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作

2010-12-29陈道东温越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0年9期

  小学生怕写作文,语文教师怕教作文,这是不争的普遍事实。小学生对写作文,不敢、不爱、不懂作为,实际上与语文教师的“无所作为”有极大关系。作为语文教师,你可曾问过自己:学生作文,教师做什么?
  
  一、做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者
  
  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开阔一个人的视野,而且原始素材、写作手法、精彩构思、心灵顿悟、生命灵感,在有意无意的读书实践中,人的潜意识里会无声无息的将这些生成、融汇的养分潜移默化到生命的最深处,直到有一天,这些东西就会转化为一个人的品格、涵养、气质、才情。儿童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还得有读的爱好,读的好习惯才行。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必须是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者,读书习惯的培养者。教师对读书的热爱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耳濡目染。在学生面前,我总会有意无意地说说自己读书的好处:我会用故事说话,我会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我会很得意地拿出自己厚厚的读书笔记借给学生分享,甚至拿出自己发表的文章、书籍让学生阅读。这些都会深深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爱好,并且传达给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有许多好办法能让学生喜欢阅读:你可以开展“读书联盟”,组建“流动图书角”等活动。在班里、学校里、家里,如果能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构建“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那么,学生读书就会蔚然成风。书读多了,你会发现学生的气质、品行都在“静悄悄的革命”。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肚子里的墨水多了,你想让他不出彩都难!
  
  二、做学生生活作文的指导者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小学生的普遍烦恼。其实,作文源于生活。学生缺乏的不是写作素材,而是一双发现生活的“火眼金睛”。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开启学生那双“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心灵之眼”。小学生有成长的快乐、困惑、烦恼,童年的秘密,丰富的内心世界……好学生有好学生的丰富多彩,中等生有中等生的自由自在,后进生有后进生的无忧、无奈。教师要做好学生生活作文的指导者,指导学生去关注、观察、解读、思考、体验、描述生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不求崇高,但求真实;可以和学生聊生活,不求伟大,但求真切;可以和学生玩活动,不求惊险,但求有趣;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季节更替、朝夕美景;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百态……这就是生活作文。当然,教师首先要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可以在教室里养一只小鸟,和全班学生一起写各种各样的作文:《鸟儿离家历险记》、《鸟妈妈给人类的一封信》、《给鸟妈妈的回信》、《放鸟记》……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小鸟,学生总有写不完的话题,说不完的故事,写得不亦乐乎,写得情真意切、精彩纷呈,谁也不觉得写作文是件难事。小学生写作文,不是学生难有作为,而是教师少有作为呀!
  
  三、做学生写作兴趣的引领者
  
  教师对学生始终有示范、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写作如果是一件乐事,让学生心向往之,乐此不疲,那么,写作就会由“受动”、“被动”变为“主动”、“自发”甚至“自由”的行为了。因此,教师应当做好这种兴趣的“引领者”。我总是把自己平常写的一些随笔、散文等读给学生们听。学生对于教师写的文章总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感觉,尤其是教师发表的文章更能让他们无比羡慕,从而跃跃欲试。我曾根据学生周一忘带作业的惶恐、尴尬的情形,写了一篇文章《诊治“星期一恐惧症”》发表于《素质教育博览》。当我拿着编辑寄来的书,将文章念给学生们听的时候,他们激动万分地猜测着文中的人物是谁?学生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地读着这篇有着自己影子的文章,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原来写文章是这样真实而又让人兴奋的事,他们对写文章怎么会没有兴趣呢?有一个爱美的女学生,长了几根白头发,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我写了篇《几根白发》发表在《素质教育博览》上,这个女生读懂了文章里我给她讲的道理。直到中学、大学她还经常提到我对她写作的影响。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有良好的写作兴趣之花蕾,教师还要提供创作的沃土,使之能盎然开放。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展示平台,精心呵护、培育那些绽放的写作热情之花很重要。你可以每周给学生办一期《佳作周刊》,每个学期编一本《班级优秀作文选》;你可以精心推荐学生的佳作给学校广播站;也可以推荐学生的佳作在各种儿童刊物发表;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征文比赛、作文大赛等等。
  
  四、做学生作文入门的启迪者
  
  与其说“教”学生写作文,还不如说“启迪”学生自己写作文,因为写作是一件需要情感伴随的创造性劳动,生硬地教,只会让作文教学走进枯燥、乏味的死胡同。怎样启迪,学生才会开开心心进入写作的门道呢?关键还是要在作文教学上下工夫,在习作评讲上费心思。课堂教学依然是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指导的主阵地。小学1~6年级安排的作文教学指导课的课时并不多。所以,每节课教师都需要精心设计、匠心引导、贴心评价、用心鼓励。
  许多名师在作文教学指导课上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示范。于永正老师提倡避免“作前指导”,注重“作中指导”,即等学生尝试过后,再针对草稿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共性的问题,集中讲;个性的问题,单独讲。管建刚老师提出,一次好的作文训练需要五个要点:
  1.有写作话题。“有话可说”是前提。王崧舟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亲情测试》堪称经典:在白纸上写上最爱的五个人,然后将至亲一个个地从白纸上划去,以表示永远的“失去”,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品尝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滋味。这样的课堂,通过巧妙的场景设计,精心的情感牵引,充分唤醒了学生的言语生命欲求,整堂课“语言、伴随着眼泪在飞”,情已感人,语更惊人。
  2.有写作状态。“有表达欲望”是关键。“2008新思路”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孙双金老师用一块再普通不过的砖头激起了学生的猜疑,情感的落差越大,学生写作时的情感宣泄就越强烈!
  3.有写作技能。恰如其分的写作技能“渗透”是必须。我听过贾志敏老师上的《一件事》的作文指导课,他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段,再由几个段合成一篇的写作体验过程,巧妙渗透了中年级学生的写作基本方法,许多年后,我仍记忆犹新。
  4.有写作评点。教师应当是学生的伯乐。教师不仅要懂学生,还要懂学生的作文,能找到优点,点出不足,更能帮学生自己弥补不足才是学生的引路人。
  5.有写作修改。教师在指导课上要有“修改意识”。要让学生懂得马马虎虎写三篇,不如扎扎实实改一篇。学生的作文写作量其实并不少,他们少的是“改”,主动地“改”,有成效地“改”。在讲评课上,时间有限,可让学生互改,教师要懂得选择要点有侧重地指导修改。
  
  (责编 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