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点
2010-12-29梁文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0年9期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体验的生成,可以预设,它应该建立在学生充分进行实践,充分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由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上,巧妙引导而生成。心理学告诉我们,独特的体验往往是在独特的环境下诱发内因而生成的,教师主导方式的独特往往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刺激大脑皮层的独特反应,调动起独特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运用高超而独特的技巧,打开学生体验的关键闸门,让体验更加灵动。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即从巴峡穿巫峡——利用逻辑
学生具有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不妨让学生的新发现“顺流”而下,从“巴峡”穿“巫峡”,下“襄阳”向“洛阳”。一旦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受到推进,都会激起一片思维的浪花,调动起全部身心去体验。比如《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中,写道:“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这里的“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很多学生理解为,索求剪纸的人一听到姥姥答应,便高兴地走了,因为事情定下来了,他为将会获得姥姥的剪纸而高兴,说明姥姥技艺高超。这种理解不无道理,但是细读前文,往下推理,这不符合姥姥的性格,她是一个广结善缘的人,她会让人回家等着,再跑一趟吗?而且姥姥技艺高超必定是亲眼所见人们才口口相传的,这一推理,激起了学生争论和再读文本的兴趣,于是,学生从“接着”一词读出姥姥肯定给索求剪纸的人剪好了。而且课文一写完“姥姥答应剪”,接着就写“这人乐呵呵走了”,中间省略了部分文字,暗示着姥姥剪纸是何其之快。此时,姥姥的形象也更加丰富起来,学生的体验也变得更有深度。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借助感觉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以已有的认知为基础,不断建构的过程,而学生的体验,更加需要调动起脑海中的相似块,去感悟语言文字中的情感理趣,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那种韵味。比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时,写海浪如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我让学生真切地做出面前一头大狮子扑过来的反应,学生刚做完避让动作,我又一次扮成狮子猛扑过去,这样循环数次并追问狮子有多少头,再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更能帮助学生体验到千万头狮子扑过来的感觉。下文作者又把浪花比成小孩子,我又模拟可爱的小孩子,扑向学生,学生张开手臂拥抱我,与前者避让狮子的形象对比,冬天海浪的汹涌和春天海浪的温馨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学生读来更加人心,课堂因此情趣盎然。
三、风霜刀剑严相遇——强化激将
有人说,一个艺术家的不幸,有可能是人类的大幸。这话讲出了大凡杰出的创造性的成就都是在一些特殊的人生逆境中激发出来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那么有时我们是不是可以置学生于无退路之地,以此激发学生的体验潜能和创造潜能呢?如《牛郎织女》(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王母娘娘是一个狠毒奸诈,且又强大的恶魔,如何让学生从语言中深人体会这一人物形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于是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且规定必须有十处发现,否则你就是一个内心不够善良的人。这样一下子“刺激”了学生,于是他们细读、交流、碰撞,发现了好多“恶魔”的证据:她身为天母届然“暴跳如雷”,只为织女是“下”嫁人间,便发誓要“抓”回织女,利用自己的权力,“趁牛郎不在家”去抓织女,而且“推”倒孩子,“拽”着织女,还有“一”划之下,“霎时间”就能划出“很宽”的、“波涛汹涌”的天河,并且她让牛郎织女相见却不能相逢,其心何其歹毒。学生的发现远远超出教师预定的十处,并且课堂上群情沸腾,学生义愤填膺,议得热烈,读得深情。这样的方式使教师的引导富有情趣,彰显力度。
四、且放白鹿青崖间——给以自主
引导学生产生独特体验,很容易变成教师的繁琐分析,牵着学生思维的“白鹿”去“游历名山”,把教师的体验强加给学生。实际上,如果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学习,可以有效地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上一案例中学生体验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开放性教学。但开放性教学关键是要设计有效的系统性的问题,能统摄整体,并有利于学生掌握细节,揣摩推敲。李白深知一定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那儿水草丰茂,营养丰富,白鹿日后才能带他纵横万里,访遍名山。这一“青崖”之地的发现,教师要匠心独具。比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我精心扣住彭德怀的“快开枪,你不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这一声血气方刚的怒吼设计了三个问题来教学:(1)他为什么要快开枪?(2)他为什么不自己亲自开枪?(3)副官长如果不开枪,他真的会向他开枪吗?带着这三个问题,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内心之中,体验到了那份铁汉柔情。耐心地放白鹿于青崖之间,须行时即可游访名山。我们的教学要多一点从容淡定,睿智的、轻松的、创造性的课堂,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更需要我们大胆放手,耐心等待。
五、直挂云帆济沧海——调动积累
在充分品味文本时,学生的独特发现往往能够给他们的心灵以强烈震撼的感受,此时,他们的心灵是不会满足的,他们渴望超越文本,获得更多的心灵体验。学生的学识与积累有限,这就需要教师补充一些故事、典故等来满足学生,调动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即兴演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染,引领他们直挂云帆,乘风破浪,驶向思想的海洋。比如《爱之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讲了爱在三位平凡的弱势个体之间传递的故事,品读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样一个关键:老妇人给乔伊的爱的方式是悄然无声的,为什么?你看,乔伊的处境:大肚子还坚持开店,男人到外面忙去了:她脸上写着“极度的疲劳”;店里是“十分破旧,光线昏暗”。这样的弱者,如果老妇人当面塞给她钱的话会很尴尬。此时,学生猛然发现更温暖人心的东西是关爱的方式,维护被关爱者的尊严是爱的最高原则。学生还在感动之中,我便即兴地讲起了这样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在美国的一个州,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大雪封门,但学校却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须到校上课,无论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穷孩子家冷,学校有暖气当然愿意来上课,但富孩子家要比学校暖和,也必须要来。为什么?因为尊严,为了穷孩子的尊严。还有一个中国故事,一个老师,看见班级中有一个男孩子因家境贫寒,穿着女式的侧面开门的裤子,常被同学笑话。于是,他让自己的女儿和他换裤子穿,理由是他女儿有一件前面开门的裤子,不好意思穿。后来,男孩子才知道,那条裤子其实是老师自己买的,男孩子一直保存着那条温暖了他一生的裤子。我要讲这两个故事,是因为它们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份感动还在。我相信我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每有所感动,定会联想起许多故事,有别人的,也有他自己的。
由上所述可见,丰富的生活实践,长期的感悟思考,一定会促使学生独特体验的生成,但是要想使课堂上的体验更加灵动,更加富有创造性,一定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自身素养,善于采用创造性的方式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智慧。只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紧密联系文本,有利学生的成长,那么促进学生体验的方式,是可以独特一点的。
(责编 韦淑