们的思想动向。语文教育、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效果都可以从作文中得到很好的检验。由此,重视作文教学十分必要。
  在科组的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反映到这样的现象:写作时,尽管老师提前布置,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并作了适当的提示,可学生仍提笔兴叹,难以下手,一拖再拖,好不容易才交上来。有的一个题材改头换面后用上好几回,有的作文出现雷同,甚至有的还全部抄作文选中的文章。
  学生写作处于一种被动和依赖作文选的现象并非个别。原因何在?我想这除了与学生未能深入观察身边生活及自身写作基础差的因素之外,主要的还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没跳出封闭式的教学圈子,训练写作方式单一,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便燃烧不起来了。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从兴趣抓起。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一、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撩拨学生的写作兴趣
  
  著名作家陆文夫曾说:“到两个宝库里去寻找东西:生活、书本。”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我常常让学生评评生活中常见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写写感受。常常有意识地带学生实地观察景物,当场命题,议议写作思路。如,在说明文的指导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写作有浓厚兴趣,我特意带学生实地观察“阳江市区的鸳鸯湖公园”,启发他们可从公园位置、总布局入手,再确定立足点,有序地介绍园内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假山、池沼的配合,湖水、轩榭的映衬等。学生们的兴趣盎然,纷纷各抒己见,有条不紊地谈自己的审美观点。这样在野外上起了“人人有发言权”的而又生动有趣的作文课。这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由发挥的能力,还可在班中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促先进”的良好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时,我亲自带领学生深入现实生活,进行社会调查,以获取信息来丰富写作内容,这种做法能在班中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效果。
  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细致观察、感受生活,是撩拨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在作文创新中激发兴趣,为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传统作文的写作千篇一律,千人一腔,这样的文章学生一见就倒胃口,自然对写作提不起兴趣。因此作文要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以标新立异的文章出奇制胜。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手段。具体要求是立意要新,构思要巧,语言要妙,选材要奇。如以“亲情”为话题,就可以启发他们拓展现象的空间,跳脱一般人脑海中立马涌现的“父母、家人”等范围,放眼学校、社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则更显可贵,立意也更高远;构思方面则启发他们可多尝试一些文体,大胆联想和想象,体裁上创新,戏剧小品、故事新编、散文小说,甚至书信日记皆可尝试;语言则要求精美奇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古诗词的引用,能给文章增添不少亮色;选材奇特恰当,尽量避免用滥了的材料,可结合时事,既有说服力,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实践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写出了《跟他“混”,值了》、《白雪公主新编》、《树·人》、《变色龙·戏剧版》等作品。文笔虽还稍显稚嫩,但写作兴趣明显提高了,作文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借新颖的标题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题为难。”这就是说好的题目日常给人以未饮先醉的感觉。学生的习作命题也是如此。命题作文的标题不仅是文章的眼睛,而且从写作心理分析,它又是引起创作冲动的诱饵,甚至还会影响到文章的选材。
  诸如,我们写记叙文老是《校园的早晨》、《放学路上》、《我的伙伴》,议论文写的又是《说谦虚》、《失败乃成功之母》等之类的题目,学生从小学写到初中,又从初中写到高中、大学,已经老掉了牙,学生哪有写作欲望?他们所写的材料也就会一年一年地照套不误,如《放学路上》就会选择帮人推车,做了好事,误了回家的时间,被父母批评,但心里却甜滋滋的;或者是拾到钱包归还失主;更有甚者是几乎全班同学会同时在十字路中遇见老太太或老大爷撞车,被“红领巾”送到医院。《失败乃成功之母》更会有说不完那么多的发明家出现,如爱迪生经过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爱因斯坦、张海迪等的什么精神等等。选择材料的范围狭窄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个人的偏好及教师所讲的例文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能不承认,是命题陈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为反正能切题就行,材料照搬照套无所谓。结果一次作文下来,难于发现一两个新颖一点的材料。特别是段考期考,学生都以“稳”字当头,选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例文材料,这样,学生作文能力就得不到根本的拓展。
  如果我们在命题作文时,能考虑到题目对选材的影响,考虑到题目可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设置新颖的标题,学生作文时就不会出现照搬照套的现象。如让学生练习写反映学生生活的记叙文时,用《撰写青春亮丽的一笔》、《我的乐园》、《那本相册,把我记忆的闸门打开》、《老师,还蒙在鼓里》这样比较生动的题目,就能让学生有激情去写作,选材也就不容易生搬硬套旧材料了。从“青春亮丽一笔”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活多彩多姿而又闪光的一页;“我的乐园”往往会勾起学生对趣事的回忆,以至迅速进入写作状态;“那本相册”记录着不同时期各个人不同的生活;“老师,还蒙在鼓里”更是既有趣又包罗万千,不仅有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也有青春的俏皮与躁动等,而这些新材料的选择,很大程度应该归功于文章标题的设置。
  因此,我们命题作文时,不可忽视文章标题对选材的微妙作用,要借标题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中找到学生写作的爆发点,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激发感情波澜,引发创作冲动。正如陈钟梁老师所说:“作文命题,之所以要有类型,有层次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爆发点,激起写作的冲动。作文题目,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语言表达形式,都应该引起学生的美感,符合学生的情趣、意志、兴味的需要。”这样,在做命题作文时就会走出选材不变的“怪圈”,学生的创作意念才会调动起来,从而写出题材新颖的文章来。
  
  四、采取心理战术,点燃学生自我习作的焰火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一般学生作文缺乏自觉性的主要原因是因文中错别字多、病句多、结构杂乱、跑题等现象而要重写,辛辛苦苦的习作却得不到肯定和表扬,从而失去信心,进而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强化训练学生特别是差生写作时,我认为:鼓励会使白痴变天才,打击会使天才变白痴。因此,本人坚持一条原则:不让一个可取之处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句子漏掉,采用笔批或口评形式多肯定多鼓励学生。
  为了点燃学生自我习作的焰火,我还让学生把上网下载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图片带到课堂上,以活跃课堂气氛。上课时,让他们把资料图片展示出来,比较这些图片的精彩之处,说说这些图片的不同特点,为口头作文打基础。我也在网上搜集一些优美图画并配置生动形象的解说,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学生谈谈看法,说说观后感受,并指导学生把理解全面的而又有创新思想的内容整理成文,写得好的张贴表扬或通过屏幕展示来分析学习,以使优生写作更有兴趣,差生从中学到写作方法。写得差的尽量从中找出可取之处表扬,帮助他们重写,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这样,“要学生写”便会逐渐变成“学生要写”了。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克莱恩曾说过:“铭记在心: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实践证明,学生是可以写好作文的,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敞开心胸,用手中的笔创造出一片“姹紫嫣红”的作文新天地。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