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AFE接待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在中国的可移植性

2010-12-31匡红云

职教论坛 2010年23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教学计划培训

□匡红云

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史,当初进行合作的初衷和目的是, “以让出我国教育服务市场换取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的软件,最终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实现跨越式发展。”[1]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合作项目的效果是否达到了初衷,合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促进合作项目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基于这个视角之上,本文选取教学体系这一重要教育资源作为研究切入点,对中澳合作项目中,澳方优秀资源被应用和移植的情况进行检视,并提出观点和建议,以期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有益的借鉴。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合作办学外方合作方,其所开展合作项目的数量在所有国家中所占份额最大。[2]中澳合作项目在专业方面以工商管理类为主,比例占到约60%。[3]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取澳洲TAFE接待业管理专业为对象进行研究。

一、澳洲TAFE教育体系的优点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技术与继续教育,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 形成了一种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以客户(学生)为中心,与中学和高等学府进行有效衔接,相对独立、多层次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在教学主客体的选择、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与就业及职业资格相衔接等方面:

(一)教学主体和客体的选择

TAFE对于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素质要求很高,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职业工作经历和现场操作技能经验,并具有人际沟通能力及基本教学技能。但对于是否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则相对宽松,只要求专职教师拥有大学或教师认证体系中的四级以上资格证书。重能力、轻文凭的选材标准与TAFE的办学目标相适应,使得TAFE拥有优秀的师资人才。

TAFE推崇终身教育的理念。作为教学客体的TAFE学员来自全民,高中、大学毕业生及社会从业人员均可在TAFE学院注册学习相应的职业课程。参与学习者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帮助就业。

(二)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

TAFE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开发,每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的课程的科目、数量及难易程度,都被包括在TAFE培训包里。这些培训包的内容的制作经历这样的过程:澳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任务并配套经费,由相应领域内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和行业专家、学者进行系统性开发:行业组织先确定某个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及各关键能力项目,据此确立关键能力课程,再由行业专家、学者转换成为某门具体课程,最后由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发布实施。[4]TAFE课程注重能力培养,没有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之分。对于专业理论,只要求学生了解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不必深入研究。这种基于行业需要和能力本位的课程内容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也成为TAFE模式的突出优点。

(三)学员就业及资格证书

澳大利亚国家规定职业资格证书是就业上岗的必备条件。TAFE学院的学历文凭对应明确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从TAFE学院毕业后即被认为已达到了相应岗位的具体要求,可直接上岗,而不再需要其他就业准备或培训。这就为学员节约了巨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提高了TAFE品牌的吸引力。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Australia Qualification Framework)为各种类型教育、培训、资格提供一个认可及转换框架。从以下表1看出,AQF使职业教育与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高中毕业生进入TAFE学院时,其在高中所得的职业课程的学分得到承认,可直接进入后续的课程学习。TAFE学院毕业生考入大学后,其在TAFE学院的课程全部或部分得到承认,学生在学习到一技之长之后,仍然有机会再到大学继续升学。在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学习、成长、就业空间时,TAFE本身也得到了社会承认,获得了发展。

二、TAFE教学体系在我国引进和移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接待业管理专业为例

TAFE具有以上例举的突出优势,这些优势也成为中澳合作中我方希望能够学习、引进和移植的优秀资源。但是多年来合作中这些初衷是否得到了达成;这些国外优秀的资源移植到中国以后是否还能发挥效用。本文选取一直以来位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因TAFE的教育层次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龙头地位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中澳合作项目酒店管理专业①为例,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表1 澳大利亚资格及转换框架

(一)在教学主体和客体的选择方面

1.教学主体。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任教的酒店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刚从高校硕士、博士毕业、曾经有过短暂的行业实习或就业经历的年轻人。高校招聘教师的门槛主要是学历,对于行业经历没有硬性规定,这是由高校现有人才引进待遇条件决定的。同样年龄和学历的硕士、博士生,在高校工作和在酒店工作其工资收入差别甚大,个人成长空间和道路迥异,从最初毕业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就业道路开始,高校的教师很难再进入酒店工作,而在酒店工作了5年以上的高学历人员很少有再愿意回到高校任教。因此在国内,想要招聘到理论实践兼备的教师难度极大。

