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探讨
2010-12-31庞学翔
庞学翔
(广东寰球广业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130)
1 引言
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是工业园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园区的建设有其配套的道路交通很重要,它影响着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业园区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反映园区风貌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目前我国有数以千计的工业园区正在蓬勃发展,正确地面对工业园区的交通问题,切实地制定符合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的道路交通规划将为我国工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工业园区道路网分析
2.1 道路网布局结构分析
与城市道路网相比,工业园区行人交通量较少,车辆较多。由于工业企业的大量存在,使得货运量占总运量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运输方式的运量。园区道路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指它的功能层次,容量是指道路系统的承载能力。结构与容量之间的关系,常常在交通规划中被忽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往往只注意空间容量,忽视功能结构。在路网规划中的指标如道路密度、用地率等都是反映空间容量尺度的,但在实践中发现,两个同样规模的路网,由于结构的不同,其容量大不相同。系统功能层次结构对于系统容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道路分级很重要,若道路等级的构成不科学,各级道路的空间位置关系不得当,或与总体规划的关系不协调,就会削弱道路分级的效果,使道路等级形同虚设,应科学划分园区道路等级,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等级进行划分,实行交通分离,不同等级的道路各尽其职。即主干路用于长距离快速交通,满足“通”的需求,主要用于园区主干道次干路用于机动车低速交通,主要用于园区次干道支路用于慢速交通,满足“达”的需求,用于各车间之间的道路。通过道路系统的有序连接,实现长短距离交通的分离,提高长距离交通的速度与效率将慢速、短距离交通消化于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减轻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路网级配就是各层次道路在路网中的比例。园区交通问题并不仅仅是路面宽度问题。园区道路网要想具有足够的容量,除了要有足够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形成园区道路网系统的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以及网络的连通性等条件。主干路、次千路与支路之间按照合理的比例及衔接关系组成一个整体网络时,其整体效应便可以得到发挥。反之,各个功能组成部分在数量上比例失调,衔接关系上层次混乱,即使道路面积总和并不少,由于协同效应的丧失,路网整体容纳能力必然相应减少。经验表明,从主干路到支路,其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应是“金字塔”型,即越是等级低的道路其密度越高。
2.2 道路交通辅助设施
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停车、加油等的方便程度,还会影响到道路交通的畅通。根据道路交通调查资料,可对道路交通辅助设施的数量、布局等与道路交通的适应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3 工业园区道路网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3.1 工业园区道路网规划的指导思想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首先考虑公路与铁路、水路等其他主要运输方式的现状及发展规模相协调,与园区内国道、省道等骨干路网相协调,充分发挥公路运输能力和优势。
结合实际,适度超前。路网规划要适应园区交通运输的需要,利用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方法,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合理地确定路网密度、线路走向和技术等级。
远期与近期结合,突出重点。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规划。
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路网布局应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文物、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占用耕地有机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科技进步,注重交通安全。
3.2 工业园区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
合理规划道路路网布局。道路是园区交通的基本载体,路网规划应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并有利于主干路向机动化的方向发展,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路网体系。路网布局是指道路节点、线路的空间地理分布。路网布局的优化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区域的道路网络系统,路网布局的优劣是决定路网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各级道路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应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逐级递增呈正金字塔结构。目前园区路网规划中,存在主干道比例相对过大,支路比例不足,干道交通难以迅速分流,而造成交通梗塞的现象。支路过少,则联系不畅,难以实现路网的整体功能。在做规划方案时,主干路的走向及纵坡要考虑与次干路及支路的衔接,主干路及次干路应力求通畅,支路要做到“通而不畅”,减少断头路,限制车速,以保证行人安全。在园区路网改造中,增加支路网的密度往往比大拆大建、拓宽干道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避免陷入修路、堵塞、再修路、再堵塞的怪圈。
做好道路红线的规划。道路红线规划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中道路系统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主要解决园区各主、次干道走向和位置,以及道路功能性质的划分等问题。确定道路的走向位置包括道路中心线和侧红线是道路红线规划的关键。选线是否合理,影响主要道路功能的发挥和道路两侧建筑的布置。道路选线尽可能达到线型平直,坡度缓和。同时,要因地制宜,在低山丘陵地区就不能强求平直,应综合考虑工程量和投资因素。园区改造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基础,尽量减少房屋拆迁。
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布置。园区路网的选线布置既要满足行车的要求,又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并考虑工厂的出入联系要求。道路路网的规划和设计应尽可能平而直,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并为行车、工业厂房布置、排水、路基稳定创造良好条件。园区位于河网地区时,道路宜平行或垂直于河道布置地形高差较大的园区,宜设置人、车分开的两套道路系统,道路网的密度宜大于平原地区。园区位于低山丘陵地区时,主干路走向宜与等高线接近于平行布置,避免垂直切割等高线,并视地面自然坡度大小对道路横断面组合做出经济、合理的安排。当主、次干路布置与地形有矛盾时,次干路及其他支路都应服从主干路线形平顺的要求。
4 工业园区道路网布局规划
工业园区的用地组织能否做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功能合理、整体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路网组织功能发挥得如何。一般说来,工业园区道路网布局规划要考虑以下几个要求:
工业园区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反映城市和工业园区风貌、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地上、地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满足城市及工业园区日照、通风、救灾、避灾的要求。
区内道路是多功能的,它们之间有时是矛盾的。在规划时,应明确功能并按功能的主次进行协调。规划中,根据人流、车流的通行规律和流量,道路分级形成系统。
建立并完善交通分流体系。园区道路系统规划应满足人流和货流的安全与畅通,应符合人与车交通分行,机动车与非机动交通分道的要求,也就是人车分流。所谓分流,必须保证两者自成系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实现人车分流,应在园区主干道上设置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沿主干路、次干路规划建设人行道,规定道路两侧任何建筑物及工程管架不得挤占人行道。目前有些化工园区为了增加绿地面积,取消了人行道,在人行道上种植草皮,从而将行人推到了机动车道,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应在人流较集中的地段建设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等。使人车分流在平面或空间上实现。
要满足消防、救护、抗灾、避灾等特殊要求,还要结合其它市政设施的布局,尤其要考虑地下管线的布局要求。其它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要注意配套齐全,各种工程管线包括电力、电讯、给水应该地下敷设,减少对工业园区日常生活的干扰。各种设施之间要相互协调,便于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潘文安.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熊晓冬.工业园道路交通规划研究分析,中国市政工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