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感.留白.细节
2010-12-31郑慧俐段燕
学前教育研究 2010年7期
[摘要] 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图画书画面的节奏感产生了贯穿画面始终的一种动势;画面的留白延伸出更丰富的叙事可能和空间;细节描写创设的多重叙述线索可以帮助幼儿在图画书阅读的主动参与空间里进行文本意义的探索与自我建构。
[关键词]图画书;早期阅读;幼儿文学
“图画书是用图像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通过图像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图画以其不可替代的视觉审美作用,与文字一起构建图画书的文本意义。画面的形式美能在人们心理上引起联觉通感,以意象思维的方式在审美心理时空再造一个理想化的意义世界。为了实现画面与语言的“共同对话”,图画书在画面形式的处理手法上颇具匠心,其中画面节奏感、留白和细节描写是图画书画面形式特质的重要表现。
一、图画的叙事张力:节奏感
审美经验的一部分强烈快感显然是身体性的。幼儿以身体和世界建立联系,在阅读图画书时,幼儿需要通过图画中的感官动作去感受画面的动感,他们阅读的快乐正是源于这种感觉的快乐。要让幼儿对图画书描绘的故事保持兴趣,图画书中画面的叙述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画书作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控制画面的叙述节奏,如改变书页中图画的大小、视角或者变换一下目前图画的版式设计,安排一些跳跃的斜向构图。此外,紧凑的剪接图画也可以增强故事的戏剧化效果,并像标点一样控制故事的节奏。具体而言,在不同的故事叙述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使其画面表现出一种节奏感。
如要想有序地排列好图画顺序,同时避免重复的描述,变换画面的角度就非常重要,因为图画造型在书页中的布局以及它们对控制整本书的节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英国画家海伦·华德创作的《小公鸡和狐狸》这本图画书中,有一幅画面描述的是狐狸渴望将小公鸡作为晚餐的情景,狐狸面对的方向是从右到左,这与幼儿读者阅读整本图画书的视觉顺序是相反的。在此对比之下,这种构图就会显得更加有动感,能让幼儿读者感受到画面产生的一种贯穿其间的动势,这个看似静态的画面也由此真实地创造了紧张的气氛,能够激发起幼儿强烈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一本图画书的图画或书页的形状、颜色或大小的不断变换也会成为敦促幼儿读者阅读的动力。每一书页都必须与它的前页和后页结合起来设计,它们的关系对故事的进展来说是一个整体。而在整个叙事进程的某些点上,可能需要特意加快某个动作的速度或放慢一个事件的铺陈,这时就需要有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的构图设计。如在雍·薛斯卡(文),蓝·史密斯(图)创作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的一幅画面中,狼的一个喷嚏吹倒了小猪的草房子,这个动感的画面加快了故事的叙事节奏,使幼儿从原本安静的阅读心理进入到一个未知的审美高峰体验状态,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接下来即将发生什么,而在讲到第三个小猪的砖头房子时,画面设计者猛然将红褐色砖块占满一页,令故事的节奏减缓下来,与前面用稻草和木头做成的房子相比,这一页的色彩完全改变了,描绘的重心由此瞬间发生了转移。这种起伏不定的画面节奏感给幼儿的阅读过程创设了许多悬念,能够满足幼儿喜欢夸张、刺激的阅读审美心理。
特写镜头也有助于增强戏剧性及变化的节奏感。劳拉·乔菲·努梅罗夫(文),费利西亚·邦德(图)创作的《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里有一幅小老鼠用水大刷大洗地板的特写镜头,幼儿在阅读这幅图画时通常会表现出高度的兴奋感,因为他们非常期待看到小老鼠还会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这个特写画面给相对平静的故事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从而成功地抓住了幼儿阅读的兴奋点。此外,建立时间框架也是表现画面节奏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美国作家佩特·哈群斯创作的《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我们几乎像看电影一样看到了母鸡独自散步、狐狸跟在后面想偷袭母鸡的全部过程。“镜头”的取景框保持不动,狐狸一点点地尾随母鸡,并伺机接近母鸡,而母鸡在画面中始终是无忧无虑地穿进穿出。这本图画书的画面从整体上为幼儿读者拟定了一个时间上的视觉节奏,从而创造出跌宕起伏的动态感。
二、意义空间的扩展:画面留白
图画书中的画面不能盲目使用鲜艳的颜色,否则的话,会如同噪音,纷乱无序,所有颜色都抢着说话,没有节奏、没有语境,只会减弱色彩的情感传递功能,出现色调失控的情况。同时,杂乱无章、过于饱满的图画也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对审美起干扰作用,因此图画书都会有一定的画面留白。留白是图画书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段和构图方式,通过留白图画书将主题所要表达的不尽之意溢于画外,从而延伸和扩展文字和画面的叙事空间,使得故事主题更有感染力。这也就是说,留白可以表现出图画书文本之外的更多内容,呈现出文字难以描绘的趣味和美感,同时拓宽幼儿读者与图画书进行积极对话的空间。此外,这种留白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延伸的审美想像经验,还可以缓解幼儿的视觉审美疲劳。
