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危情谍战》谈商业片无需“细嚼”

2010-12-30杨蓉莞

剧影月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阿汤哥商业片谍战

■杨蓉莞

炎炎夏日不仅给了人们疲惫的身躯和烦躁的情绪,也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了一番低迷的景象,除了吸引孩子们眼球的卡通片以外,放眼望去,各大影院前一阵子上映的大多是些烂俗的恶搞片。的确,在人们情绪的低潮期能走进影院捧腹大笑一两个小时之后再走出影院忘记情节回家睡个安稳踏实觉倒也挺好。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恶搞片根本不值得很多工薪阶层的人花上60块钱走进影院吹个空调再回家,所以很多人选择在家窝在空调房间里抱着笔记本或者放着盗版碟看完拉倒,省了票价、路费,也省了来回路上浪费的时间。因此,这些所谓的“大片”并没有带来票房的回升,反倒使很多影视公司和影城背上了“抢钱”的骂名。

为避开《唐山大地震》的到来,很多影片选择在7月初上映,搜索了众多信息之后,我选择去影院观看《危情谍战》这部影片。(尽管没看之前从很多“专业人士”的口中我已得知它的口碑并非绝佳)但走出影院的那一刹那,我心中只有一个字——“值”。

我所说的“值”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值得”,更多的是“等值”、“物超所值”。我不在乎从专业角度看它剧本有多精致,拍摄有多巧妙,演技有多精湛,而是单单看它作为一个商业片给电影票房带来的收益来说,我觉得它已经成功了。

很多人冲着谍战片的视觉效果走进影院,很多人为了目睹这对经典组合继01年《香草天空》成功合作后的不老风采,很多人为了看阿汤哥的耍酷而来……总之这一切的一切,待电影放完后都给了观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不管人们的这些心理需求是多么简单,相比较同期上映的恶搞片来说这部影片至少都一一满足了。不错的票房,不错的口碑,对这样一部夹在“世界杯”和“大地震”这两座大山的裂缝中仍有着如此顽强生命力的它来说“不错”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先给大家看一则报道:截至7月18日,《危情谍战》内地票房已超过6500万元,与首周相比仅下跌1.8%。不少业内人士及媒体预测,该片很有可能打破阿汤哥在华票房纪录 (《碟中谍 3》,8200多万元)。之所以展示这篇带有鲜明数据显示的报道无非就是想证明这部影片在票房上已经取得很大成功了,还请一些专业人士高抬贵手放过这部影片,它不过是部商业片而已,不要对它过于苛刻,包括对阿汤哥也是一样。

作为学习电影剧本写作的我来说,在影片喜好方面常常遭到班上同学甚至是电影爱好者的“鄙视”,原因是我欣赏电影的口味与他们不同,也可以说在他们眼中我“品位不高”——我评价一部电影好坏与否的标准通常只靠“感觉”。也许一部能触碰到我内心柔软之处并与我产生共鸣再引起化学反应让我失声痛哭的电影我会喜欢;也许一部情节较为完整但有些老套、只要不恶俗、不无厘头并能让我在郁闷之时开怀大笑的好莱坞商业电影我也会喜欢。也许业内人士眼中具有高度历史内涵和人文色彩的欧洲大闷片我不会看完;也许通常专业人士很迷恋的那些对人生、对世间万物感悟极为深刻的文艺片我不会喜欢……我的评分标准就是这么简单。人活着简单一点不好吗?为什么明明看不下去了就因为它很有哲理很有意义很多人就偏要硬着头皮撑下去看完然后仰天长舒一口气再立刻埋头写一篇很长、学术性很强的影评来夸赞它的好?如果看电影不能娱乐我们的身心,反倒使我们如此高度紧张的想从中汲取丰富的学术性知识,那我建议大家从今天开始每人办一张借书证下班放学周末带好干粮去图书馆细细品书得了。

对于商业片来说票房的成败仍然是关键,技巧方面的东西则不必过于深究。就拿两位香港导演拍的两部作品来说,刘镇伟的《东成西就》是一部一闹到底一俗到底的搞笑荒诞影片,这部电影从幕后制作班底到幕前明星都是王家卫《东邪西毒》的原班人马。刘仪伟之所以拍《东成西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为好友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在票房上惨败做的一个补救措施。说实话,不论是94年版还是08年终极版的《东邪西毒》我还是怎么看怎么不明白。《东邪西毒》大玩电影手法,影像支离破碎,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不得不承认它很文艺,但它并不像大陆市场上一些文艺片那样被禁止上映,它上映了,接着惨败了,最终亏本了。也许它会被载入电影史册,但在当时它没有起到推动香港电影市场的作用,反之,《东成西就》就做到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拿奖找王家卫,赚钱就找刘镇伟”的原因。

文艺片和商业片在本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也不应笼统的一概而论。对待《危情谍战》这部影片也是一样,希望大家能客观、公正的看待它,它不过仅仅只是一部投资方需要收回成本再赚笔钱的商业片,完整的情节、幽默的对话、能在影院里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这就够了。再者,商业片票房上的成功也扩大了电影市场的内需,从而使电影投资方乐意将商业片中赚取的一部分钱财投入到艺术电影中去,既然商业片能给电影市场带来如此一石二鸟的效应,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阿汤哥商业片谍战
堂哥阿汤
AI谍变
我们来看一些文艺佳片压压惊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的商业片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DECODING A SPY SAVANT
DECODING A SPY SAVANT
阿汤哥过时了吗?
男神之“阿汤哥”汤姆·克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