而TAFE对于教师的行业从业经历要求很严,这保证了TAFE技能课程的授课质量。但是同样的招聘标准放在国内、对于合作专业做如此要求执行,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合作专业的所有技能训练课程全部由澳方教师授课。但是澳方教师授课又存在和学生的语言沟通障碍问题,对学员的能力获得产生不利影响。

2.教学客体。TAFE的学员来自全民。这一方面为最广大的公民提供了教育培训机会,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TAFE学院的发展提高、更好的办学提供了机会。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属于高等教育,而非职业培训(有极少数的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技能培训),高中和中职毕业是学员的主流,他们需要经过严格的大学入学考试才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正因为经历了高考的激烈竞争,一部分学生很珍惜学习机会,将高职教育作为自我提升和未来发展的途径,这种心态导致了他们对于各种经济、管理理论课程以及提高教学深度的需求,而对于技能类课程较为轻视。但是TAFE的课程目标主要培养学员岗位技能,理论性并不强。

因为合作专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而学费不菲,另一部分学生属于考分不高、家庭条件较好、读高职只是为出国做语言准备,他们对于专业的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只想学习训练英语。同时,中国传统思想中存在对于技艺、“工匠”的鄙薄倾向,酒店行业的服务被认为是“低人一等、伺候人”的工作。学生不愿在酒店行业就业,对餐饮、客房实训等技能课程没有兴趣,对于将来从事“服务”他人工作的培养目标避之惟恐不及。缺乏了教学客体的能动性,TAFE体系的众多优势无从发挥,其现状犹如南橘北枳一般变了味道。

(二)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

1.现状。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的核心就是引进教学计划、课程和教材。合作方TAFE每年提供其接待业管理专业高级文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清单(能力单元数量见表2)。中方每年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研讨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应该习得的能力和相应应该开设的课程,并从TAFE提供的课程清单中进行初步勾选、反馈给合作方后,双方再次进行沟通、协商、并最终确认合作专业的课程开设,制定教学计划。

表2 澳洲TAFE各文凭对应的能力单元数量

由于TAFE提供的课程模块学时都是以小时(HOUR)计算,在制定合作专业教学计划时,对所开设课程的学时进行了适当调整(但是基本与TAFE的课时一致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并根据 CBT(competency-based teaching/training)原则对不同的模块进行搭配,组合成新的合作专业课程。以下表3为合作酒店管理专业的部分开设课程。根据专家建议,结合学生就业后的主要去向是在国内从业,教学计划中还适当的增加了《消费心理学》等课程,采用中方教材、由中方教师任教。

表3 中澳合作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节选)

从澳方引进模块课程的同时其相应的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及教材也同时引进。TAFE的培训包每3-4年修订一次,合作专业的教学计划也必须随之进行修订,课程设置将进行新一轮的安排、研讨、确认过程。