画面留白营造出来的空间感、层次感和立体感可以表现辽阔的空间和悠远的意境,如清晰的近景、朦胧的中景、模糊的远景就可以使画面更加空灵。通过留白的作用,还可以使整个画面内容排布得松紧有度,富含韵律之美。如山姆·麦克布雷尼(文),安妮塔·婕朗(图)的经典之作《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的背景画面是一片广阔的田野,画面上着重描写的只有两只兔子——兔妈妈和兔宝宝。淡淡的云彩、暖黄色的远景、简单的线条、写意的笔法描绘了兔妈妈无私的母爱。对于这种深厚宽广的母爱而言,一切繁杂的背景都显得多余。
画面留白还可以使图画书具有未定性,从而使图画书成为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幼儿读者可以通过对画面留白进行补充性的想像活动,赋予图画书以动态的变化感。这就为幼儿读者提供了充分想像的余地和空间,而幼儿对于画面留白处的独特解读也填补了图画书框架的未定点和空白,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审美对象,最终达致图画书阅读意义的完整实现。在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中,也正是借助留白,幼儿的经验或体验不断得到改组,个体意义不断生成,从而使幼儿图画故事书的阅读成为一个不断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史蒂芬·麦可·金创作的《爸爸,你爱我吗》这本图画书倒数第二幅画面中,爸爸陪着儿子在放风筝,这个风筝是爸爸亲手做给儿子的,这种爱的表达方式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这个风筝要飞向何方?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奇趣的想像去填补这一画面之外的空白。
此外,为了明确画面中的主体,突出所要表达的主要情节,画面上次要的东西必须尽量减弱,甚至舍弃,由此也会产生大片的留白。如在汤米·温格尔创作的《三个强盗》中有一幅强盗用暖和的斗篷把小女孩抱起来带走的画面。在纯粹、悠远的淡蓝色背景之下,强盗和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幼儿在欣赏此幅画面时,会不由自主地将审美步伐慢下来,并在心中思索:为什么强盗要把小女孩带走?这个强盗的表情又为何如此温柔?突出的故事主体必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三、图像语言:细节的隐喻
在图画书中,图画和文字的关系独特而又复杂,二者是彼此补充而不是重复相同的叙述,图画和文字在不断的转换中实现着二者之间的平衡。大多数情况下,文字和图画的“发言”是同时开始的,呈现出图文合奏的双线叙事特征。在此过程中,图画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够辅助文字进行文本意义的表达,而且可以增强图画书主题的表现力。它运用隐喻的方式传达意义,借助各种视觉艺术的要素传递出意念、情绪、抽象概念和格调等无法用语言直接传达的意味。对于图画书来说,画面细节的设计和隐藏很重要。它不仅凸显了图画书的叙事特色,丰富了图画的叙事容量,而且可以引发读者发现的乐趣,激发读者反复阅读的欲望。
图画书的细节隐喻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现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图画书中人物(动物)的性格有时并不是通过文字描述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人物或动物的肢体语言等细节隐喻来表现的。在比阿特丽克斯·波特著《比得兔的故事》的一幅插画中,其他几只兔子都面向妈妈,只有比得兔背朝着妈妈,这个细节暗示了比得兔具有叛逆的个性;二是表现故事的主题趋向。一本设计完美、暗含细节隐喻的书能够在儿童阅读其内容之前就得到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在安琪雅·薛维克(文),罗素·艾(图)的《你很快就会长高》这本图画书的封面上,主人公阿力的形象已经清楚地表露出他期待的神情:画面中阿力和周围高大人群在大小、长短、方向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把阿力期待长大的心情突显出来;三是表达人物的情感变化。图画书的情感宣泄、情感补偿和审美心理释放的功能能够帮助幼儿在图画书“第二世界”的幻想中实现真实情感的表达。然而,很多时候情感不需要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此时,图画书画面的细节描写就可以适时地传达出人物情感经历的起伏变化。在莫里斯·桑达克创作的《野兽国》中,其中一页画了森林里的很多野兽,在众多野兽之中,一只野兽的双脚已经奇妙地变成了人的脚,野兽的表情也不再恐怖。这种细节描写暗示着小主人公在经历毫无束缚的自由,宣泄完情绪之后,心境趋向平和,渴望回到父母的身边。可见,画面细节的巧妙设计通过可视性艺术特征与暗隐性的文本意义共同创设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经验,使幼儿可以借助图画细节创设的多重叙述线索,在图画书阅读的主动参与空间里进行文本意义的探索与自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