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

2010-12-29张金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0年9期

  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加强朗读训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记忆力,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和口语表达以及作文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最佳的朗读效果需要情感的投入。学生情感的表现,是受周围环境气氛和本身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创设情境。这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其朗读情感,还能引发他们的想象,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下面,笔者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设计导语,诱发情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新课导入引人入胜,导语句句有情,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奠定基础。
  精彩的引言与导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通讯,为了激发学生对一代伟人邓小平的崇敬之情,教师可设计一些精练的引言,以情激情,指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读好“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缓缓地绕飞一圈……”教者可作引言:“伟人仿佛不忍离去,还要再看看最后一眼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飞机慢行那是因为人们不忍伟人的离去。”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能更好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此来引导学生品悟语言。努力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同步,进而融为一体,以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与内化。
  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就这样把文章中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从而在总体上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学生能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好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启发想象,领悟情感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等,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应挖掘文中的艺术空白,启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无限的想象,在具体感知的基础SeYeirVTRD6XLzkBhXo1O+5haGjWQm4gktCRDveAQRo=上获得情感体验,并让其把这种情感迁移到课文的朗读上来。教学《乡下孩子》这首诗歌时,笔者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就是乡下孩子,会躺在妈妈怀里干什么,趴在爸爸背上又会干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更深入课文的情境,感受乡下生活的丰富多彩,乡下孩子的幸福快乐。在想象体验之后,学生们一个个扬起笑脸,用活泼、欢快的语调朗读课文。想象能让诗中景、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加工,展现为立体的图景,使学生步入诗境,寄情于朗读之中。
  
  三、配乐朗读,熏陶情感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通过乐曲中音符的力度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给学生一种更直接、更丰富的感受,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朗读《西湖》一文时,配上悠扬的古筝曲来渲染情境,让音乐的旋律把学生带到西湖边,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先听教师范读课文,去感受西湖如优美的山水画般的景色,然后随着音乐轻声地练习朗读课文。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美,而且感受到西湖景色美。在这种“形”与“情”的交互作用下,学生的情感自然被激起,产生了语感,那种对西湖、对美的向往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四、借助影像,激发情感
  
  儿童是用图画、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课文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以帮助学生再现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然后进行朗读训练。学习描绘祖国山河的课文,可通过画面徜徉其间,感受祖国山水的秀丽;学习历史人物的课文,可结合恰当的音乐或图画,创设想象情境,跨越历史长河,缩短时空距离,让人物的形象呈现眼前;学习写各种场面的课文,可通过有关录像片段再现场面,欣赏感受一番。“情动而辞发”,学生的朗读层面在原有的基础上会得到提升,大大增强其对课文感悟的效果。
  
  五、读演角色,体验情感
  
  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在学生初步得到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熟读课文后,教师可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朗读或演绎课文。体验角色性格特点,使学生的情感真正投入课文的语言环境中,与课文的角色融为一体,并进一步感悟课文,深层次地揣摩语言、品位语言、创设语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童话类文本时,可以先发动学生做头饰,自己喜欢哪个角色就做哪个头饰。学生做头饰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初步感知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把头饰戴起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朗读和表演,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朗读效果颇佳。
  
  六、组织评议,抒发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朗读进行评议,知道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在各抒己见的氛围里逐步披文入境,明白怎么读好,并进行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教师应教会学生评议的方法、评议的具体要求,即引发学生从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进行评议。在读读、评评、议议的情境中,学生专心聆听。认真思考、判断和表达,逐步提高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小池塘》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学生要么读得很响亮,要么读得很平淡。教师表示也想来读这句话,然后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读得有声有色,学生不由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们分别评议。有的说老师的声音甜甜的,真好听;有的说感觉到了春风姐姐是“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有的说仿佛看到小池塘在春风中快活地醒来了。这些评议清新活泼,童趣盎然。让学生置身于童话般的情境中,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激情与参与意识,都情不自禁地模仿教师读起来。学生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体会感悟,抒发了情感,同时提高了朗读水平。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语言的描绘、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角色的扮演等,有机结合运用,更能发挥朗读的特殊效应,让学生在画面、想象、语气的天地中神游,增强情感表达,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责编 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