2.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及内容。TAFE培训包的开发、制作过程及行业权威的领航使得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的相对应性无可置疑。这也免去了类似我国同一个专业各个高校却开设不同课程、采用不同教材、同一门课程市场上有若干教材提供却无从决策哪本最权威的问题。TAFE培训包的制作和运作机制非常值得我国学习。比如国家教育部统一协调、沟通各高校和所有专业行业协会、各研究机构合作进行某个专业的课程开发,这项工作在某些领域也已经有所进展。但是谈到将TAFE培训包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完全引入和移植到中国来,却存在一些问题。澳洲行业专家认定的岗位核心能力是否在中国酒店行业也是核心、这些中国酒店业需要的从业能力是否通过引进的澳方课程单元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比如单元SITXGLCO01A(服务业政策与法规)是一门澳方指定核心课程,主要讲述澳洲法律的相关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将来在国内就业,他们更需要的中国接待服务、旅游酒店业的相关法律知识却从课程中无从获取。另有单元SITHFABO11A(食品和饮料知识),学生更应该从该课程中了解中餐食品原材料的知识,但是作为主讲教师的澳方教师几乎没有讲授中餐知识的能力。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对于6个学期的总学时数的限制,使得在除却合作方指定必修的课程之后,中方再增加专业课程的空间极为有限;(2)教材和授课。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完全看懂澳方教材有一定难度。澳方教师很多不懂中文,师生之间在课程内容的交流上存在很多的困难,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在认识和处理课堂纪律、师生互相的期望和人际沟通等问题方面容易出现障碍。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1.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合作专业的专业课程全部采用澳方教材,由外教全英文授课或中方教师双语授课(要求每堂课的内容70%以上用英语讲授)。对于很大部分学生来讲,虽然经过了一、二年级的英语强化,但是听专业英语课程甚至要用专业术语回答教师的提问,困难还相当大。澳方教师的专业课上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因为英语基础差,很多同学跟不上教学进度,慢慢对课程失去了兴趣。

2.考核方法。TAFE对学员的考核形式和内容有多种,包括书面课业、技能模拟操作考核、课堂角色扮演、课堂参与及活跃程度、情景模拟、模块书面考试等等。合作专业也引进了这些方法,促使学生重视考试结果的同时也关注学习过程,从过程中提高能力。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或调研才能完成的课业,很多学生却利用他人、投机取巧、消极应付,全英文的期末书面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讲也只是考查了记忆能力。考核方法失去了促进能力提高的本来意义。

(四)就业及资格证书

TAFE的毕业证也是就业的资格证书,其学员不必为另外获取就业所需的资格证书而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节约了巨大的社会资源。但是,澳洲的这一做法在我国引进和实现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目前我国多数行业还没有硬性规定的资格准入制度,也就是资格证书并非就业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主管行业资格证书考取工作的部门众多,比如餐饮服务师、调酒师的考证工作由全国服务师职业资格考评委员会评审认证,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与饮食服务发展中心提供培训;导游资格证书考核培训发证由各省旅游局主持。各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校也学习餐饮和客房知识及进行技能训练,但学校却不具备颁证资格,这些学生毕业后如需获取资格证书就还要投入时间金钱去培训、参加考试。培训、考核、颁证这几项工作牵涉到多家部门、多重利益分配,要把他们统一到一个系统之中,节约社会资源,需要国家和政府花很大力量从整体去考虑和协调,任重而道远。

三、对策及展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TAFE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具有很多的优点,也很值得我国借鉴学习。但是这些优点要移植到中国来应用,中澳合作专业要为社会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学生的特点加以本土化。

1.学习TAFE灵活的用人制度。酒店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专业教师或兼职实训教师的聘用上降低学历门槛、坚持要求行业经验,提高专业教师待遇吸引人才,抓住用人主旨这一重点而不教条。

2.对于合作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的选择、学时的规定、中澳双方各自承担课时的分配,都需要根据我国行业形势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时调整,抓住办学主权,最大限度的学习和吸收到澳方的先进理念和资源,屏蔽一些无益甚至损害办学效果、降低合作效率的引进或移植。

3.为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每门课程除澳方提供的培训包内制定教材外,再为学生推荐一些国内教材和训练指导书;在平时课业安排上增加一些对于中国国内相应情况的了解、调研的任务,引导学生关注国内行业发展,并且请学生在班级里宣讲自己课业内容的完成情况,达到信息共享、互相启迪

4.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建议多采用一些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强制要求其投入训练。同时也可采用现场录制学生训练情景并事后在班级播放、集体打分等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自检和自我意识提升。团队学习的气氛也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一些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考核内容,采取严格的监控措施、课业任务落实到个人,防止这种考核流于形式。

[1][2][3]董秀华.能力建设视野中的中澳合作办学[EB/OL].http://www.hie.edu.cn/2008-6-11.

[4]樊大跃.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内容及框架剖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57-63.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教学计划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NCVER研究指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
论年轻体育教师单元教学计划编写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